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科技论文

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科技论文

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市场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回顾了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技术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在展望未来15年技术市场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之后,对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技术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

技术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市场的大发展,技术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技术市场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建国以来,由于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我国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彼此分离。这种“两张皮”的状况,极大地束缚了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活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一批有远见卓识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率先开始了科技合作和成果的有偿转让,技术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这是我国技术市场的萌芽。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开放技术市场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成为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转折点。1986年,党中央提出了发展技术市场的“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八字方针,一系列政策法规随之陆续出台。十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协调下,在科技界、企业界和从业管理人员的努力推动下,市场机制在技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我国的技术市场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是:

1.技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方式及途径多样化。十年来,我国技术交易额一直呈上升的势头,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大幅度提高,1984年7.2亿元,1987年33.5亿元,1990年75.2亿元,1992年151亿元,1993年207亿元,199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8.8亿元。在各项政策的鼓励、引导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日趋频繁,各种类型的技术交易会层出不穷,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1990年全国共举办各种层次、形式、行业的技术交易会656次,展出技术9.51 万项,成交额26.10万元;1991年举办技术交易会456次,展出技术12.5万项,成交额35亿元。如今的技术交易会更注重效益和质量,大都组织公证、工商、税务、金融、物资、外贸等部门现场办公;有的采用难题招标形式,推动卖方提高展出技术项目的水平。这些措施促进了交易会的活跃和交易的成功率,也提高了组织单位的信誉。

除技术交易会外,各地的技术经营机构还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买卖双方的对口客户制,进行定点、定向服务,开展成套技术承包业务,建立常设技术市场,建立科技人才库,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等多种形式促进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各地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把科技成果和社会化服务引入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引入农村的技术项目成交额为2.88亿元,1991年为5.43亿元。大中型企业成为我国技术市场的主体,扮演着买方和卖方双重角色。1990年工业企业购买技术13.65万项,成交额49.86亿元,分别占同期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项目及成交额的71.3%和67.9%。1991年工业企业购买技术13.2万项,成交额60.5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3.86%,而大中型企业又占工业企业成交额的66.8%。同时,我国的技术交易正在走向世界,涉外技术交易额逐年上升。1985年,我国技术出口成交额3120万美元,1990年为9.8 亿美元,增加了32倍。

2.技术市场的经营机构迅速发展,管理体系基本形成。1984年,全国地市以上的科技开发中心1100个,各种技术服务咨询中心3000多个;1992 年, 全国各类技术机构发展到28066 个, 其中全民所有制机构11139个,集体所有制机构12898个,私营与个体机构3700个。这些经营机构打破了行业和地区界限,为形成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的全国性技术交易网奠定了基础。截止1992 年底, 全国技术市场从业人员已达68.6万人,其中专职31.5人,兼职37.1万人。为了加强技术合同仲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技术市场秩序,近年全国建立了26个技术合同仲裁机构。各地不断加强对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国上下已经建立起各级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和组织体系,技术合同的认定登记、技术市场的统计工作、技术交易机构的审批等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3.技术市场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技术市场正在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继《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后,相关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主要有:《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合同示范文本》,《技术交易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技术市场统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全国技术市场统计调查方案》,《技术市场管理条例》,《技术合同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科技进步法》,等等。同时,国家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也在有关法规和制度中对技术市场的活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各省、市、自治区还陆续出台了一些适应本地技术市场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国家还为技术交易活动制定了优惠政策。这一切,对于提高我国技术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规范技术市场行为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各地学法、用法、普法以及培训工作普遍展开,提高了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了法制观念,为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当前我国技术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的初期发展阶段,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市场的依赖性和期望日益增大。而实际情况是,我国每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很小,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就整体而言,我国技术市场的交易规模、组织结构、交易手段,基础建设以及推动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力度等方面仍处初级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要求,在其发展和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

1.各地技术市场不平衡,内地不如沿海,农村不如城市。有些地区和个人还未充分认识到技术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科技意识淡薄,缺少技术市场功能机构,技术交易混乱,没有生机和活力。

2.技术商品档次低,缺少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成果。目前技术市场上的技术大多为“短、平、快”型的低档技术,品种单一,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不多。

3.技术市场不规范,有些单位和个人利用企业迫切需要技术,但又缺乏人才、信息不灵、技术力量不足等弱点,不顾道德和法律,把一些假冒伪劣或者不成熟的技术拿到技术市场上进行销售;把一些已经落后、淘汰了的技术转让出去;技术诈骗、虚假广告、不履行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

4.政策法规不完善,技术市场的职能与国家宏观政策环境有些还不适应,尤其是在税收、金融、保险等政策的扶植方面,做得还不够。

5.技术交易手段与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与素质跟不上。

以上这些问题与不足的出现,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工业企业进行技术交易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多。当前企业资金短缺,对技术商品的购买力低,限制了对新技术成果的吸收,即使企业有购买力,其着眼点也多放在引进国外技术上;技术投资风险大,回收慢,多数企业不愿承担风险;技术市场优惠政策多向卖方倾斜,买方交易的积极性不高;传统企业的经营机制,决定了利润是硬指标、技术进步是软指标的格局,企业缺乏对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要求;企业内部技术交易多头管理,力量分散,致使信息、资金、技术等难以集中发挥作用。

2.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研经费不足,影响多出科技成果。现在的科研生产联合体,虚的多,实的少,松散型多,紧密与稳定型的少,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效果并不理想;技工贸一体化,一般都是重商贸、轻技术,技术开发的成果不明显;进入企业的研究机构,不再享受独立科研机构的优惠政策,加之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开发联系不紧,往往经费不足;独立的科研机构,由于经费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科研经费紧张,影响了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

3.技术交易中介机构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界限不清,难以有效地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中介机构与科技经纪人作为技术交易的桥梁,起着沟通信息、促进交易、提供服务等多方面的作用,这已被中外实践所证明。但现实中的工作经常不被人理解,有人称他们为“倒爷”。目前这些中介机构过早地实行自负盈亏,服务功能削弱了,导致其商业化经营,扭曲了中介的本意,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果。

4.科技计划与市场结合不够,影响了技术市场的发育。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技术交易量及交易额很小,各种科技计划(如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项目真正进入技术市场的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缺乏宏观导向机制,自发的技术市场对经济的覆盖面和拉动力是十分有限的,其结果必然是技术商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科技计划不能以市场反馈信息为依据,缺乏针对性,脱离经济的实际需求。只有科技计划与技术市场结合,才能解决计划的片面性与市场的自发性问题,真正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那样一种局面。

5.技术市场与其它各类市场结合不够,影响了技术市场的发展。技术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其它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其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我国市场体系中,较为完善的是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其它市场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统一大市场中,物质商品市场是主体,金融市场是纽带,技术市场是先导,劳务市场是重要条件。只有改变现在各种市场之间划块分割的局面,促进其互相配合与协调,统一大市场才能兴旺,技术市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1996—2010年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十年来,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在振兴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促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社会观念的更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技术市场已经具备向纵深发展的各项基础和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前景,发展是大趋势。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进一步发展和培育技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今年5 月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又为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都着重提出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而技术市场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大力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就要走向市场,所以加快发展技术市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科技体制、繁荣科技事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1996—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确立、我国经济结构大变动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根据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现状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同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扩大,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今后15年里,我国技术市场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活跃、更富有活力,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1.我国技术市场将继续向纵深发展,形成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主体的多种技术形式与途径共存的局面,技术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我国技术市场将与国际技术市场接轨,遵循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技术市场体系。

2.技术商品的结构将趋于合理化、高级化,技术商品将从低层次为主向高、中、低多层次体系转化;“短、平、快”技术仍将占技术商品的一定成份,但是知识密集、耗能低、高效率的技术将迅速增加,工程承包、成套技术、专利技术、投标、招标等在技术商品中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

3.技术市场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以《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科技进步法》等基本结构为核心的技术市场法律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将有显著提高;技术市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技术市场的管理逐步走向正规,成为设施先进、高效运作、功能齐全、全方位的技术监督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完整体系。

4.技术市场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仅向国内开放,也要向国际开放。虽然从总体上讲,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在许多方面也有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如我国的焊接技术、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防癌药物生产技术、航天技术等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我国技术市场向国际市场开拓发展,促进技术出口,将大有作为。

四、促进我国技术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发展技术市场是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之急需,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加速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体系。在未来的15年里,要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场机制,完善市场结构,优化市场组织,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起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技术资源,面向国内国外两个技术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技术市场体系;要努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实现技术成果的“大流通、大转移、大交换”,在实现科技生产力大解放和大发展的浪潮中,推动我国技术市场工作再上新台阶。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工作是:

1.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把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转移作为关系到全民族振兴的事情来做。1995年6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方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当前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使企业成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市场的主体;运用市场机制调节技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注意把国家科技计划与技术市场实行结合。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社会有真正的需要,广大科技人员有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我国技术市场大发展奠定基础。

2.大力培育各类市场,建立统一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技术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影响大、范围广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扩散,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技术市场作为这一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也必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3.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市场的管理,完善技术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约束机制,为技术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当前,要强化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能,提高其权威性,使其真正具备政策法规的执行、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技术交易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等功能;建立有实力、多渠道筹集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体系;建立起配套的保险、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和法律的技术市场宏观环境支持支撑体系,为技术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建立常设技术市场,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各地举办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技术交易会,一般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技术交易会是很好的技术交易场所。但是,交易会只能办几天,平时技术供需双方难于直接见面。因此,逐步建立常设技术市场是势在必行。要建立常设技术市场,就必须同时建立全国的技术商品联销、代销系统,也就是建立起沟通全国各地的技术商品供应、流通渠道。

技术商品流通特别有赖于信息传播,建立全国技术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技术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措施,更是强化技术市场的咨询、中介、代理等功能,发展科技咨询业的业务基础。当前,可以考虑建立有效的科技信息网络,静态和动态信息并重;建立健全技术转移配套体系,包括人力资源数据库及其网络,企业管理与咨询服务系统(如技术服务、咨询与评估、专家系统等);最终形成迅捷、广泛、高效的技术交易及其信息网络系统。

5.发展专业队伍,加强中介机构建设。要明确技术交易中介机构和科技经纪人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强化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管理机构和队伍的核心都是人,要建设和培养一支懂经济、会经营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技术交易的复杂性、风险性和未实现性,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并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税收、法律、环保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我国过去没有培养这类人才的专业和学校,所以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这支队伍,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要为这类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政策环境。现今的中国,技术还不够值钱,人们对中介、咨询、代理等技术服务还认识不足,利用不够,有关人员的报酬偏低。这类机构仅靠技术服务性收入难以维持经营,更谈不上会有个大的发展。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与难度来说,它们与科研单位、企业是同等重要的。政府应给予这类机构以先期投入和扶植,至少目前可以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一样对待它们,暂减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放水养鱼,让它们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它们的引导和管理,帮助它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开拓经营领域,注意遵纪守法,使它们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6.加强国内外技术市场的研究,努力开拓国际技术市场。世界各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各具特色,对我国技术市场来说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为此,要大力加强对国内外技术市场的比较研究,找出差距,发挥优势,为不断完善我国技术市场体系提供科学、系统的可操作性建议和对策。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将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发展引进与出口并举的双向技术转移,努力开拓国际技术市场,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在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开拓国际技术市场的方式和途径。从开拓国际市场的地区来看,在努力发展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技术贸易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与独联体、东欧、港澳台以及南亚、中东、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标签:;  ;  

我国技术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