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四医院产科 410006
【摘 要】目的:通过探讨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为将来产科护理实行更科学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产妇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1.11%,纠纷率为0%,护理满意率为97.67%,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为7.78%,纠纷率为3.33%,护理满意率为77.78%。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1例,意外事故发生0例,无一例产妇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6例,意外事故发生2例,4例产妇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弥补常规产科护理的不足,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医患紧张关系,使整体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产科护理;效果分析
风险管理是近年来最新开展的管理学科,其定义为在一个确定存在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的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量度、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应变方案,保证最低成本前提下达到最大安全保障[1]。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结合产科实际临床特点,我院在产科中开展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经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住院待产的产妇纳入本次研究观察。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18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6.3±0.27岁;初产妇65例,经产妇25例;自然分娩71例,剖宫产19例;受教育水平:初中文化15例,高中文化40例,大学本科文化35例;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组),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6.1±0.24岁;初产妇64例,经产妇26例;自然分娩69例,剖宫产21例;受教育水平:初中文化11例,高中文化42例,大学本科文化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38岁以下;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无重大心脑血管疾病。(2)排除标准:年龄不符合纳入标准;存在重大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医师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观察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传统产科护理。协助产妇办理好入院手续,遵医嘱辅助产妇完善相关产前检查。给予必要的入院指导及产后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传统产科护理的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包含如下:(1)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2名科室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为副组长。(2)建立行之有效的巡查制度,积极寻找风险因素:分析以往产生风险事件的原因,总结分析,制定规范的护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护理培训,定期考核。(3)责任到人,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责任感。
1.4观察指标:护理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护理风险事情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则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2治疗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投诉、纠纷、满意率,其中观察组护理投诉率、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将医疗活动的主体与服务对象有效结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2]。科室结合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和常见过失行为以及执业护士低龄化、经验欠缺,预见风险能力差的隐患,组织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建立医护、病人风险双方互相理解和参与的信任关系,共同承担风险,这是降低护理风险重要措施[3]。
综述所述,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投诉率、纠纷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护理缺陷、意外事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合适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丽杰,于奎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11(27):149-150.
[2]赖兰萍,邹晓清.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77-78.
[3]孟玲.产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5):65.
论文作者:昌秋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产科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产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纠纷论文; 率为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