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食品伦理原则的教学实施方案论文_张诗慧, 黄儒强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习俗水平阶段,学生的道德观念易受外界影响,且该阶段的道德观常扎根于学生成长过程之中,因此在该阶段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而食品伦理作为一门围绕食品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能通过改变学生食品道德思维进而使学生从小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本文以小学的《科学》教材为载体,以小学生的道德认知特点及接受能力为出发点,提出食品伦理原则的教学方案,以期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食品伦理观念及良好的道德意识。同时,也为小学阶段开展食品伦理教育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 食品伦理 科学教材 教学方案

The Teaching Plan of Food Ethics’ Principles for Pupils

Zhang Shihui Huang Ruqia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Referring to 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 stag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stage of custom level,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r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influence, and the moral concepts of this stage are often rooted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growth,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correct moral values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As a moral education course around food, food ethics can help students form positive and healthy moral concepts and good living habits by changing their food moral thinking. This paper takes Science Textbook of Primary School as carrier and ba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pils’ moral 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ability to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plan of food ethics principles to cultivate pupils’ correct food ethics concept and good moral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direction guidance for food ethic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ood ethics; science textbook; teaching programs

食品伦理是研究食品在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中造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国家之间的道德联系的学科,旨在培养或纠正人的道德意识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其行为问题存在明显的联系,并且学生的道德观念一般在青年期定型,在成年后不易改变。此外,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中提及,习俗阶段的儿童(即小学阶段),当其面对道德两难问题时,更倾向于选择遵守社会或权威的规则和期望。由于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意识可控性强,加之该阶段处于儿童进入青年期的过度时期,因而小学阶段是养成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而食品伦理能带给学生正确的“规则和期望”,这就意味着食品伦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贴近的科目,为教师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方向,教师可利用该科目的学科优势灵活教学。此外,相关研究显示,将社会科学问题融入科学课堂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因而食品伦理融入《科学》课堂中会对学生的思维带来影响。由于《科学》教材中开设有食品相关的教学内容,食品伦理便能以《科学》为媒介,将其部分知识点渗透于《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此外,《科学》的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将调整难度后的食品伦理知识融入课程,使知识点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前提上,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多维感觉器官体验食品伦理,使其更好地接受新概念,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初步形成食品伦理学的观念。

此外,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有利与无伤原则、自尊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为食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贯穿食品伦理学始终,并为食品伦理学提供了基本的道德支撑和道德导向。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可通过学习食品伦理的原则以获得食品伦理学的知识。

一、通过移情教育体会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

食品是维持生命的必要资源,其道德属性是人赋予并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之中,因此食品伦理学与人的道德价值观紧密联系。也由于生命的不可侵犯性,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便成为食品伦理学的基本前提。所以当小学生内化食品伦理学知识时,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并将其外显于自身的行为中。

在“生命科学”探究课堂中,通过移情教育使学生从动物的生命历程中得到启示,进而体会到生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例如,在进行蚕宝宝养殖活动时,增加让学生收集桑叶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对比并说出所收集桑叶的差别,随后让学生从中选出质量最好的桑叶和质量最差的桑叶。教师依据学生挑选的结果抛出问题,如“蚕宝宝吃哪种桑叶会长得比较健康?”、“如果蚕宝宝吃了带有有害物质的桑叶会怎么样?”等,进而引导学生猜想食用受污染桑叶的桑蚕在不同阶段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在最后将主体对象从桑蚕转向人类,使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渗入教学中,以此构建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道德观念。

二、通过调查活动体会有利与无伤原则

有利与无伤原则是指人在面对食品价值问题时,通过权衡利益与损害,在不对他人造成身体或精神损伤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结果。结合我国文化特性,能看出有利与无伤原则体现着儒家思想中的“仁”。那么什么才是“仁”?相关研究者分析《论语》后,将“仁”的含义归为五类(方法、道德、功能、性质、内涵),其中的“方法”是“仁”在伦理学中的体现,其隶属的含义有信、直等,也就是现今所推崇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却很少与食品相联系,因此,教师在讲授《科学》的教材内容时,可尝试将两者结合以完善学生的品德观念。

教师可开展调查活动来了解学生的日常饮食情况,并在调查中引导学生领悟有利与无伤原则的意义,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例如,在与食品相关的专题中开展“营养早餐与健康生活”的调查活动,设计“你在购买早餐的时候会向店员问好吗?”、“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早餐?”、“曾经有没有吃坏过肚子?”、“你认为早餐店的卫生如何?”等与“仁”相关的食品问题。学生填写答案后,教师收集答卷并总结与公布结果,之后让学生交流并分析造成相关现象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以此让学生体会有利与无伤原则并完善学生的品德观念。

三、通过观察与汇报活动体会尊重与自主原则

食品质量的好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但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单纯地通过食品外观判断其质量,这也就意味着,人们要想真正地了解食品便需要更多“知情”的权利,尊重与自主原则就建立在知情权的基础之上。在早期,国外便已实施食品安全消费者知情权,现今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的重视,我国的食品安全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体系也被逐步地完善起来。食品安全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应了解消费者食品安全知情权,并从中体会尊重与自主原则。

在与食品相关的专题课程中,通过开展观察与汇报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知情权的重要性。例如,在课上开展“如何获取食品信息”的研究活动,教师展示某件食品(包含食品外包装)让学生在5分钟内观察并记录食品的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自行整理已记录的信息并在小组中进行汇报。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代表来汇总结果,此后,每个小组依据汇报的结果进行讨论,研究食品标签上还需补充的信息,并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的过程中需要说明补充的原因),教师最后汇总并点评所有小组的结果。以此通过图一所示的流程进行教学,以训练学生地观察与表达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知情权的重要性。

  图一:活动流程

四、通过游戏体会公正与公益原则

公正是指平等、合理地对待每个生命个体。公益是指不得违背与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健康的风俗习惯、一般道德准则与社会的一般利益。公正和公益原则共同组成食品伦理学原则的一部分,是其原则逐渐从个人过渡到整体的体现。正如罗尔斯曾说:“一个正义的社会,应当符合和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而社会的“正义”需要一代代人的维持,正因如此,作为未来“正义”的接班人,小学生有必要了解公正与公益原则。

教师可通过游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公正与公益原则。例如,运用手工制品开展“动物喂食活动”,让学生充当饲养员的身份,游戏中设置动物卡片(相同类型动物的体型不可相同)与粮食卡片(一种粮食卡片对应一类动物),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卡片数目下进行“粮食分配”,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当“饲养顾问”身份,但学生的咨询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因而学生在尽可能不受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游戏能更好地展示自身的想法。并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通过点评与归纳纠正部分学生错误的分配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公正与公益思维。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人离不开食品,同时食品的价值是人赋予的,也就是说食品也“离不开人”,食品与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食品伦理探讨与食品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食品伦理与人的道德意识息息相关。也正因食品伦理与人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学生能通过学习食品伦理的相关知识来影响自身的道德意识。但现今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普遍缺乏与食品伦理相关的知识,为改善现状,本文提出了小学生食品伦理原则的教学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后,以食品伦理的原则为教学内容,通过将大概念定位到具体可行的小概念来降低教学难度,并结合小学科学课堂“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依据不同原则的特点分别提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以开发学生的逻辑与探究思维,并让学生通过移情教育、调查活动、观察与汇报活动及游戏来初步了解食品伦理的概念,以实现对小学生进行食品伦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儒强 黄继红 食品伦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荆雷 梁执群 张亚宁 小学生自我意识与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4),382-384,DOI:10.3969/j.issn.1007-6611.2006.04.014。

[3]Daniel Hart, Gustavo Carlo. Moral Development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10,15,(3),223-233。

[4]胡海波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论对高校德育实效性提升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3。

[5]何昕 论食品伦理的基本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2),114-119。

[6]陈化 自主与有利:必要的张力——儒家伦理的进路[J].伦理学研究,2011,(6),116-121。

[7]张琳悦 论《论语》中“仁”的50种含义[J].大庆社会科学,2013,(5),80-86。

[8]朱益丰 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探究活动开展之我见[J].浙江教育科学,2015,(05),40-41。

[9]王玉辉 杨妮娜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5,(12),48-51。

论文作者:张诗慧, 黄儒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小学生食品伦理原则的教学实施方案论文_张诗慧, 黄儒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