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程望斌,欧先锋,伍建辉,李武,严太山

(湖南理工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岳阳)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热点,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文中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为目标,详细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工程教育认证研究策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进行了实例阐述。结果表明:文中研究的人才培养思路清晰、策略可行、效果明显,可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教学改革

一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行业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各高等院校为提升本校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策略和路径上可谓是费尽心思,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可谓是日新月异[1]。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内高校竞相申报的主题和争取的目标,工程教育认证对于高等院校工程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蒙古族的整个篇章中,也基本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景里——蒙古包,此处用逆光位置上的传统成像切割灯,将蒙古包中的八个坐席用光斑切割出长方形来拼成“八”字,一是将演区突出,二是从视觉的角度上,用长方形拼合而成的“八”字形刚好形成了一个室内场景的区域,让观众一看到此场景立刻就能有一种身临其境被包裹在其中的感觉。随着篇章的进行,“八”字形区域时而强调时而弱化,在情节以及时间转换上都很好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既要使高等院校学生具备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又要学生掌握一项或者几项专业技能。工程技术适应性强、专业技术更新快、实践动手能力强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特征。因此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实践动手能力,还需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促进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到创新型的转变,实现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进而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飞速发展时代的人才要求[2]

文中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学生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针对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社会实践和行业创新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控和机制设计,大力推行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 工程教育认证研究现状评述与分析

截至2016年,我国共有570多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证的高校只有10所。主要原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求高,大部分院校专业积累存在不足,人才培养模式还需大力改进。随着社会和行业工作环境的飞速变化,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目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现今国内众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在努力,抢占先机[3]。比如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1998年开始就在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当代发展教育课题之一,也是用来衡量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标准之一,研究意义重大。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又一人才培养方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人才培养的优势,还升华了人才培养的内涵,提高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认识,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5]

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证我们还“走在大路上”,还需对人才培养路径进行大胆探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创新,进而达到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一) 专业建设与定位不够合理

学生在创新训练方面的平台不完善,虽然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和创新能力训练的实验室,但还是没有促使学生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良性结合,学生的创新活动仅限于参加各类电子科技比赛,如电子设计大赛等,并且获奖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低,在学生中不具备普遍性,很难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普遍提升。

(二) 创新机制与平台不够完善

因为资源分配和受旧的教育观念等影响,高校存在定位过高、忽视根基、没有特色等问题。对于培养模式,目前有效的改进方法仅仅只是通过改变实践的学时,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课程实际的创新实践型与授课内容的有机衔接,课程体系、专业和学科的改革跟不上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4]

“车型上,我的选择其实比这个还要疯狂,这个是简装版双坐版,本应是单座。还有Alston是我儿子的名字,所以这个对我的意义非常重要。”

(三)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整

为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的认证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及应用能力,从而完成师生知识、经验的有效传授。目前尽管一些高效提高了“双师型”教师比重,但仍缺乏兼有工程实践背景和创新思维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创新实践活动。

我国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结合产学研合作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建并完善了我们现行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巩固了原有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而且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性,还升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6]

通过对老约翰绘本馆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市十分注重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工作,正多举措推广亲子阅读,意在掀起全民阅读热潮。基于这样的形势和社会环境,我们可以得知宁波市儿童阅读推广现状总体表现良好,阅读人群持续增加,阅读形式呈好转态势,儿童阅读地位有所上升。但是透过老约翰的发展瓶颈,我们也不难发现,宁波儿童阅读推广尚存在不少问题:儿童阅读的推广未做到分层分级,将推广重心置于低收入家庭,忽视中高收入家庭的需求;专业人才匮乏,缺少具有高素质的推广人才和职业化的推广团队;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商业机构多而不精,未形成品牌效应;对受众的宣传和普及不到位,教育者和家长未真正理解和践行“共读”。

三 工程教育认证研究思路与方法

假设数据点P在服务器Ni中的投影为P.Di,则数据点P在服务器Ni中的维度和为fsum(P.Di)。服务器按fsum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数据点,查询端Client初始化Panc为空,该算法执行过程如下。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文化素养,将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提升至数学文化教育层面,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实践证明,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使培养的学生不局限于所学专业技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智慧,主动适应环境,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的大潮中。

为此,我们采用系统思维方式,构建一套内、外部反馈相结合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指标体系;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实际,科学划分课程体系,合理设计各学习模块间的内、外联系;制定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按照规划树立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推进专业建设与管理向国际标准转变,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整体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班作为对象进行实践和改革,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和提升人才培养体系。

四 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学校秉承本专业传统教学基础,在“学以致用”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下,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策略,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此外,我校还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即确保学生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同时兼具人文素养,具有充足的实践潜力和后劲,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以“3+1”结构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3+1”结构模块分别是:课程教学设置、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以及培养时间。其中课程设置模块采用“三平台一体系”,实践创新体系采用“三实践一认证”,而培养时间模块采用“三校内一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3+1”人才培养体系层次结构

五 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两年多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老师们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和多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并与多个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研究,合同经费达360余万元,给企业创造价值超过1000万。以创新项目、学科竞赛、产学研合作等为主要抓手,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7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专利近20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物联网大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邀请赛等活动中,获得国际二等奖1项、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100多项;校企合作企业每年接收我院近10%的毕业生,部分早期入职学生已成为公司技术精英或领导骨干。

六 总结

本文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分析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和策略分析,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7]。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线,结合优秀工程师培养模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并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巩固培训方法的适用性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强质量评价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为优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8]

参考文献

[1] 谢俊,张明德,鄢然,等.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文汇,2018,(420):63-64.

[2] 蒋俊正,刘庆华,符强.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和实践[J].学科探索,2018,(7):48-49.

[3] 宜梦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工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探索[J].中国电子教育,2017,(4):55-60.

[4] 张坤朋,郭卫云,曹新江,等.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培养应用型人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6):99-102.

[5] 贾建科.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陕西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124-125.

[6] 唐学学.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本科高校应用型课改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2):50-51,56.

[7] 肖汉光,赵明富,汤斌,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07):26-28.

[8] 张晶,赵刚,刘昌鑫,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233-233.

本文引用格式: 程望斌,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71):5-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1.002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8〕436号);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C34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1193031,教高司[2018]47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湘教科规通〔2017〕1号);2018年湖南省社科项目(18YBQ063);2018年研究生校级教改项目(YJG2018A002);2017年湖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B27、2017B2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JJ2107);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6TP1021)资助。

作者简介: 程望斌,男,湖北咸宁人,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通讯作者: 欧先锋,男,湖南郴州人,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

标签:;  ;  ;  ;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