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趋势_国企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趋势_国企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走势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过近20年的努力,经济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在许多重要领域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并开始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改革和体制的转轨,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一进程一直延续至今,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8%的奇迹。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提高,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514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080元。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投资膨胀、物价上涨,对这种状况,中国政府于1993年采取了强有力的金融政策,实行经济紧缩,控制了总需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1992年的14%降至1996年9.7%, 物价指数上涨率也由1994年的20%以上降至6.1%, 经济稳定化政策取得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成效,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中国是在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定的条件下,实现了体制的转轨和经济的调整发展的。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成功是被世界公认的。

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的现状是: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开始在经济运行中起主导作用。经济运行机制中,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宏观经济管理框架已初步建立,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都以其独立的法人实体身份面对市场,形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获得了明显的体制效应。尤其是民营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还未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困难的境地。用国有企业全部盈利额与全部亏损额相比较,1994年还净盈利900多亿元,1995 年基本持平,1996年上半年已发展为净亏损130多亿元, 在全国第一次出现了整个国有企业盈利还抵补不了亏损的严峻局面。

为了使国有企业彻底摆脱当前困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下大力气重塑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形象,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用打攻坚战的办法予以突破。党的十五大要求:“到本世纪末,力争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1997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提出了具体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湖北省委1998年工作会议提出:我省要按照中央三年实现“两个大多数”目标的要求,锲而不舍地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并设计了一系实施措施:一是实施“有进有退”,着力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二是实施“巨人工程”战略,抓好“关键的少数”;三是走民营经济道路,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四是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千方百计实施再就业工程;五是对省级重点集团建设和重点亏损大户扭亏减亏继续实施“领导工程”;六是组织专门人才对重点骨干企业的班子建设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等。很明显,以上诸条措施中,后三条是加强政府职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措施;前三条则取得改革国有企业攻坚战胜利的首要和核心措施。会议对于实行这三条措施的具体部署是: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取向,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本营运,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小企业改革,等等。要全面实施以上部署,并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以全省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契机,解除一些由于“左”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迷茫,努力探索、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以适应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战略方针的需要。

一、对必须采取独资的垄断型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经营方式改革,即实行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主体的分离,改“国有国营”为“国家投资、经营公司经营;投资公司经营资产、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企业”的经营方式。这种二权分离是国有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用于部分基础产业和垄断行业的企业。如,湖北省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就是由湖北省政府拨款建立的国有大型水电企业。这个具有资源垄断性质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多年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索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水电资源梯级滚动开发中,实行了国有资产投资控腔公司主体(湖北清江水电投资公司)与国有资产经营者(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适度分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公司制度,即所谓“一江两体”体制,从而走出一条“业主负责,建管结合,主体明确,产权明晰,流域开发,滚动发展”的新路子。这就是受到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的“清江模式”。

二、对一般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将公司建成“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解除国家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实现所有者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促进政企分开。通过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行资本的集中,加速大企业的形成,改变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过于分散、市场集中度过低状况,使少数国有资本控制大量社会资本,使资产增值产生规模效应。如湖北省武汉市目前已组建股份制企业4965家,其中经过规范重新登记的股份有限公司139家,股本总额86.4亿元,其中国有股32.3亿元,占37.4%; 国有资产以37%的份额,控制和支配了其他63%的社会资本,根据上市较早的武商、凤凰等9家公司统计,1996年与1990年相比, 国有资产增值3.6倍,净资产增值7.12倍。可以预期,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今后将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组织管理形式,也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对小型乃至中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即通过职工入股、筹集资金,使职工对企业资产拥有实际的所有权,并使劳动者直接参加管理,企业实行按劳力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实行股份合作制,明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克服行政部门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股份合作制兼有股份制与合作制的特点,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一种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

湖北嘉鱼县在改革国有中小企业的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改革方式。其中,股份合作制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如“先股后租,减负经营”。对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先由职工入股,组建新的有限公司。再由新公司对原有企业的有效经营性资产进行租赁经营,保留原有企业的法人资格,并由其负责原债务处置、未租资产管理、下岗职工安置等有关事宜。还有“买断产权、骨干控股、职工参股、民有民营”;“先资产重组、后股份制改造”;“先联营、兼并、托管,后改制”等等。这些方式的核心是将股份制用于情况各不相同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建制改造,使出资者到位、产权明晰,形成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实践证明,这是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最合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嘉鱼县直工业有86%的企业启动生产,15家长期停产半停产企业开始盘活,1.5亿闲置资产得到利用并开始增值。 全县94%的国企完成改造。股份合作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使嘉鱼县国营中小企业整个得以盘活,并为全省县级国营中小企业改革作出范例。

四、组织多种经济成份,多渠道资金进入国有企业,尤其是非国家重点扶持的一般性国有大中型企业。使多种经济成分在国有企业内并存,以实现资本的多元化,以此为契机,转换机制、降低负债,增强企业实力,盘活国有企业。目前武汉市先后出台各种政策,引导企业广泛采取合资、企业间互相持股等多种方式,甚至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参股,使国有企业内部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投资、相互制约、共同管理的经营机制。这种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并由国有经济控股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国企间互相参股、控股的资本组合形式都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湖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程度不尽一致,有的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方面已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新的体现和机制产生了效应,企业摆脱了困境,并已基本进入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实现着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有一些国有企业在“三改一加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组建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股份公司并未完全严格地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进行建制,股份制改造不够规范。如有的股份有限公司仍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并由其委派董事长、总经理,政企分开和两权分离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董事长和总经理集中于一人,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职、权、责不分,无法真正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使股份制流于形式,仅只作为一种集资手段,并没有在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上予以突破。

总之,当前国有企业在扭转高负债、低效率,解脱困境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攻坚战中,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正寻找着适合自身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并获得一定成效。有的面对市场,已站稳脚根,并已逐步进入发展佳境。有的还须进一步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改革和治理,建立起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机制,使适合本企业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得以成熟和完善。

收稿日期:1998.8.26

标签:;  ;  ;  ;  ;  ;  ;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与趋势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