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我见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主要德育功能之一,也是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环境、资源、国情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素养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要明确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因素和结合点,认真统筹规划,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必须牢牢把握各年级的理论知识与环境教育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另一方面必须按照环境教育的要求,收集同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相关材料。双向结合,把两方面的内容对应起来,并做到有机的统一,确保思想政治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编写教案时,要把环境教育的具体任务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规定要求的范围之内,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合理确定各章节环境教育的知识点。例如,高一年级结合教材,确定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就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等。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环境教育和书本知识的“结合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从而在这个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参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 “环境保护”才会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因此,教师要扣紧“结合点”,在学生的自我探究和思考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讲解高一教材中“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五个教学步骤:
步骤一: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污染)情况的资料。资料来源可以是报刊,也可以是网络,提倡收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步骤二:各组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整理成有主题、有条理、有展示卡片(或图片以及其他形式的展示物)的文字稿或者演示文稿(包括主题、程序、问题及原因、解决办法和我们的思考)。
步骤三:课堂上由各组将整理好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讲解。要求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表达规范。时间约10~15分钟。
步骤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上述各组材料的展示情况,并让学生自己总结讨论结果、得出结论,即我们转变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模式,而是转变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
步骤五: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对自己日常行为进行反思)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教学,既可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上述五个步骤的时候,教师不一定完全在一节课上完成。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最好的听众,把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记录下来,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拿出来交给学生作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思考,甚至可以延续到课后。这样, “问题”就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纽带。而环境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主要的表现就是“出现环境问题—思考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环境教育以“问题”为纽带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环保情境,从而使“关注环境问题”成为自然。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习惯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世界和中国的环境状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强化环保教育。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要从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环境保护的深刻印象。比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章节时,针对许多居民不良的消费行为,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不良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 自己查阅报刊和网络,有的小组还跑到市场和超市了解家居装修材料的性质和“净菜”加工生产的过程。各小组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汇总和整理,并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有许多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和保鲜膜含有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等。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有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建议。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诸如环境科学知识讲座、环境纪念日活动、环境知识竞赛、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志愿行动、环保夏令营等各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能吸引学生,收效很大,也切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实践证明,积极开展环保课外实践活动,以正确的环境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实际行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发展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类、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个人、集体、社会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和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环境意识水平,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教育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