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论文_莫章荣

引导小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论文_莫章荣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新桂村小学,545405)

摘要:学习生活的基础就是语言表达,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表述清楚自己需求,实现双方的良好沟通。并不是只有语文学科才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数学学科也有这样的义务。本文中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分析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表述;培养措施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规定:掌握与他人合作能力,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并将自己观点有条理、清晰阐述出来,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讨论与质疑。数学思维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思维进一步加工通过“说”完成。所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1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说”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始终都是引导者的角色,只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做好了表率,学生们才会更好的去完成教学任务,才会更加认真努力地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上的这部分时间,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中对于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的掌握,进而有效的渗透数学教学思想。活跃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数学学科本身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听讲,注意力也很难集中[1]。缺乏活力的课堂会大大地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教师不在于传授,重要的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们,让他们动脑,自己独立思考。教师要给小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掌握数学知识。要让学生们从小树立起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信心。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可以先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玩具去拼摆,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拼组,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会对不同的图形产生更有效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在个体不同摆法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纳,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使得图形拼组的更加准确,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整体拼摆活动中也体现了组内相互激励帮助的这一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完全经历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并且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是学习的组织者以及学生们的引导者。

2发挥课堂提问作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1.创设数学情境

只有在课堂中间的这段时间他们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教师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让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学习无限的知识。进而有效的促进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也能让他们更加快速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2]。

比如,教师可以设立“抢答”的游戏模式来辅助知识的讲解。在学习质数与合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们去分辨哪个是质数哪一个是合数,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分辨出全部的数的学生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如果能够讲出这两种数的区别的小学生可以得到两朵小红花。到最后,教师看哪个学生得到的分数最高,小红花最多,那他们也就是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最牢固的人。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出不同的题目,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在讲“纳税和利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一讲,家长们一般在银行里存钱存多久呀,在总共可以得到多少钱的利息,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在这些基础上他们要交纳的税又有多少等等。小学生们在课后也可以回去向父母进行咨询,这样他们就可以对于这一知识点有着更加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了。通过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的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并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实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塑造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到过“爱满天下”的这一教学理念,因为学生对于教师多多少少都存有着畏惧心理,教师应该让大学生感受到来自他的爱。先生还说:“育人和养殖花木道理相当,首先要认识了解花木的习性特点,区分不同情况下应给以的施肥,浇水,如此实现”因材施教。”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想要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就应该多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感悟数学的魅力,只有将数学回归到了生活,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上面所说的,教师就应该及时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找寻我们身边与数学有关的足迹,并且将数学知识归于实践。这样的做法能够降低数学学科的难度,让小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也能更加轻松自如的学习数学,进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比如,“米与分米”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我们班级里的桌椅板凳它们都有多高啊?小学生们有的说3米,有的说三厘米,或者3分米,教师这时候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区分米和分米,让他们对与这些概念有着清晰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出生活中长度大概是1米的物体吗?或者你们可以找出5分米左右的物体吗?家里的水杯、冰箱、电视机大概都多高?小学生们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还能更加有效率的理解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4]。利用这种连续提问方式,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逐步提升学生预压表达能力。

3教师发挥模范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数学表述习惯

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大多时候都会刻意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和语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言语的规范性,从而做好学生的表率。特别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尽可能避免出现“可能”“大概”等一些不确定性词语,因为教师只有从自己做起,规范自己的语言,才能将教材中生涩难懂的内容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学生也会潜意识的加以学习和模仿老师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使整个数学学习研究过程更加严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分数的概念中一直强调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可见,分数的核心就是“平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该概念的含义与核心,分数形成的前提是“平均分配若干份”将一个物体,而学生也从教师对分数概念的讲解中发现数学的严谨性,如此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学习和应用;如在完成了“角的初步认识”后进行课堂小结,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我知道了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角的张口有关。”“我学会了角的张口越大,这个角就越大”“我学会了角的画法”等。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分享自己的收获。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表达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通过长时间、有层次的训练的,充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及主体意识的培养探究[J].中国教师,2019(S1):138.

[2]翁敏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及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43.

[3]刘晓玲.从数学“符号语言”到“童化语言”——论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转换[J].数学之友,2018(06):28-30.

[4]陈立.巧用“调味品” 让“菜肴”增香——谈谈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41-42.

论文作者:莫章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引导小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论文_莫章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