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福建省长泰县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研究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优化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保证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质量,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材的学习,谈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潜心处理教材 用心钻研教参
1、同样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而且均是随课文识字,这就意味着识字在阅读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际中怎样把握呢?我认为,首先,正确区分语文书后横线条里和方格中的字。横线条里的字有的是在本篇课文中首次出现,有的是以前出现过、却不要求掌握的,而一旦出现在横线条里就要求学生必须会认、会读,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检查的。对于一些繁、难字,要引导学生重点识记,既不可用时过多也不能一略而过。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段过渡上来,识字的任务很重,教师必须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把生字认准、认实,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有一定基础,任务量相对轻一些,所以教师在处理上可以稍微放手。方格中的字有的是以前就认识但不要求写的,有的是本节课刚出现就要求写的。只要是这里面的字,必须做到“四会”,即会读、会认、会写、会用。其次,要加强写字教学。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特别是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讲求写字的质量。
阅读教学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首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读词语,熟字组新词,反义词练习,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句式的练习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复习巩固,举一反三,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要弄懂词句的意思,我们不提倡以词解词、解句,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如,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我查词典知道了“斩钉截铁”的意思)、《狼和鹿》(联系上文,我明白了“居然”的意思)《恐龙》 ( “漫游”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 )、 《放飞蜻蜓》(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恐龙》(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 再次,重视积累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如,三年级上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中反义词的巧用、《水上飞机》的过渡语、《恐龙》中围绕一句话写具体、《跟踪台风的卫星》中关于台风的描写等。
3、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要重视示范朗读,中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 教师要勇于发挥示范作用。
二、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初读课文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细读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出感悟;赏读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另外还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阅读后要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教师在这方面,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或仅流于形式,学生读书以后,有了体会、感受,却舍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交流。
二、追求过程合理 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直接决定教学结果是否有效。为了追求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预习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标自然段、画生字、练读课文……唯恐顾及不周,其实这些事完全可以放在课前做。那么,预习都需要干些什么呢?要多读课文,直到读熟为止,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但是整体的把握;认识书后横线条里的字;要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试着解疑课题;试着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有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诸如,这儿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试着回答课后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的集中学习作好准备,打有准备之仗。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只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想,作为语文教师,大家对怎样才能搞好阅读教学都有着不同的思考,我所提出的建议仅供大家进行教学研究时参考。相信有了大家更有价值的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必定会上得更加扎实、有效。
论文作者:王文生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词句论文; 教师论文; 重视论文; 横线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