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券商加快进入大陆资本市场_融资公司论文

台湾券商加快进入大陆资本市场_融资公司论文

台资券商加速进入内地资本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资论文,券商论文,资本市场论文,内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7年起,台湾券商大举进军内地资本市场。台资券商的介入会为内地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的对手是谁?他们会是“过江龙”吗?记者通过深入采访金鼎、群益、元富、国际证券控股等著名的台湾证券公司,将系列问题一一剖析。

台湾证券业加速介入内地资本市场,已是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1996

年,台湾准许岛内证券公司以间接方式进入内地。从1997年10月起,京华山一、群益证券、元富证券率先在内地设立了代表处。此后台资证券公司陆续进入内地,目前已有11家台湾券商通过香港或英属维京群岛进入内地。

为何而来?在台湾证券业为何加速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问题上,台湾金鼎证券公司驻北京代表司马阳兵告诉记者:虽然内地金融市场经过了10多年的艰辛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年轻市场,这对台资券商有很大的吸引力。

台湾目前经济低迷,房地产近5年以来处于下降趋势,一些产业正处于调整期间,金鼎在台湾证券市场上的承销占13%,名列台湾第二。金鼎如果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那么台湾必须要有大量新的上市公司出现,但台湾经济处在调整中,很难产生大量新的上市公司。

当台湾整个经济发展不景气时,企业对融资的需求也不那么强烈,一些上市公司对增资扩股也很谨慎,因为投资者不会把钱投到没有回报的行业中去。于是就出现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与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都受到了抑制,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台湾证券公司的发展。

而在台湾证券市场上,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台湾证券市场最高成交量曾达到每天2000亿台币,而到2001却降到500亿台币,这种急剧下降的成交量,使台湾有一半的证券公司出现了亏损。

中国目前已加入世贸组织,国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正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有些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在为国内的企业作融资服务,并在进一步争夺中资企业的优质客户。

外资金融机构向中国市场的迅猛扩张,台资券商当然看得很清楚。在台湾经济出现低迷,证券公司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台资券商自然把目光投向内地资本市场。

司马阳兵认为,在5年内台资券商与内地券商还不是一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但从长期来看,是一种竞争关系。司马阳兵的说法似乎是不想让内地券商对台资券商进入内地过于敏感。

对手是谁?那么台资券商的竞争对手又是谁呢?司马阳兵说台资券商目前的竞争对手是欧美券商,与欧美券商相比,台资券商还处于劣势中。但台资券商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内地同文同种,没有文化交流上的障碍,台资券商更能理解国情。事实上,一些内地券商也希望与台资券商合作,因为双方在语言交流上方便,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内地券商能从中学到台资券商在管理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经营上,欧美券商体系过于庞大,经营理念目标与内地券商不一致,欧美券商感兴趣的是承销,他们把目光盯在国内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上,这些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往往能给他们带来10几亿美元的利润。

而台资券商是想生根内地,不是赚了钱就走,台资券商要在内地做一个真正优秀的证券公司,并把台湾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带到内地。台湾金融业的管理经验,在世界上来说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对内地处于发展中的金融业来说,也许是最适合。

如果内地能把台湾在金融业上的审计、财务、监管等制度加以利用,那对内地金融业的规范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

虽然台资券商急于想在内地开展承销、经纪、自营等业务,但合资条例出台后,到底让几家台资券商与内地券商合资,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是一个很让台资券商担心的问题。

由于B股市场规模很小,大部分是传统产业,利润低且市场不景气,因此B股市场对台资券商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更看中的是A股市场,希望这个市场能早日为他们开放。

等待、等待、再等待

刁维仁1987年就从台湾来到了上海。他入住的第一家饭店就是国际大饭店,那时的上海给他的印象就如一个沉睡的巨人,经济发展日渐萎缩,与周边迅速崛起的亚洲“四小龙”形成巨大的差距。刁维仁在走访浦东时,发现与浦西一江之隔的浦东却依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宁静生活中,这在刁维仁看来,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接下来的几年,刁维仁频繁往来于台湾和上海之间,随着他对上海的了解,他越来越觉得浦东将会是一块无法估量的宝地,他认为浦东必将使上海再现它过去的繁荣。

不管是偶然还是必然,刁维仁的预测随着开发浦东的号角吹响后,他看到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地铁2号线把浦东与浦西连在一起,随后一幢幢高楼,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浦东。

当荒寂的小镇变成繁华的大都市时,当一批批跨国公司在浦东编织财富的梦想时,刁维仁成为台湾群益金融集团驻上海的代表。

群益证券公司在陆家嘴这块最有朝气的土地上,购买了他们的办公楼———新上海国际大厦18层全层,投资近380万美元。

“群益证券公司来内地是抱一种强烈的希望,这个希望就是群益看到了内地正在崛起的资本市场。群益来内地已经4年了,虽然未能与内地成立合资公司,开展业务,但群益与内地的证券公司一直保持着联系,并对内地资本市场发展作深入的研究。”刁维仁以自信的口气说。

群益在台湾是一家老牌证券公司。成立14年以来,从未亏损,每年都有盈利,其业务涉及公司理财、海外融资、购并、股票经纪、自营业务、期货经纪、财务顾问、保险、投资咨询等。目前管理的金融资产市值已超过新台币4000亿元。

刁维仁自豪地说,群益是台湾第一家被内地主管机构批准来上海设代表处的证券公司,当时主管机构是人民银行,群益把申请设代表处的材料送上去时,主管机构对群益来内地设代表处的申请还有点犹豫。

但后来,人民银行有一个代表团去台湾考察时,顺便去了解群益金融集团的经营情况。在对群益金融集团的发展背景,资产管理、风险控制能力等进行了考察、评估后,人民银行对群益金融集团的感觉比较良好。此后,群益就一些问题不断和人民银行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一再表示自己想在内地设代表处的真诚愿望。

而当时,欧美国家的一些证券公司已到中国开设了代表处,外资证券公司正试图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一部份的台湾,当然不应该排斥在外。

也许出于这样的背景,群益最后在国台办的协助下,获得了在上海设立代表处的资格。虽然群益在内地获得了B股承销的资格,在香港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保荐人,但群益在为国内企业做B股承销时,由于B股上市公司的种种原因,群益最终未能在国内做成一家B股公司的上市业务。

刁维仁对此的解释是:当时国内B股市场低迷,发行难度大,以致群益试图通过承销B股业务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愿望遇到了阻碍,4年来,群益公司在内地资本市场还未赚到钱。

但刁维仁说:“我们以350多万美元买下新上海国际大厦18楼全层,一年开支费用约需50多万美元,这一切显示的是群益要在内地作长远的投资,直到这个市场为群益开放。”

在不断寻求开放市场的同时,群益证券公司还以它的研究优势,给国内的主管机构、券商、基金公司讲解台湾金融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群益似乎要通过这种讲解,为国内带来一个规范、公平竞争的资本市场。

从开放国内证券市场来看,群益希望是与国内券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为促成此事,群益正在加紧同国内的一些券商接触商谈。

但群益到底会选择同哪家券商合作呢?记者问到此事时,刁维仁说现在不便于透露此事。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允许外资证券公司在内地经营的条例出台后,在内地等待了4年之久的群益,便会在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方面,展开迅猛的扩张。

“我们想控股”

“宝来证券公司希望与国内证券公司合资经营,其方式可与国内证券公司单独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也可以是参股国内证券公司,这种方式对内地券商与外资证券公司来说都比较好。”台湾宝来证券公司驻上海代表陈泉鑫,向记者表达了急于要在内地开展业务的想法。对宝来证券公司来说,不仅希望尽早在内地开展证券业务,而且更希望介入到内地的基金市场中去。陈泉鑫对内地基金市场的看法是,国内基金市场只是刚起步,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不深,国内基金公司的运作还不规范。

“一旦基金市场走向规范,很容易募集到资金,而且做基金不需要很大的资本,比做投资银行所要的资本低,台资券商在做基金上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对国内基金市场前景看好。”陈泉鑫对内地基金市场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心,宝来同国内的基金公司进行了接触,如华安、南方、华夏等,初次接触,宝来认为感觉不错,但还要在更高层次上商谈合作细节。由于受政策的限制,外资券商还不能在合资公司中控股,但陈泉鑫认为,从经营角度来看,宝来是希望控股,这样能实施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把自己在基金业经营了10多年的成功经验引进来。

台资券商之所以希望走控股经营之路,其背后的因素是,国内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还是国有控股,这种机制使国内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在市场开拓,经营、人才等方面都不如外资公司有优势,而且国内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有些方面不透明,没有一套规范的操纵机制。

但在合资上,陈泉鑫认为双方可以互补:台资券商在国际金融上比内地券商更有经验,台资券商将把他们在管理上的激励机制、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先进经验引入合资公司,让内地券商接受新的经营理念,使双方能更加紧密地合作。

当然合作会带来文化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冲突,陈泉鑫对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外资券商与国内券商的合作,好比在谈恋爱,在恋爱期间,彼此不会在意对方的缺点,也不会去考虑这些冲突性的问题,而是一心想把恋爱谈成。

然而现在最紧要的不是合资会出现什么样的冲突,而是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的条例,还没有正式出台,台资券商不知作何种合资选择,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合作机制。

但更有效率的合作机制从何而来呢?国内一些法规的出台,有时是针对阶段性的任务,一旦任务完成后,这些法规就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不得不进行修改,而台湾的金融业已与国际接轨,法规已相当完善,这种双方在法规上存在的差异,不能不说是影响到台资券商与内地券商合作的一个原因。

“虽然正式的合资条例还没有出台,但宝来在不断加紧了解国内资本市场的动态,并同国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谈合资事宜,我们做好了迎接这个市场开放的准备”。陈泉鑫显示出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急切心情。

打响进入内地资本市场重要一仗

台湾元富证券公司在1997年进入上海时,先开了一家元富投资咨询公司,其目的是为元富证券公司在上海设代表处开辟道路,通过这种投资公司的试探,元富在1997年被批准在上海设代表处。

比其他台资券商幸运的是,元富与国内证券公司合作已承销了杭汽轮、鲁泰、京东方、华包等国内B股上市公司,但元富在承担杭汽轮的B股包销时,险些被套住。

那时亚洲金融危机还没有消退,B股市场相当不景气,一些券商找不到客户。杭汽轮的主承销是南方证券公司,南方找到元富,希望元富做副承销商。

南方证券为何要找元富证券合作呢?元富证券公司驻上海代表翁基能告诉记者,南方证券到台湾考察时,也到元富证券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南方证券对元富证券的经营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双方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南方证券邀请元富证券承销杭汽轮时,元富证券已观察到B股市场情况不很理想,一片冷清,而且杭汽轮是一个传统产业,暴发式的成长率已经没有,利润低难以吸引投资者,这对元富证券来说是有一定的风险。

利润低虽然难以吸引投资者,但元富证券想把与南方证券合作承销杭汽轮,当作是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一种跨越,并在合作中使双方的信任进一步加深。如果因为有风险而不去尝试,那么盈利的机会也不会来。

出于这种考虑,元富证券决定以300万美元,包销杭汽轮1000万B股。

元富把杭汽轮1000万B股拿到台湾证券市场时,投资者反应冷淡。元富只好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投资者,而一些买了杭汽轮B股的台湾投资者,也希望元富帮助他们关注内地B股市场的走向。

为了吸引投资者,元富以它的研究实力,为台湾的B股投资者提供了一些研究报告。在冷淡的B股市场中,元富坚守了好几年,直到去年B股市场行情好了点,这给元富带来了一线希望之光,元富乘机把1000万杭汽轮B股销完了,包销的时间虽然漫长,但元富最后计算,还是赚了一点钱,“之所以出现台湾投资者对B股不热情,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投资者对内地B股市场不是很了解,他们难以了解内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产业走向,经营能力,结果造成台湾投资者看见投资一年多了,还不见回报,便要求赎回,这给元富证券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翁基能分析当时包销面临的形势说。

包销杭汽轮,使元富证券公司体会到了在内地资本市场上开拓的滋味,但同时为元富进入大陆资本市场打响了重要一仗。

金融里所有的行业我们都想做

在台湾金鼎证券公司驻上海代表处的会客室,记者看到台湾金鼎集团董事长张平沼同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朱基、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副总理李岚清的合影。

照片上的张平沼显出一种自信的微笑,而这种微笑的背后是,张平沼已成功在内地开展了许多项目的投资。曾经是台湾立法委员的张平沼,已是多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他在1990年就率领600多人的考察团到内地考察,这在当时的台湾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他态度很鲜明:内地和台湾的交流是挡不住的。

张平沼的这种表示,在他投资内地的地产、电子以及上海虹桥高尔夫球场等产业中,已得到最坚定的回应。金鼎之所以首先在上海设代表处,是把上海看作中国正在崛起的金融中心,而金鼎把北京看作是一个政策出台的窗口,目前已经准备在北京开设一个代表处。

金鼎在台湾虽然是一个有实力的金融集团,但与美林、摩根士坦利等跨国券商相比,还是显得很小。摩根士坦利、高盛等跨国证券公司在中国争取的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联通等。这些公司发行的股票往往在几十亿美元,发行额越大,必然能为这些跨国券商带来巨大的利润。

眼看着国有企业几十亿美元的上市业务被美资券商夺走,像金鼎这样的台湾券商当然不甘心在内地落后,他们内心同样涌动着一种争夺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业务的欲望。

但台湾券商靠什么与美资券商竞争呢?金鼎驻上海代表林贤斌认为:美资券商是希望做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的业务,因为他们成本很高,只有做大型国有企业的上市业务,他们才能获得很高的利润,而中小企业的上市业务他们却没有兴趣去做。

因此,台资券商在争取大型国有企业的上市时,还可以为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做上市融资业务,在这方面,台湾券商能以本地化的优势投入精力,去开拓这个市场。

目前金鼎已与浙江、江苏等地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接触,一些私营企业希望金鼎能帮助他们到国外去上市,因为私营企业在国内贷款没有国有企业那么容易,而台资券商有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如果国内的民营企业都到国外去上市,那不但能推动国内民营企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而且也给台资券商带来一个开拓市场的机会。

对金鼎来说,另一个巨大机会是:台湾的上市公司有900多家,其中有500多家上市公司在大陆开展了投资,这500家上市公司在内地的产业扩张、技术引进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以台湾电子产业为例,台湾电子产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占据一个制高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证券市场的支持。像联电、台积电这样称雄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企业,投资一条8英寸的芯片生产线就得10多亿美元,这种巨额投资,如果靠银行贷款,是很难做到的。而有证券市场提供融资,像联电、台积电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就能很快扩大产业规模,进而向全球开拓市场。

目前台湾的电子产业,正在向内地转移,苏州、无锡、上海等地正在形成一

个类似台湾新竹的电子科技园。而台资企业在内地也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问题,他们向金鼎这样的台资券商表达了在内地融资的强烈意愿,在内地融资,可以直接降低台资企业的融资成本。

500多家台资上市公司在内地的投资,对金鼎这样的台资券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客户群,而且金鼎熟悉这个群体。而台商一有需要,也往往先向他们求助。如较早进入内地的台湾龙凤食品欲在A股上市时找到元富证券,要求参与企业改制,目前龙凤食品的上市已进入改制审批阶段。

林贤斌兴奋地对记者说:只要政策允许,金融行业里所有的业务我们都想去做,而且我们有能力去做。

内地资本市场能否先对台资券商开放?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推动,如果资本市场问题过多,那么资本很难有效地流动,台湾的证券公司是从自由竞争的国际资本市场中成长起来的,由于有这样一种经历,台资券商的发展更规范,并从中培养了一批素质很高的金融人才。”台湾国际证券控股公司驻上海代表欧阳如珍对记者自豪地说。

虽然国际证券控股公司今年才在上海设代表处,但欧阳如珍说国际证券公司进入内地市场的愿望久已有之。

欧阳如珍向记者表达的一个愿望是:希望内地不要把台资券商当作外资看,在还没有对外资开放内地市场之前,内地应对台资券商先开放,这一方面使台资券商与内地券商合作,推动内地资本市场走向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增强内地对台商的聚集力。

不仅是欧阳如珍表达了这种让台资券商先进内地资本市场的愿望,其它台资券商也同样表达了这种愿望。欧阳如珍对内地资本市场的看法是,应该通过一种竞争制度,使内地资本市场向诚实、信用、公平的方向发展。台湾资本市场的诚信、公平是在自由竞争中产生的,一旦不守信用,这个公司就会面临市场的惩罚,也由此会面对市场风险。

当初台湾的证券公司也担心像美林、高盛等公司进入台湾后,会对台湾证券业造成很大的冲击,难以同他们竞争。但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台资券商在外资进来后,不但学到了先进的管理机制,而且积累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开拓的经验,并通过与国外证券公司竞争,培养了一批适应多种金融业务发展的金融人才。

能推动内地金融业变革吗?

目前台湾的金融业正在走向混业经营,台资券商将以金融集团的形象出现在内地资本市场上,像宝来、元富、群益、金鼎、国际证券、日盛、倍利、京华山一等进入内地的台资券商,已经是一个金融集团。他们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投资咨询等业务。他们在十几年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已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开拓经验。一旦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台资券商将会以全方位的力量,席卷内地资本市场。

而目前内地的金融业,不但没有向混业经营发展,而且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都是国有公司组成,这种机制,使内地金融业的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台湾。

面对这种情况,宝来证券公司驻上海代表陈泉鑫认为:内地金融业应该向混业经营发展,这样使公司在管理、人才、成本控制等方面都能提高效率,并且使人员能胜任金融里的各个行业。而分业经营,使金融业的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一批人,这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化发展,也不利于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不可忽视的是,台湾券商将是推动内地金融业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一方面,国内中小企业有国际市场融资需求,台资企业在内地有强烈的融资需求,这两种需求将促使台资券商去向管理层呼吁,应尽快开放两岸资本市场。

另一方面,台湾金融业已走向混业

经营,而内地是分业经营,台资券商进入内地后,会以它的混业经营优势,向内地分业经营挑战,从而影响内地有关金融法规的修改。

标签:;  ;  ;  ;  ;  ;  ;  

台湾券商加快进入大陆资本市场_融资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