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关系处理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关系处理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好几个论文,中要论文,课堂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只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方能走上康庄大道。

一、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新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现在出现了一个极端,教学中过分强调创新而忽视了基础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作为教师,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做人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打好基础与重视创新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基础性的知识、技能、意识和习惯,学生的创新便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基础并不排斥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让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展示发现与智慧的发展过程。

二、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深入课堂的同时,教学中也出现了“合作学习吞并独立学习”的现象。学生的学习遵循着“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或“形成新的问题——独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库”的过程。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学习的深化。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认识、思想和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有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只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呈螺旋上升。因此,如果经过个体思考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可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就应该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合作学习要防止“贴标签”效应,要科学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形式、内容和过程,不能滥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不能浅尝辄止。

三、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教学中却出现了认识偏差:新课程只能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如果课堂中有接受性学习方式就是“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强调记忆式接受等问题提出来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两种基本方式,都各有其自身的特点。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才能和自主选择,关注探究性的认识过程。接受性学习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强调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调控等。可见,这两种学习方式有较强的互补性。因此,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绝不是惟一方式,课堂教学应有必要的接受性学习,这也是夯实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民主平等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成长。但有些课堂教学,学生随意散漫,不善于倾听,不乐于分享,课堂乱成一锅粥,教师却还自诩为“美国式自由教育”。民主、平等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但绝不是放松管理,放任自流。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自我调控、自我管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还不强,需要一定的外力督促。严格要求不是苛求学生,也不是死死地控制学生,而是让规则看守课堂。课堂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让合理的规则看守课堂的本质是民主平等,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获。把握好民主平等与严格要求的关系,既要避免那种在教师控制之下的“虚假”宽松,也要避免那种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五、“活”与“实”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有些教学却出现了“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等“活”而不“实”的现象。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是相辅相成的。求“活”,不是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活动形式的花样翻新,而是追求学生脑力劳动的适度紧张,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态度体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求“实”,不是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有实实在在的体验、思考和收获。我们追求的是“活”与“实”的有机融合: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标签:;  ;  

课堂教学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关系处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