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给广东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广东论文,成功经验论文,启示论文,四小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亚洲“四小龙”近40年,尤其是80年代以来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取得了卓著成效。其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企业、大财团的形成,木地企业效益下降以及有较健全的法律体系。
“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为广东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有明确的目标及可行的措施,政府要转变管理职能,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并按照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发展多元化的、全面的国际化经营。
〔关键词〕四小龙 广东 企业 国际化经营 启示
国际化经营是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经营活动,它是全球性的战略管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化生产都不可能只局限于国内,必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通常有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两种形式,出口贸易是国际化经营的低级形式,只有对外投资才是国际化经营的高级形式。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形式。
亚洲“四小龙”近40年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可给广东探索企业国际化经营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 亚洲“四小龙”发展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台湾和香港,早在50年代已经有了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60年代初,新加坡和韩国也相继开展了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业务。“四小龙”在起步阶段,出口和投资规模都比较小,从80年代开始,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使“四小龙”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规模和速度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经济热点,其国际化经营发展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规模由小到大,呈跳跃式增长。以对外投资为例:台湾自1959年至1986年的27年间,对外投资项目才2511项,涉及的总金额仅为2.78亿美元,而1987年至1990年的4年间,台湾对外投资总金额已达250亿美元;韩国在1985年以前,对外投资中33%的单项投资额低于10亿美元,超过100亿美元的投资寥寥无几,而1986年以后,单项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协议已增到1/3;香港对泰国和印尼的投资增长也相当快,1988年比1987年分别增加26%和90%,1990年又比1988年各增长31%;新加坡在1985年以后,也迅速扩大其对外投资。
2.市场由以亚洲为主迅速向北美、西欧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发展。例如韩国,虽然目前大量的出口网络和子公司仍集中在东南亚,但对北美的出口贸易和投资额已超过亚洲;香港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和投资占同类总额的60%,但纺织品、玩具、塑胶和小电子产品的出口,房地产及制造业的投资已大量拥向北美和西欧;至于台湾,目前对北美出口及投资已超过同类总额的一半;新加坡也从过去侧重于东盟国家扩展到东盟、中国、北美三个地区。“四小龙”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已逐步向全球发展。
3.产品和产业结构逐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80年代以前,“四小龙”的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玩具、塑胶、鞋业、食品等,80年代以后,为了抢占国际市场的有利地位,已迅速向电子、通讯、高新技术等领域扩展,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其二,从80年代后期开始,对外投资也从制造业扩展到当地的基础设施、金融、证券、商业、旅游业等领域,利用当地的体制和政策进行投资经营。
4.主体企业和经营形式由中小企业分散经营为主向大财团大企业集中垄断经营转变。80年代以前,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和投资主要是以中小企业分散经营为主,凭借“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一定的效益,80年代后期开始,借助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发展,大财团和大企业迅速成为“四小龙”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主体,它们在东盟国家建立起工业区,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出口和投资网络,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外贸和投资群体甚至是垄断集团,获取高额利润。
“四小龙”在国际化经营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经过近40年,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艰辛努力而得来的,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相对稳定的区域环境,为“四小龙”发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亚洲“四小龙”在70年代经济飞快发展的基础上,80年代继续保持其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外贸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相对稳定的政局和周边关系,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二,大企业集团、大财团的形成,为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80年代以后,“四小龙”已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和大财团,1988年,“四小龙”中已有14家集团公司被列入美国以外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最大500家工业公司的范围。由于实行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营,必然形成较高的规模效益和较强的对内对外竞争实力。
第三,本地资源紧缺,成本高涨,效益下降,是发展国际化经营的内在动力。70年代以后,随着“四小龙”经济的迅猛发展,本地的投资环境不同程度比东南亚其它地方、中国内地,甚至欧美地区有所恶化,自然资源和劳力日渐紧缺,工资上涨,成本提高,加之在美国压力下,“四小龙”本币汇率上升,削弱了外贸的竞争力,迫使“四小龙”积极发展全方位的国际化经营。
第四,法律比较健全,法制体系基本建立,为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新加坡政府于1976年就制定并颁布了《经济扩展奖励法案》,建立健全了对外经济往来方面的法律;台湾早在1962年就制定了《对外投资办法》之后经过1972年和1985年的两次修订,成为《对外投资及技术合作审核处理办法》,通过立法,放宽限制,鼓励企业对外发展。
二 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给广东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亚洲“四小龙”近40年经济发展的成功道路,尤其是80年代以来发展国际化经营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为广东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启示一、战略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
“四小龙”在发展国际化经营的初期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以新加坡发展对外投资为例,起步时,他们制定了两步走发展计划:第一步是面向局部地区,特别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第二步是面向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第一步计划中所选择的目标市场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应为6%—10%的国家和地区;二是新加坡在知识技术上对之占有优势。还确定了三个战略目标:一是新加坡的跨国经营在同类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二是跻占国际市场,开拓本国所需资源的渠道和新产品的销售市场;三是获取更高利润。据新加坡政府统计,在国内投资的回报率仅为3%—5%,对外投资的平均回报率可达15%—20%。
广东在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要充分吸取“四小龙”的经验,提前规划,制定方案,分步安排,既不能一轰而起,更不能停步不前。具体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本世纪末之前,主要选择资源开发型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市场开拓型为发展对象,一方面可以尽快将广东的纺织、服装、玩具、小电子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广东短缺的原材料和零配件,避开非关税堡垒,就地加工销售,同时,也可以培养有国际经验的专业人才,搜集海外商贸信息;第二阶段在下世纪初以后,在巩固发展第一阶段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消化国际高新技术,发展技术开发型、技术转让型的产品和产业,大量出口并扩散我方的技术,较大幅度地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这基础上,稳妥地开展全方位的国际经营业务。
启示二,政府要转变管理职能,提供服务,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
新加坡政府对发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三项服务:其一,向企业提供财政援助,尤其是对刚起步的公司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对已批准的海外企业实行10年免税优惠等税务措施;其二,政府机关,重点是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和外交部,主动向企业提供对象国的资讯、协助与对象国的政府机关等建立联系;其三,向企业提供科技和人才。而韩国政府也象新加坡一样通过财税、金融等渠道,鼓励企业对外经营,同时在咨询和保险业务上也作了大量的工作。香港政府却是通过立法来支持对外经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政府部门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该是有条件,可以尽快地转变管理职能,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从信息、咨询、人力、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帮助企业通过法律形式保障自身的正常运作不受干扰,为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国际化经营铺路搭桥,提供服务。
启示三,发展多元化多渠道的国际经营。
广东虽然在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市场上分布较广,但多集中在香港,缺乏全球意识,并且以获取短期效益为主,缺乏竞争力。“四小龙”80年代以后开展国际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以长期占领和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为目标,积极向投资环境适宜、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投资办企业。例如:韩国不仅重视国际经营的多元化和多渠道,而且对不同投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着重于吸取淘汰和开展转口贸易,对发达国家,则着重于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韩国多渠道的国际经营触觉,甚至伸展到被西方企业界认为政局动荡、恐怖活动盛行的利比亚这个“真空”地带,韩国企业在充分掌握商情的基础上,获得甚高的效益。广东的某些行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竞争力,同时一部分产品也较早地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先在某一区域里选择具有一定互补性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投资经营,然后逐步向国际性方向发展。
启示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发展国际经营业务,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经济、技术、信息的直接交流,有效地促进本国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更新和优化。因此,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一方面要求我们的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看准区域市场的类型及特点,调整好产业结构,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提高效益;另一方面还要促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创名牌产品,实施科学的名牌战略,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所以,抓紧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进步是发展广东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启示五,按照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改进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标在客观上与以市场为基础、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的关贸总协定相一致,与目前国际上众多国家和地区所通行的国际惯例相适应。广东是全国的外贸大省,仅1994年的进出口总额就占全国近1/4,开展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在我省经济工作占有尤其重要的位置,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提前实现现代化的重点环节,因此,主动及时、有的放矢地按照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和国际惯例来规范我省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于我们今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有利。另外跨国企业还要适时地推进向“当地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大胆启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担负生产、管理和其它工作,另一方面,要适当放权,让海外企业能以较大的自主权实行一系列当地通行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作法。
启示六,发展全面的国际化经营,将贸易、金融、投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是80年代亚洲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新加坡绝大多数GNP都是通过对外经济关系来实现的,她们的经验就是把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出口贸易促进外资引进和对外投资的发展,又通过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进一步带动出口贸易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这也是很值得广东借鉴的。
The Enlightenment that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Can Gain from the Four Asian Dragons' Success
Lin Daoping
Abstract
In the past 40 years,especially after 1980s,the "Four Little Drago ns~ of Asia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internationalizing enterprise business,with economic scale expanding from small size to grand s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ing from low level to advanced level and enter prises changing from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to centralized management.The main reasons for their success ar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founding of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consortiums ,decrease in effectiveness of local enterprises,and the effective lawsystem.
From the Four Dragons'success,Guangdong can gain the following enlightment in its 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with clear strateg ic objectives and practicable policies,the govern ment should reform its administrative function,enterprises should adjust and optimize their indus trial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so as to develop a multi-functional and comprehensive in ternationalized management in acc ordance with the primary principles of GATT. Keywords:Four Little Dragons; Guangdong; Enter prise; internationalized manage ment;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