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肿瘤医院 江苏 南通 226681)
【摘要】 目的: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6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47-01
腹股沟疝通常是由于腹股沟内环狭窄、腹内压力突然上升、腹部强度突然降低所导致的,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中,疼痛严重,复发率比较高,为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所有患者通过生理学检查、临床体征及病症证实满足腹股沟疝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5岁到65岁之间;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处于27岁到68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开展手术之前,都需要开展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纠正,以便于为手术做好准备,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疝修补术开展治疗,首先为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疝囊颈实施高位结扎,将精索提起后于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建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将精索放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之间;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同样为患者开展连续的硬膜外麻醉,然后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大致1.5厘米处开一个7厘米左右的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与皮下组织分开之后,将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及内外环予以暴露,将睾肌分开之后对精索进行游离,然后在将疝囊后高危游离至腹膜前间隙处,应用花瓣状的填充物在疝囊颈上实施缝合,并要将其塞至内环中,将腹横筋膜及花瓣间断之后进行固定,防止其脱出,在精索后方及腹股沟后壁前面设定补片的位置,并要将其外缘与腹股沟韧带实施缝合,同时对其下缘内侧也需要进行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将补片展开;对两组患者的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比较
组别 n 切口疼痛时间/d住院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h手术时间/min
对照组304.88±2.65 7.9±1.02 41.3±12.98 574.12
观察组302.19±1.02 5.3±1.9 14.1±6.17 4813.9
P/<0.05<0.05<0.05<0.05
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6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股沟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非常的必要,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中,需要通过牵引受损部位的组织来开展缝合,这种缝合方式中会导致产生较大的张力,使得患者感觉到强烈的疼痛和不适感,并且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与出血,对患者伤口的愈合及预后产生严重影响[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所应用的修补材料是高分子材料,其在为患者进行修补的过程中,不会对腹股沟周围的解剖组织产生破坏作用,这不会对受损部位周围的其他组织产生影响,并且在实际的手术操作过程中,是对疝囊部位实施高位游离,应用伞状物对内环处实施充填,一旦受到腹压作用时,纤维原细胞会进入到补片的网眼中,在受到网片的刺激作用之后,会增生,并且修补材料不会被吸收,就不会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不会产生任何张力,患者手术后的痛苦是比较小的[4]。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6.6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磊,谢嵘,张清,党胜春等.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10(8):506-507.
[2]陶涛,石刚,陈开,王崇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69例[J].华西医学,2012,25(11):401-403.
[3] 黄永泰,黄文伟,黄伟超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2,8(18):123-125.
论文作者:王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患者论文; 腹股沟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