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在国外发展己历经百年历史,在我国,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初步尝域:至今也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在肯定装配式建筑对节能减排和行业升级正面作用的同时,业内开始广泛的讨论装配式建筑在工程造价上,对比传统工程,在哪些方面或哪些边界条件下,会有增加或降低。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SWOT分析法对比;控制措施
1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1.1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第一,装配式建筑主要特征是将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紧密结合。信息化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的生产、设计、施工等各环节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装配式建筑体现了工业产品社会化大生产的理念。装配式建筑的成功推行,促进了整个建筑产业链中各相关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有助于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各方面资源共同作战,促进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第三,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抓手。装配式建筑通过标准化设计减少了社会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通过工厂化生产减少因现场大量手工湿作业带来的建筑垃圾;通过装配化施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定量和动态管理,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
2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要优势
(1)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采用现场湿作业方式,现场机械多、材料多、施工工序多,人员、物料、机械、能耗管理难度大,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泥浆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严重。而装配式建筑构建房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在PC工厂预制加工生产,然后运到现场吊装。施工现场工地散装施工材料少、现浇混凝土的作业少,施工现场整洁性较好。同时也极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和烟尘,损耗、垃圾都减少一半以上,有效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减少污染和环境保护。
(2)减少施工过程安全隐患
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为主要作业的建造方式,需在现场搭建大量的脚手架,以及现场支模工作,因此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散装材料较多较复杂,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大,隐患多。而装配式建筑的采用的建筑构件是在工厂预制生产,运输至现场后吊装安装,现场只需少量的支模,施工防护也只需要爬架,因此施工现场动线明确,安全管理相对简单。
(3)施工速度快,现场工期短
装配式建筑比传统方式进度快30%左右。传统建筑施工时,霈要架设大量模板和支撑,然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达到规定养护时间后,再能进行后续楼层施工。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工厂提前批量生产,采用重复利用的钢模和蒸汽养护,缩短了构件生产的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另外,装配式在现场施工时,可以结构吊装、设备管线安装和室内装修同步施工,可缩短施工时间,加快工程进度。
3 控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造价的措施
3.1影响造价的因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范围、大规模的应用时期,作为工业化建筑的典型代表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抓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全社会节能减排两大重点国策上,具备毋庸置疑的推动力。而在大量市场化的推广后,我们也看到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已经可以做到直接建安造价与传统建筑持平,综合建安造价低于传统建筑。根据前述第四章节的研究,本次论文研究暂时可得出如下四个影响造价的边界条件:行业发展曲线、项目的适用度、技术体系的选择、行业链企业的专业度。
3.2控制措施
3.2.1行业发展曲线
传统建筑行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造价定额的不断修改提高,传统建筑业造价曲线呈快速上升态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装配式建筑由产业工人代替建筑工人;机器批量化代生产替人工现场操作。随着整个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用量持续增多,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较十年前呈下降曲线(计算CPI增幅后)。这是行业发展曲线带来的造价差异。
我国建筑业自改革开发以来,经历了持续30多年的髙速增长,除了带来建筑行业总产值由138亿增长到21万亿的巨大增长外,最明显的变化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成本在建筑行业所占比重迅速攀升。
传统的建筑业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按照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价,传统工程中人工费约占到整个项目建安造价的15%-22%左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飞速发展提升,大量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进城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力军,同时,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市场也得以规范化,农民工的技能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由此造成人工费大幅攀升。
3.2.2项目的适用性
首先,建设项目的建筑造型影响装配式的运用。近年来公建非常流行的线性建筑,由于其标准层平面不尽相同,如采用装配式的方法建造,会出现多种规格尺寸的PC构件,造成PC生产用的模具成本上升较多,PC构件售价增高。同时,因多规格尺寸PC构件,会给施工方在吊装和安装上带来麻烦,间接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建筑形体较规则的非线性建筑,如采用装配式建造,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其次,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影响装配式的运用。因我国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未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模数化生产规格,仍然处于一定的定制化生产状态,因此较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如釆用装配式建造,可有效控制生产摊销,降低PC构件的销售单价,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根据经验数值,相同房型多次复用的住宅项目,且总体建设规模在10万m2以上,比较适合装配式的方法建造。
3.2.3技术体系的选择
科学合理运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体系,可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首先,选择适合各个项目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可有效控制该项目的建筑工程造价。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地级市都有相应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最低预制率指标。同样的25%预制率,可选择做竖向结构预制构件,做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搭配其他PC构件满足预制率;也可选择绝大多数做水平结构的预制构件,做叠合楼板、楼榜、阳台板空调板、叠合梁,再结合少量非承重的PC墙体以满足预制率要求。而在工程造价上,竖向承重的PC构件,在构件成本、吊装成本、安装成本上,均高于水平预制构件。
其次,设计优在控制造价上及其关键。在项目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建筑工业化专业咨询就应介入。为设计机构的建筑方案设计,在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上,提供合理化建议,在项目设计源头,控制工程造价。
3.2.4行业链企业的专业度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涉及到PC构件生产制造企业、PC构件运输企业、PC构件吊装施工企业等产业链企业。构件生产企业在投入相同的固定资产后,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度,增加构件单工人产量,提高成品优良率,降低生产摊销等多个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构件的销售价格,进而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建安造价。构件的运输企业,如何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前提下,有效提升装车效率,提高单车装车容量,规划合理路线降低路费,降低构件运输损耗,都可带来工程造价的降低。同样,施工单位作为行业链的重要一环,提升自我专业度,尽快转型升级,更会带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安造价逐步降低。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种革新,它将传统建筑施工的粗放转变为现代制造业的髙效和集约;将传统建筑的施工工地转变为现代化工厂的装配车间。
参考文献:
[1]陈群,蔡彬清,林平.装配式建筑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陈成耀.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人民日报.2016.09.15.
[3]王会强,战宏宇,郭高.持续政策推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J].住宅产业.2017(01):20-21.
[4]张苏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成本效益分析[J].浙江造价信息.2016(11):21-23.
[5]任凭,牛凯征.浅议新型建筑工业化[J].建材发展与导向(下).2014(8):23-28.
论文作者:李玥洪1,刘青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混凝土论文; 造价论文; 建安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传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