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主要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若干特点_直接投资论文

欧盟主要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若干特点_直接投资论文

略论欧盟主要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若干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盟论文,直接投资论文,特征论文,外国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历史考察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初级的经济一体化区域的形成。在欧共体内部,各成员国相互降低关税、开放国内市场、促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外则通过建立关税同盟统一关税,高筑贸易壁垒。这种排他性的经济行为,使外国要想进入欧共体及其周边市场,除了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其他可选择的余地甚小。

50至60年代,对西欧国家直接投资的主要是美国资本,投资行业大体集中在汽车、电机、机械、石油化学等行业。当时,英国汽车工业的50%、原西德石油工业的30%、法国电信电话及电子器件的40%被美国企业所控制。不仅如此,美国的埃克森、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三大公司垄断了美国对上述三国直接投资的40%;此外,20家美国大公司揽括了美国对整个西欧直接投资的2/3。1950~1965年期间,美国大企业大肆兼并及收购西欧企业,1961年美国最大1000家企业中有465家在西欧拥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1965年在西欧拥有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多达700余家。[①a]据《EC报告》统计,60年代末,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55%,石油业占24%,商业、金融服务业占20%;其中石油资本控制了西欧炼油设备能力的1/3;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设备投资相当于西欧企业的12%,年销售额在1400亿美元以上[②a]。

这期间美国在西欧扩大直接投资的动因是杖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资金能力来绕过欧共体的贸易壁垒,占领西欧市场,并利用西欧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以当时美国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100,西欧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只有55)。而当时处在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的西欧各国也欢迎美国企业的直接投资。1966年3月欧共体6国的经营团体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美国对欧共体的直接投资在促进成员国新的产业活动、提供先进技术、促进市场竞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70年代,上述趋势继续发展。但是,随着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国开始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形成资本相互渗透的格局。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曾经是美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接受国的欧共体成员国逐渐成为对美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其中英国、荷兰和法国占了欧共体对美投资的90%。其原因在于:第一,在企业技术和经营方面,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第二,美国对共同体成员国开放服务部门及放宽各种限制,使欧共体对美投资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向服务部门倾斜;第三,欧美之间的工资差距逐渐缩小,为相互投资提供了前提。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目标的具体化,外国对西欧及西欧各国间的直接投资又出现了一次高潮。首先,为了在欧洲实现经济一体化后抢占欧盟的市场分额,区域外的其他国家加速了对欧共体的直接投资;其次,由于欧洲经济实现一体化后生产要素的流动将更加自由,市场将更加开放,因此,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直接投资日趋活跃。

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欧共体(欧盟)主要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欧洲经济一体化与外国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

二、欧盟主要国家经济一体化的措施与外国直接投资

1.英国的市场自由化与外国直接投资

作为经济自由化及一体化的一个步骤,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开始放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各种限制。例如,1984年调低了法人税率,把年利润额在50万英镑以上的国内外法人的应缴税率从原来的52%分阶段降低为30%,并进一步把利润额未满10万英镑的税率从38%降为30%,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放宽对证券市场的各种限制,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证券、金融、商业等服务领域的自由化。梅杰政府继续采取积极吸引外资的政策,把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和确保外国的直接投资作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一环。这些对刺激外国扩大对英直接投资,起了重要的作用。1986年外国对英直接投资的总额为36.94亿英镑,其中全部都是在英国的利润再投资,新投资为负数;1987年“欧洲单一文件”签署后,外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开始迅速增长,1988年投资总额增为78.23亿英镑,其中新投资为46.76亿英镑,利润再投资为31.47亿英镑;1990年投资总额进一步增长到171.55亿英镑,其中新投资为151.78亿英镑,利润再投资为19.77亿英镑。1991年以后,外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总额虽略有下降,但除了1994年外,仍维持在80~90亿英镑的水平。

从投资行业的特点来看,增长最快的是非制造业部门,1990年投资额高达139.08亿英镑,占投资总额的81.1%,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证券、金融及服务业。外国对英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有:(1)汽车、电子行业的新的大型投资十分活跃,其中有1994年下半年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电气公司及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的大规模投资;(2)为适应欧盟建立后内部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强化供给体制为主的追加投资增长迅速;(3)为了在欧盟内部建立起完整的生产体系,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增加;(4)各国企业注重对英国研究开发领域的投资;(5)为兼并及收购英国企业的投资显著增加,如1995外国企业兼并及收购英国企业的总额高达244.72亿英镑;(6)各国大企业纷纷在英国建立地区总公司,以统括在欧洲统一大市场实现后的经营业务。

从对英国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来看,西欧其他国家对英国的投资占全世界对英投资的一半左右(1994年高达52.9%),尤其是欧盟成员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荷兰、法国和德国是主要的投资国。此外,美国除了1991年的对英投资额少于荷兰外,其他年份一直是英国最大的投资国,1993年甚至超过西欧各国的总和,占全世界对英投资的将近一半。1995~1986年日本对英国直接投资的累计额只有25.68亿元英镑,为了在欧洲实现经济一体化后抢占欧盟的市场分额,日本从1987年起加速了对英国的直接投资,1990年投资额高达20.91亿英镑。1991年以后日本对英投资大幅度减少,这完全是由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所导致的[①b]。

80年代末期以来,各国迅速扩大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其动因除了要享受欧洲经济一体化后欧盟区域内的各种好处、提高在英国市场的占有份额外,英国国内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英国政府引用美国的统计方法,得出了1994年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工人平均每小时的工资:英国13.62美元、德国27.31美元、比利时22.97美元、荷兰20.91美元、法国17.04美元、意大利16.16美元、日本21.42、美国17.10美元。梅杰政府为了继续维持这一优势,认为“马约”中的“社会宪章”的实施将会引起英国劳动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最终将会抑制外国资本对英投资和减少就业机会。所以,宣布英国可以不适用“马约”中的“社会宪章”,并对在1994年9月欧洲理事会上通过的关于成员国有义务设立欧洲劳资协议会的决议行使了不适用权。总之,英国把抑制劳动成本的上升看作是吸引外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据英国贸易与工业部的统计,1985~1995年外国对英国直接投资的累计额达1590亿英镑,占全世界对欧盟投资总额的40%;截至1994年底,外资企业在英国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为:生产占24%,就业占18%,出口占40%,设备投资占32%。显然,外国的直接投资在英国经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2.两德统一与外国直接投资

尽管原西德是一个工业大国,但直到80年代末,西德的投资环境却不尽如意。首先,西德的法人税率、工资水平及马克汇率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外国企业在西德投资的成本;其次,西德股份公司的数量较少,股票市场的规模远比英国和法国小,加上西德的银行对企业的经营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外国企业很难收购或兼并西德的企业;再次,西德服务行业的自由化和私有化进展缓慢,外国资本难以在该行业立足。因此,直至80年代中期,外国企业对西德直接投资的增长一直不快。

然而,从80年代后期起,西德政府开始积极地引进外国资本。特别是东西德统一后,这一进程表现得更为明显。1988年外国企业对德国的直接投资额为7.74亿马克,1992年迅速增长到46.14亿马克,1993年略有减少,1994年猛增为111.18亿马克,1995年进一步增长到139.14亿马克。[①c]

从对德国直接投资的国别(地区)来看,80年代后期,在美国资本撤退的情况下,欧洲其他国家的投资则迅速增加,其中欧共体其他成员国的投资占全世界对西德直接投资的一半左右:同时,亚洲国家,其中特别是日本开始扩大对西德的投资。进入90年代后,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正式启动,除了欧盟成员国继续扩大对德国的直接投资外,美国、日本等国为了跨越经济一体化后欧盟的区域壁垒,大幅度增加对德国的直接投资。1992年美、日两国对德国的直接投资额合计为23.98亿马克,接近欧盟其他成员国对德投资的总额;1994年美、日两国的对德投资额虽有所下降,但仍相当于欧盟成员国对德投资的一半以上。

90年代以来各国迅速增加对德国的直接投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兼并及收购德国的国内企业,特别是原东德的国营企业。截止1994年6月30日,被私有化了的原东德的国营企业达14257家,其中被外国企业兼并及收购的有839家,占私有化企业总数的5.9%;在兼并及收购原东德国营企业的外国企业中,欧洲其他国家的企业占大部分,其次为美国、日本等国:外国企业的兼并及收购,为德国创造了近1.5万人的就业机会。[②c]

如上所述,80年代末以前西德服务行业的自由化和私有化程度较低,外国对西德的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其中对化学、电机及电子、汽车等行业的集中度尤为明显。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受欧洲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德国也不得不开放国内的服务市场,从而促使外国的投资转向非制造业中的服务业。特别是德国政府鼓励外国企业兼并及收购原东德的国营企业,因此,投资于服务业中持股公司的外国资本急速增加。1992年外国对德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为负数,而对服务业的直接投资高达72.11亿马克,其中49.69亿马克投资于持股公司;1993年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为14.45亿马克,而对服务业的投资达22.17亿马克,其中22.20亿马克投于持股公司;1994年外国对德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再次为负数,而对服务业的投资则高达66.48亿马克,其中竞有55.80亿马克投于持股公司;1995年这一趋势仍然继续。可见,设立持股公司,兼并及收购原东德的国营企业,这成为90年代以来促进外国对德国扩大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当然,两德统一后,德国迅速扩大的国内市场、制造业的先进技术以及雄厚的资本市场等优势,依然对外国资本增加对德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有很大的吸引力。尽管近年来部分外国资本直接从德国制造业撤退,但它们通过把投资转向持股公司等服务领域,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德国制造业的经营。其特点主要有:(1)在德国设立作为欧洲区域的地区总公司,地区总公司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但它们管辖其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生产型子公司;(2)在德国设立研究与开发中心,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为其在欧洲其他国家设立的生产型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3)在德国设立销售子公司,为其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设立的生产型子公司推销产品;(4)在德国设立金融机构,除了对本国在德国的生产型子公司进行融资外,还对德国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甚至直接参与制造业的生产。

3.法国的外资自由化政策与外国直接投资

与英国和德国相比,法国在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相对落后。法国在1988年9月废除了外国对法国新的投资的事前许可制度,之后又放宽了对外资的其他各种限制,并在税制方面降低了对企业内部留存的法人税率。其结果,外国对法国的直接投资开始扩大,其中特别是作为欧盟成员国的英国和荷兰的对法投资大幅度增加,跨越国境兼并及收购法国企业的投资方式极为盛行。

为了进一步促进外国对法国的直接投资,1993年法国政府通过废除增值税的还付期限,取消了企业的利息支付,并减轻企业对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险负担。此外还废除了对奢侈品征收增值税的最高税率(22%),并将企业增资时课以3%、合资时课以1.2%的定率的登记税分别改为定额的500法郎及1200法郎,同时简化了外国企业在法国设立于公司的各项手续。同年,法国政府对银行、化学、石油、保险等行业的21家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这些国有企业股票的上市大大吸引了英国及美国投资家们的对法投资。1995年6月法国政府发表了“对法投资完全自由化(除国防、公安及社会福利相关部门)”的政策,由此废除了以非欧盟成员国企业总额在5000万法郎以上的投资必须事前向法国政府提出申请许可的规定;同时,还修改了与欧盟“关于投资服务的指令”(主要内容为:即使不在欧盟成员国开设分支机构,也能在欧盟区域内提供投资服务)相关的国内法律。该法律修正案在1996年1月的政府内阁会议上获得通过,年中开始正式生效。于是,外国对法国的直接投资又出现了一次高潮。

据法国银行的统计,1988年外国对法国非银行部门的直接投资额比1987年增长78.8%,达395.1亿法郎:其中,工商业投资占87.0%,房地产投资占5.8%,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借贷占7.2%。同年,对法国非银行部门投资的国家中,欧共体成员国占了80%,其最大的特点是意大利、英国等外国的银行参与法国非银行部门的投资,投资形式以兼并及收购法国的国内企业为主。[①d]

1993年外国对法国非银行部门的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为805.16亿法郎,其中占78.3%为工商业投资,投资比例比上年有明显上升其次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借贷占11.1%,房地产投资占10.5%。从1994年开始外国对法国对银行部门的直接投资有很大幅度的增加。1994年比上一年增加31%,1995年比1994年增加18.8%。[②d]

外国对法国直接投资的国别特点是,欧盟成员国的投资占了相当大的部分。1992年欧盟成员国的投资占了外国对法直接投资总额的65%,1993年进一步上升为71%,1994年占73%,1995年略下降为59.8%;其中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是主要的投资国。投资方式的特点是,兼并及收购法国现有企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据统计,1994年外国企业兼并及收购的法国企业共有215项,分别比上一年增加54.0%和161.2%;1995年外国对法直接投资的90%是通过收购及兼并法国现有企业实现的。[③d]

在欧盟成员国内,法国的劳动成本较高,这是长年来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但是,法国在电子、计算机及通信等尖端技术领域、化学、药品等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所以近年来外国直接投资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对苦于高失业率的法国来说,无疑是扩大就业的一种极好的方法。据法国国土整理与产业开发局(DATAR)的统计,1995年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法国创造近2万人的就业机会,其中60%左右的就业机会是由欧盟其他成员国企业提供。

三、结论

综上两个部分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正像当年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美国资本扩大对该地区的直接投资一样,围绕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酝酿和启动,出现了外国对欧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高潮;

2.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将使区域内的资本、商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转移更加自由,所以,欧盟成员国努力扩大在区域内的相互投资,且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占了很大的比重;

3.根据各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外国对欧盟主要国家制造业的直接投资相对减少,但行业间的分工进一步细分化;

4.外国企业通过扩大对欧盟主要国家非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建立地区总公司,以统括在欧洲的生产和经营业务;

5.各国企业间、尤其是欧盟成员国企业间的相互兼并及收购是投资方式的明显特点,这意味着欧盟在区域内重组产业结构,以增强对区域外的竞争力;

6.外国的直接投资在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各国增加就业机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为对方国家提供了就业机会,这意味着随着欧盟成员国间资本交流的增加,劳动力的转移将会更趋活跃;

8.欧盟部分国家将在1999年1月实现单一货币,这将消除欧盟经贸联盟成员国相互投资的货币风险,同时将会减少区域外其他国家对欧盟投资的外汇风险,因而将大大促进欧盟成员国间及区域外其他国家对欧盟的直接投资。

注释:

①a C.Laton,Tans lnvestment,1966 P.18。

②a D.C.USA,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Oct.1970。

①b 日本大藏省国际金融局《国际金融年报》,1996年。

①c 德国联邦经济部“Bundesanzeiger”各年份。

②c 德国联邦经济部“Bundesanzeizer”,1995年。

①d 法国银行“LA BALAHCE DES PAIEHENTS DE LA FRANCE1990”

②d 法国银行“LA BALANCE DES PAIEHEHTS DE LA FRANCE1993”

③d Fusions & AcQuisitions 1996.

标签:;  ;  ;  ;  ;  ;  ;  ;  

欧盟主要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若干特点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