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替代世界——2008年全球左翼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左翼论文,创建一个论文,更美好论文,全球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3月14-16日,美国纽约市的库珀联盟(Cooper Union)召开了“2008年全球左翼论坛”。这个自2004年发起的“全球左翼论坛”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分化而来,由左翼论坛、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系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每年都邀请世界各国的近千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活动分子与会,对当代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交流观点、畅所欲言。
本次“全球左翼论坛”以“大厦上的裂缝”为主题,通过全面审视濒临衰落的“帝国”,探讨如何通过社会运动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替代世界。论坛共设104个专场,围绕纪念1968、非洲的危机、自由主义与民族国家、社会运动和选举政治、拉美问题、无政府主义理论与实践、巴以与中东问题、种族主义、住房问题、反资本主义运动、全球劳工联盟与国际团结、女权主义运动、文学和政治、21世纪的乌托邦、生态与灾难、新学生运动、伊拉克战争和反战运动以及中国、印度与转型世界等话题展开讨论,共有390人做了主题发言。
一、不一样的皮肤与信仰
在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的40年中,黑人权利、种族问题依然矛盾重重。布兰德斯大学的约瑟(Peniel Joseph)就以“回顾1968:黑人权利运动及其遗产”为主题,主持了小组讨论,批判地分析了当年激进的黑人运动对当地、国家以及国际上所造成的影响。
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白人种族主义当局颁布的种族歧视法令多达100多项。美洲的黑人、印第安人、大洋洲的土著居民、欧洲的原殖民地移民、少数民族和外国工人、亚洲的“部落民”和种姓集团等,都是今天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这类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权利获得自然也成了左翼人士关注的焦点。多个论坛以此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被查封的黑人住宅区、星星之火般的青年黑人犯罪、种族公正和公平教育、控制黑人选票、种族划分以及大众传媒对种族的偏见等。
与种族问题同样棘手的还有宗教问题。左翼运动一般都倾向于对宗教持怀疑态度。面对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威胁,论坛探索了神学产生的根源,力图在当代宗教的神学路径中寻找那些不仅与左翼策略相兼容,还有助于加深左翼成员对整个世界的理解、进而改造社会的灵感。此外,也有学者提倡,应该打破藩篱,实现种族和宗教的统一,力图找到世俗与信教之间的隔阂所在,推进不同种族之间的真诚对话和相互了解。
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大选年,移民问题也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据估计,美国的非法移民约有800万到1200万。本次论坛讨论了国外移民对美国工人阶层政治和经济现况所造成的影响。在对边缘群体的关注中,有的学者主张应该组织临时工和移民劳动力参与工作;有的建议将监狱废止运动的视点投向围墙和牢狱之外,从合法移民运动中学习经验;还有的主张非传统工会部门应该发展移民劳工组织,重建工人阶级。
二、另一种视角的女权主义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带动着社会文化,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近年来,女权运动的重要部门和左翼分子采取了这样一种“话语”策略,即通过提出“保障人权”的口号来动员人们寻求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而怎样使这一“把人权带回家”的方式在赢取改革和发起运动中彰显成效,摆脱潜在的局限性,也成为“世界妇女权利和人文发展组织”的塔克斯(Meredith Tax)所主持的论坛议题。
面对女权主义运动停滞不前的现状,纽约马克思主义组织、“布莱奇论坛”(Brecht Forum)的吉莱斯派(Marcia Gillespie)就如何使这一运动再添活力发起了讨论。来自纽约市立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的专家学者为此建言。同样关注女权主义运动进程的还有“独立进步政治网络”(Independent Progressive Politics Network)的成员。该小组立足于一个代际的、多种族、多文化的左翼女权主义,以资本主义全球化和父权制为视角,重点分析了包括交叉性别、种族、民族、阶级及其相互的关系,旨在建立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女权运动,以便在共同的社会变迁、网络与协作的议程中提出相应的对策。
此外,论坛还讨论了性、劳工等话题。通过两代不同的女权主义者对性话题的对话,学者对性问题有了新的诠释。性工作和左翼政治有什么关系?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提倡性工作者权利的活动家和酷儿理论、女权主义的专家一起展开了讨论。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劳动力的流动、移民、普遍失业等问题,学者们为如何维护女性权益和女工权利而出谋划策。
三、民主之年与权利之争
2007年肯尼亚大选也受到本次论坛的关注。在锡拉库扎大学坎贝尔(Horace G.Campbell)的主持下,与会人员就“肯尼亚民主斗争和非洲政治转变”、“危机中的非洲领导层”、“历史遗留问题和肯尼亚的当代危机”、“问题出在哪里?肯尼亚民主建设缺陷的阶级分析”以及“不合理的新自由主义”等论题进行了讨论。此外,大会还就非洲传统媒体和包括博客、网页以及短信在内的新兴媒体对民主运动的影响做了专题讨论,试图在独立媒体和民主斗争之间寻找契合点。
在正值大选之年的美国本土,选举也同样成为本次论坛无可争议的热门议题。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梅涅特(Lori Minnite)以“美国选举制度的改革”为议题主持了讨论。在与会者看来,纵观2000、2002、2004和2006年的竞选,美国选举体制上的严重缺陷暴露无遗。随着“表决镇压”这样的术语在新闻中频繁出现,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此外,也有专场对美国选举政治和政治运动做了讨论,审视了两者的相互冲击以及造成的影响。
同样是为了争取权利,论坛把话语权交给了生活在纽约的中产阶级。他们的论题主要围绕着“享受城市权利”展开,当中产阶级向郊区移居甚至流离失所时,学者提议他们应该以有策略、有组织的社会团体为基础,通过发展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联盟——“城市权利”,先发制人,以发动争取住房、教育、卫生、种族平等和民主等建立在广泛联合基础上的城市社会运动。
四、在左边
作为一年一度的全球左翼论坛,对世界左翼力量的发展及现状的评价自然是论坛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欧洲,学者讨论了“荷兰社会党成功的起源”、“新德国左翼政党的重要性”以及“左派选举成功”等经验教训。柏林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亦提出了“在北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左翼党派”的议题,就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新自由主义霸权危机、西班牙的联合左派等各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讨论。
拉美的“左摆”现象一直是近年来学界的浓墨重彩之处。有学者认为,为了迎接拉美向左转的新挑战,右翼政治家已经开始调整相应的政策,而对这一转变的研究却鲜有问津。有的则将目光投向民众运动与左翼政府的关系上,认为从委内瑞拉到巴西、古巴,新兴的工人阶级运动是对拉丁美洲左派改良主义的巨大挑战。也有学者认为,整个拉丁美洲许多左派运动的历史前因、目前的社会运动及其历史根源,都是值得研究的。
对于备受争议的查韦斯,委内瑞拉新闻办公室主任奥利维亚向国际左翼提出了问题,即如何评价查韦斯?是否应该支持查韦斯?他是一个民粹主义者还是革命派,亦或是委内瑞拉反对党?并以此为议题进行了专场讨论。
在文化方面,论坛还就“纪念安妮特·鲁宾斯坦”、“左翼对精神分析的看法”和“日常生活分析”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当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激昂地喊出这一口号时,时机尚未成熟。160年后的今天,有学者在本次论坛中又一次喊出了这一口号,认为时机业已成熟,当代全球化进程应该与革命相结合。无独有偶,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列宁,也有学者在多年前由于苏联瓦解而宣称“列宁再见”的一片呼声中,重新提起了他的历史意义,寻求当代共鸣。
圣母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鲁修(David Ruccio)主持了题为“反思近2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坛,该小组通过讨论阶级理论、政治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反思了马克思主义和全球性斗争的未来。与会学者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过去20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分析了美国及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
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与会学者则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结合的观点,认为两者可以通过革命行动弥合分歧,建立一个自由的共产主义。
在这次会议上,来自社会主义中国的学者也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目光。论坛就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经济飞速增长,以及工人和农民阶级的现状做了讨论。此外,中国的多名学者参加了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批判理论”为议题的讨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的立足点、社会理论趋向等问题与美国学者交换了意见。
六、不安分的世界
2008年4月29日,在达尔富尔战争爆发五周年之际,包括“国际特赦”和“人权观察”在内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推出“世界达尔富尔日”,成千上万民众在数个城市举行活动。这场由2003年2月开始的政治暴乱已经导致20万人丧生,200万人无家可归,至今仍无松缓迹象。在本次论坛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聚焦此次“持久战”,就达尔富尔暴乱展开了激励的辩论。
同样弥漫着硝烟的还有伊拉克战场。伊拉克境内的雇佣兵、对伊占领所引起的其他冲突、反战运动等议题都是讨论的话题。而伊战尚未偃旗息鼓,又有学者对伊朗危机惴惴不安起来。论坛从美伊国内政治形势、对伊实行经济贸易制裁和外交封锁以及美国长期以来对能源利益的诉求等不同视角,探讨了美伊关系的现状和走向,并认为战争威胁仍将继续存在。
在有世界“火药库”之称的巴尔干半岛,论坛通过解析南斯拉夫瓦解的历史,回顾了18年来的巴尔干半岛危机(1990-2008),并对科索沃独立的机遇与挑战各抒己见。
除了对社会运动和战争等现实问题的讨论,论坛还关注理论问题。一些较为年轻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通过研究社会运动史,对在当代斗争中如何引入以往运动的经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学者表示,应该在不同种族、族群、性别之间总结社会运动经验,讨论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新老交替,并在社会运动中寻找共同的基石。
七、东道主的症结
作为历届大会的主办方、议题设置以及大多数与会代表的所在国,以美国为议题的讨论自然是本次大会的重头戏。
通过考察美国目前的反贫困运动以及它所引发的理论论争,与会代表探讨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再次发动贫困群体长期进行抗议运动的可能性和潜在阻碍。通过对欧洲和北美乡村、郊区社会运动的考察,学者们分析了这些地方运动和大规模社会运动的相关性。此外,论坛还围绕无家可归者和抗议运动进行了交互讨论,试图从中吸取经验启示。
以能源问题为视角,论坛反思了美国的石油政策和中东政治,在世界经济新自由主义化的背景下,有学者对国际石油产业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并进一步诠释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对石油产业变化的阐述,论坛还对美国经济衰退、能源政治和美国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作了新的分析。
同时,论坛还关注着美“帝国”所面临的磨难与挑战。从金融危机到美元贬值,从房地产“大地震”到中产阶级的住房危机,面对美国的萧条现状,与会学者对美国衰落的原因作了深层次分析,并为走出困境提出了对策。
八、一个更好的世界未来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论坛提出,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享有水资源,反对“水资源私有化”,提倡社会学者、环境保护者、市郊富人和世界上最穷苦的人都应加入到挽救地球的斗争中来。针对全球变暖问题,有学者指出,需要大力倡导把减排和社会改革运动相结合,以找到解决全球变暖的根本途径;而这一问题不单单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解决。面对企业的顽固和政府的动摇,草根运动组织者们则动员各国共同抵御气候灾难。
在观察了美国、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真实世界后,论坛提出了一个“真正的乌托邦”的构想,对21世纪参与社会的远景及发展战略意义作了探讨。
在3月15日的政治活动家研讨会上,各个地方基层组织凭借这一新平台展示了对未来运动的构想。在每场持续一小时的研讨会上,包括“新北美人权论坛”、“伊卡洛斯园地”、“家庭佣工联合会”和“无政府主义纽约大都市联盟”在内的十个组织的左翼活动家们畅所欲言,就倡导人权无国界、共同发动“草根运动”、反对新建国外军事基地、保障妇女及有色人种权利、争取平等权利和工作待遇、致力于全人类最终消除剥削和压迫等构想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