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404300
摘要:目的 总结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临床证实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影像分析。结论 本组79例X线平片、CT检查及MRI检查,MRI为诊断本病早期最为特异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成人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影像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2008年6月-2016年5月间来我院求治的79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男53例,女26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48.6岁。成人股骨头坏死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儿童股骨头骨骺坏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跛行及4字实验阳性。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加重,同时有肢体短缩、肌肉萎缩和屈曲、内收畸形。
1.2仪器与方法
常规X线平片、CT检查及MRI检查。79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9例X线检查,65例CT检查,79例均做MRI检查。CT采用GE16排螺旋CT,MRI采用鑫高益0.35T,均采用体部线圈;采用常规自旋回波SE/T1WI、FSE/T2WI、STIR脂肪抑制序列。
2.诊断
2.1 X线表现: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阳性发现,当有X线阳性征时,受累股骨头外形正常,但密度不均匀,显示斑点状骨质疏松。以后逐渐出现因骨坏死所致的浓度增高,同时夹杂一些透亮区。股骨头受压变扁、碎裂且轮廓不规则。典型病例的股骨头坏死呈楔形,其基底朝向关节面,尖端指向干骺端。病变多局限于股骨头的前上部,坏死周围有一环状透亮带,故髋关节侧位片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髋关节腔内可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且不规则,有时可合并半脱位。
2.2 CT表现:CT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平片略敏感。早期表现为股骨头条带状和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影,边缘较模糊,条带状硬化粗细不均;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多呈扇形或地图形,其内正常骨小梁结构模糊或消失,可呈磨玻璃样改变,周围多有高密度硬化条带构成的边缘,颇具诊断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病程进展,股骨头前上部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部出现条带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少数类圆形低密度区内可含有气体。
股骨头塌陷可发生于低密度区出现前后或同时,表现为股骨头皮质成角、台阶征、双边征、裂隙征和股骨头碎裂。由于股骨头塌陷多以承重的顶部明显,CT轴面像有时难以发现平片可显示的轻微塌陷,需冠或矢状面各向同性重组。
2.3 MRI在T1WI上表现为股骨头下方不规则带状低信号,在T2WI上可见低信号或内高外低两条并行信号带,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行的透光及硬化带相对应,即双线征,为较特异的诊断征象。病变形态可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可伴有髋关节积液和病变周围骨髓水肿,水肿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骨髓内水肿范围可沿至股骨颈。ST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及混杂信号。
3. 讨论
本病要与股骨头结核、退变性假囊肿、暂时性骨质稀松、骨岛鉴别。
3.1股骨头结核:一般与髋关节结核共同存在,而骨关节结核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继发与肺结核、胸膜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跛行、疼痛及肢体轻度短缩而结核与之相似,但血沉不高。
3.2退变性假囊肿:局限于持重区骨性关节面下,形态规整,无明显股骨头塌陷。
3.3暂时性骨质稀松:MRI图像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区,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周边的骨髓水肿改变相似,但本病短期随访信号可恢复正常,不出现典型的双线征。
3.4骨岛:多为孤立的圆形硬化区,密度较高。边缘较光整。
总之,X线为股骨头病变检查的首选方法,价格较低,股骨头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区伴周边不规则走行硬化边、新月征及股骨头塌陷而髋关节间隙正常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典型X线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此时病变已经处于中晚期。CT较平片略敏感。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3卷第2期。
[2]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
论文作者:王万碧,叶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股骨头论文; 缺血性论文; 信号论文; 结核论文; 关节论文; 表现为论文; 成人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