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S、COX—2、IL-8和uPA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iNOS、COX—2、IL-8和uPA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佚名[1]2004年在《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转移》文中提出14—3—3zeta蛋白对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的探讨陈惠华’王妍徐元基杜芝燕陆应麟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 摘要目的:探讨14—3—3zeta蛋白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方法:通过联合抑制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中表达水平存在显着差异的序列,其中一条与14—3—3zeta高度同源。在RNA和蛋白水平对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构建14—3—3zeta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并对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黏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

盛霞[2]2004年在《iNOS、COX—2、IL-8和uPA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胃癌(GC)组织中VEGF、iNOS、COX-2、IL-8、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1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肿瘤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胃癌组织中VEGF、iNOS、COX-2、IL-8的表达,根据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第二部分: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胃癌组织中uPA、PAI-1mRNA及蛋白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第一部分:1.67例GC组织MVD与患者五年生存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2.67例GC组织VEGF、iNOS、COX-2和IL-8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1%、68.7%,76.1%和67.2%;iNOS、VEGF、IL-8蛋白表达在高分化和低分化腺癌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COX-2表达在高、中、低分化腺癌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3.67例GC组织MVD为28.46±8.28:VEGF、iNOS、COX-2及IL-8蛋白高表达组MVD明显高于低表达、无表达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值均<0.05)。4.VEGF、iNOS、COX-2、IL-8蛋白的高表达均与胃癌浸润深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iNOS、IL-8蛋白的高表达还与临床分期正相关(P值均<0.05)。5.iNOS、COX-2的表达均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0.527,0.425;P值分别=0.015,<0.001);IL-8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P=0.097)。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仅MVD值、淋巴结转移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第二部分:1.110例胃癌标本中uPAmRNA和蛋白、PAI-1mRNA和蛋白的阳性率分别是56.4%和67.3%、55.5%和66.4%;uPA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AI-1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有逐渐降低的趋势。2.110例胃癌组织MVD为25.58±4.21,uPA mRNA及蛋白表达阳性组MVD值显着高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意义(P值均<0.05)。3.胃癌组织中uPA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显着正相关(P<0.05),PAI-1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昌夕,挤盛霞关,但差异均不具有显着性(P二0.635,0. 374)。4.110例胃癌组织中uPA、PAI一lmR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厂一0.072、一0.047,P=0.456、0.629)。结论:1.MVD可作为判定胃癌恶性度、血管生成和预后的指标。2.uPA、VEGF、iNOS、COX一2、IL一8通过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阻断uPA、VEGF、iNOS、COX一2、IL一8的分泌和作用途径可望成为防治胃癌浸润转移的新手段;3.队I一1可能是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的抑制性分子。4.iNOS、COX一2可能通过VEGF通路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IL一8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可能独立于VEGF。5.组织芯片在病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媛媛[3]2013年在《胃癌组织中VEGF、b-FGF和NO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NO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的经病理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胃切缘组织(作为对照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NOB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NOB1与VEGF、bF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70例胃癌组织中VEGF、b-FGF和NOB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48/70)、64.3%,(45/70)和65.7%(46/70),切缘胃粘膜中VEGF、b-FGF和NOB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1%(19/70)、24.3%(17/70)和47.1%(33/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b-FGF和NOB1蛋白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发生部位的胃癌组织中VEGF、b-FGF和NOB1蛋白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组织中VEGF与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K=0.521,P<0.05)。胃癌组织中VEGF与NOB1的表达呈正相关(K=0.288,P<0.05)。胃癌组织中b-FGF与NOB1的表达呈正相关(K=0.655,P<0.05)。结论1.VEGF、b-FGF和NOB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加。2.VEGF、b-FGF和NOB1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提示它们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检测VEGF、b-FGF和NOB1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3.胃癌组织中VEGF、b-FGF和NOB1之间的正相关性,提示叁者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NOB1可能通过增强b-FGF和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

吴娜[4]2007年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IL-8、SDF-1和CXCR4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认为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这一过程受到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以及相应受体的精密调节。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一类肿瘤血管调控分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室新近研究证实,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胶质瘤细胞系U87和肿瘤干细胞中分泌、表达,且CXCR4(chemokine receptor4)与其配体SDF-1(stromal cell-derivedfactorl)结合后,可上调胶质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IL-8和VEGF的分泌、表达量。为了进一步研究IL-8及SDF-1/CXCR4生物轴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本实验以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为材料,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术,检测上述趋化因子和受体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探究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肿瘤相关分子在影响肿瘤的分级、生长、侵袭和演进等方面的生物学作用,为脑胶质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组织芯片的构建。构建共153位点的组织芯片,其中含不同分化程度人脑星形细胞肿瘤45例,每例3个点,共135位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5例(WHOⅠ级),15位点;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2例(WHOⅡ级),66位点;间变性星形细胞瘤8例(WHOⅢ级),24位点;胶质母细胞瘤10例(WHOⅣ级),30位点:正常脑组织6例,18位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组织芯片IL-8、VEGF和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45例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均表达不同强度的IL-8和VEGF,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Ⅲ级、Ⅳ级明显高于Ⅰ级、Ⅱ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作为阴性对照的6例正常脑组织中的IL-8、VEGF表达均为阴性。IL-8表达主要位于瘤细胞的细胞浆,偶见于浸润的炎症细胞。VEGF表达主要位于瘤细胞的细胞浆,部分可见于内皮细胞的胞浆。计算CD34阳性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发现,IL-8、VEGF表达同MVD呈正相关,IL-8表达同VEGF表达之间亦为正相关。MVD同患者的性别、年龄之间无显着差异。2.30例手术切除后脑胶质瘤新鲜组织,病理分级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10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10例、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10例。肿瘤组织连续冰冻切片,CD34、SDF-1、CXCR4两两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观察。SDF-1、CXCR4平均荧光强度随肿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强,Ⅲ级、Ⅳ级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Ⅱ级。SDF-1与CXCR4共表达,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胞膜与胞质。在高级别的肿瘤组织中CXCR4的荧光强度高于SDF-1。综上所述,IL-8、SDF-1/CXCR4的表达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有差异,并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多、增强。

路艳艳[5]2010年在《TFF3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叁叶因子3 (trefoil factor 3, TFF3)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值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胃腺瘤、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40例胃癌组织中TFF3的表达,同时检测MVD值,以抗CD34标记。结果TFF3在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50.0%,65.0%,70.0%,57.5%vs 5.0%,均P<0.01)。胃癌组MVD值高于正常胃黏膜、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30.65±6.04 vs 14.87±3.06,22.33±3.78,23.16±3.20,25.22±4.66,均P<0.01),各组MVD值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均P<0.01)。TFF3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均P<0.05),TFF3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7.821,P<0.01),进展期胃癌组高于早期胃癌组(χ2=4.816,P<0.05)。MVD值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t=2.331,P<0.05),有浆膜浸润组高于无浆膜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3.226,P<0.01),进展期胃癌高于早期胃癌组(t=2.224,P<0.05)。TFF3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明显高于TFF3阴性表达组(34.53±4.45vs 25.39±3.25,P<0.01)。结论TFF3可能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在胃黏膜癌变和癌变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作用,对胃癌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发生转移可能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姬永忠, 罗梅, 张煦, 赵宪龙[6]2006年在《Survivin和bFGF在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Survivin和bFGF在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胃癌组织、22例肠化生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Survivin、bF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Survivin、bFGF表达、MVD值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44例胃癌组织、22例肠化生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bFGF和MVD3种标记物在3组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bFGF表达及MVD值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bF-GF表达与MVD值均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bFGF两者均阳性组中MVD值与两者均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中Survivin、bFGF的表达均与MVD值有明显相关性,bFGF和Survivin的表达共同促进胃癌血管的生成。联合检测Survivin、bFGF和MVD有助于对胃癌的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判定和预后判断。

吴泰璜, 申泮远, 苏忠学, 穆庆岭[7]2000年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 0例胃癌标本的VEGF表达情况。结果 VEGF表达与胃癌转移及术后早期复发有关。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70 .5 9%和 3 1.2 5 % ,两组差异有极显着性 (P<0 .0 1)。肿瘤浸润达浆膜组和未达浆膜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 65 .80 %及 3 3 .3 3 % ,差异有显着性 (P<0 .0 5 )。结论 检测VEGF表达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有助于对术后病人放、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吕晓君, 毛晓韵, 李锦毅, 韩琤波, 吴东瑛[8]2006年在《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研究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EnVision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 COX-2的表达,用CD34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COX-2的高表达与胃癌的转移(P=0.019)和胃壁浸润深度(0.031)呈正相关,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型无关(P=0.495), 与Borrmann分型无关(P=0.109)组织MVD (65.49±20.64)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36.21±18.47,P=0.001).MVD值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型(P=0.003)和转移有关(P=0.043), 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P=0.627)和Borrmann 分型(P=0.634)无明显相关性.COX-2表达阳性组的MVD指数明显高于COX-2表达阴性组 (68.59±19.8 vs 25.82±7.76.P<0.05),COX-2 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01).结论:组织芯片技术对于快速检测胃癌及其他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COX-2表达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杨子荣, 董卫国, 樊利芳, 张玉[9]2009年在《组织芯片检测Dickkopf-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Dickkopf-3(DKK-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和4例正常胃粘膜中DKK-3和VEGF的表达,分析相关性。结果DKK-3和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和68.4%,DKK-3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DKK-3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DKK-3和VEGF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290,P<0.05)。结论DKK-3与胃癌的进展和血管生成有关,有助于胃癌分化程度的判断,可能会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李红霞, 宋政军, 和水祥, 苌新明[10]2005年在《Cox-2、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胃癌中环氧化酶2 (Cox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Cox 2、iNOS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和iNOS的表达率以及MVD 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7. 78% vs. 33. 33%, 68. 89% vs. 17. 78%,58.13±19.99vs. 24.02±10.28,P<0.01,P<0.005,P<0.05)。Cox 2 和iNOS均与MVD呈正相关(r=0.63,r=0.54,P<0.05,P<0.05)。Cox 2和iNOS表达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 Cox 2 和iNOS在胃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肿瘤生物标志物与肿瘤转移[C]. 佚名. 第叁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2004

[2]. iNOS、COX—2、IL-8和uPA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 盛霞. 安徽医科大学. 2004

[3]. 胃癌组织中VEGF、b-FGF和NO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张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 2013

[4].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IL-8、SDF-1和CXCR4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 吴娜. 第叁军医大学. 2007

[5]. TFF3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 路艳艳. 青岛大学. 2010

[6]. Survivin和bFGF在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J]. 姬永忠, 罗梅, 张煦, 赵宪龙. 消化外科. 2006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J]. 吴泰璜, 申泮远, 苏忠学, 穆庆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8].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 吕晓君, 毛晓韵, 李锦毅, 韩琤波, 吴东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9]. 组织芯片检测Dickkopf-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C]. 杨子荣, 董卫国, 樊利芳, 张玉. 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9

[10]. Cox-2、iNOS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J]. 李红霞, 宋政军, 和水祥, 苌新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标签:;  ;  ;  ;  ;  ;  ;  

iNOS、COX—2、IL-8和uPA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