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箱涵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郑溢峰

市政工程中箱涵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郑溢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市政道路的承载形成了重大的通行压力。为了有效的改变目前的交通现状,我们要加快箱涵工程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市政工程中箱涵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箱涵;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箱涵的组成它包含了多个矩形或者方形而成的,它的制造材料通常以混凝土为主,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箱涵应用越来愈多,在应用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交通压力与排水的作用。当前,在现代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之间的交通堵塞情况越来越严重。例如在公路与铁路交叉道口的位置经常出现堵塞。因此,将其改为立交显得意义重大,而通箱涵施工技术的应用刚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研究箱涵施工技术意义重大。

一、实例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某市私家车越来越多,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堵塞造成的出行影响,该政府在2015年进行了道路工程计划,对原有的道路布局进行改善。在本工程中,施工段A处主要采用的是双孔箱涵形式施工,其整体长度为800米。高度为6.5米。宽度为14米,整体结构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号为C40),按照当地条件设置的抗震强度为7级。由于该工程

施工要求高,项目部在经过商量后,决定使用箱涵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具体操作如下文叙述。

二、箱涵施工技术应用

1、施工准备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施工准备工作它包含了现场的测量工作、高程轴线的检查。同时,在该环节为了能够减少现场存在积水现象。需要将相应的排水沟设置,另外,场地平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对提高后续施工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基坑开挖

路基开挖环节,首先的任务需要做好高程以及中心线的确定,在开挖线确定上需要使用白灰标志出来,之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时按照工程情况,选择人接结合的方式。开挖时,当开挖的深度达到了3米的位置,就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挖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土质的不同,在开挖方式选择上也存在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在黏土环境施工时开挖方式主要选择垂直的方法;而在岩层区域施工时,则选择网喷浆施工方法。但是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基坑底部的施工宽度需要比设计的宽度多出50厘米。另外,在开挖时需要做好基地的标高控制,并且将多余松散的土杂排除,开挖时一旦出现超挖现象,需要及时的填补,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得到提高。

3、地基处理

按照工程设计发方案要求,在地基处理上可以采用分层夯填的方法进行施工,首先,可以采用级配碎石对箱涵基础实施换填处理施工。在分层填筑时,其厚度需要控制在25厘米之内,然后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后在其表面上铺设一层2厘米厚的混凝土垫层。

4、基础施工

在该环节施工中,需要对基低的中线和标高进行确定,保证各项系数满足实际需求,然后当各项值满足标准后,才能安装基础模板。在本工程中,基础侧模采用的材料是木质模板。混凝土侧主要是采用溜槽的方式入模,并且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施工,且每层之间的厚度<0.3米。在振捣施工时,需要组好振捣器的移动控制,使其能够处于控制范围半径的1.5倍。值得注意的是,振捣时振捣设备不能触碰到钢筋,振捣混凝土时不出现冒泡或是混凝土下沉时,则表示施工合格,然后进入钢筋埋置施工,在预埋连接钢筋时,钢筋露出的部分要预留出4.5厘米,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表面的杂质进行处理,当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进行拆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涵身施工

在涵身施工环节,当上述的模板拆除完成后,需要在基础的顶面中放样,同时将箱涵的大小尺寸确定,之后按照获取的数据对钢筋安放的位置确定;同时在配料时,需要对钢筋的强度做要求,将钢筋存在的锈蚀处理,保证下料的正确顺序;当钢筋成型后,需要在现场进行绑扎焊接处理;首先需要对底板处以及竖墙位置的钢筋绑扎,水后根据标注的位置进行安装。当安装完成后,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总结保护层的厚度,需要在模板和钢筋两者的位置上放置5-7个垫款。

6、支架和模板

对于直接和模板的支撑,需要在其内部搭设满堂支架,使其整体承载力得到提高。另外,为了将直接的灵活性提高,需要将可调支座安装在底部,使其支撑两侧压力。同时,在支撑体系的横向位置与纵向位置上设置剪刀撑,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在函身模板支撑上通过方木和钢筋的加固,能够提高整体的稳定,对后续的浇筑施工起到的支撑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7、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

在浇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的浇筑质量,本工程浇筑方式选择分成两次浇筑的方式,首先第一次的浇筑是在底板撇角以上30cm之处浇筑,第二次的浇筑是对顶板混凝土以及涵身体位进行浇筑、在浇筑时需要严格的控制浇筑的高度、时间、连续性,保证每项的质量满足实际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高度大于2米时,需要采用串筒浇筑的方式进行,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控制,以减少温度误差引起的裂缝问题。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卸要求之前,严禁任务人在施工面上行走,另外,后浇带的混凝土当其初凝12小时内,需要做好洒水养护管理工作,养护周期需要大于24小时。

三、加强箱涵施工质量控制

1、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

在箱涵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各级质量责任制建立,并且要求施工项目经理担任质量管控第一人,使其能够全面的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并且要求全体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质量责任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箱涵施工水平得到提高。

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需要严格的做好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针对钢筋以及水泥等材料,需要要求它们具备出厂合格证以及强度等级标签等,同时,针对外加剂、骨料等材料需要保证它们的性能指标满足国家规定标准。在施工阶段,需要对浇筑的面积和浇筑的顺序以及施工缝的位置进行确定,做好各种施工紧急预案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自检工作,要加强箱涵隐蔽工程的验收,还需要做好混凝土强度与拆模的质量管理。

3、箱涵变形缝的控制

在箱涵工程中变形缝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环节,与此同时,变形缝在箱涵施工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事物具备两面性,反之,如若没有对变形缝进行有效的控制,便会对箱涵的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变形缝主要展现在箱涵的每个节段之间,这样的变形缝主要是设计人员故意留下的变形缝隙,这样的缝隙便是我们所称作的变形缝,其能够经过材料被填充,进而为建筑的整体构造添加随和的氛围。但是,其填充物也不是都可以的,需要严格的根据厂家所推荐的办法进行安装以及放置,不可以随意的进行操作,并且最为重要的便是我们应该严格的遵循设计图纸填充变形缝。在其填充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升其填充的质量与效率,施工人员应该把预先留下的凹槽使用混凝土进行打毛,并且清除干净,保障其缝隙内的两侧十分清洁与平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嵌缝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结束语:

综合以上叙述,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箱涵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整体市政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控制箱涵施工技术的应用工艺,要从施工材料的配置、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后期施工养护等方面着手提高箱涵技术的实践水平,这对促进市政工程发展,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畅通程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詹红梅,梁春芳.市政工程箱涵施工技术的实践微探[J].江西建材,2015

[2]邓齐伟. 关于市政工程中箱涵施工技术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6

[3]闵文龙. 市政工程中的箱涵施工技术的实施对策初论[J].江西建材,2014

论文作者:郑溢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中箱涵施工技术的分析论文_郑溢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