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土尔扈特蒙古卓哩克图汗史实稽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论文,史实论文,旧土尔扈特论文,卓哩克图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67(2013)04-0015-09
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和硕特部众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来归,被清廷封为卓哩克图汗。历代卓哩克图汗是清代和民国爵位最高的五位蒙古王公之一(另外四位是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和杜尔伯特部的特古斯库鲁克达赖汗),地位最为尊崇,一直受到清政府、民国政府的重视和优待。由于可靠史料的相对匮乏,国内学术界对土尔扈特东归后一些史实的说法长期存在讹误,抑或知之不详。近年来,笔者曾对晚清和民国土尔扈特的部分史实进行了考证。①最近又发现了一些原始史料,现对卓哩克图汗的史实予以续考。
一、巴伦台黄庙的御赐寺名为“佑安寺”而非“永安寺”
巴伦台黄庙(又译巴仑台黄庙)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南坡的老巴伦台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伦台镇南部,南距和静县城约50公里。该黄庙是新疆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庙,也是旧土尔扈特蒙古南部落的总庙,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光绪三十年(1904)竣工,是一座由众多寺庙、佛塔组成的寺庙群,宗教法名为“夏尔布达尔杰楞”(意为黄教胜地),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1990年7月13日,巴伦台黄庙隆重举行了庆祝建庙102年的纪念活动。②1999年,被列为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术界历来普遍认为,光绪皇帝为巴伦台黄庙御赐的寺名为“永安寺”,长期以来,此说几乎成为举世公认的看法,巴伦台黄庙的自我介绍、各种相关工具书、旅游指南、网站等也采取此说。③事实上,这一说法恰恰是错误的。
咸丰九年(1859),护理扎萨克卓哩克图汗和盟长印务的福晋鄂斯库吉尔噶勒(布彦乌勒哲依图的祖母、布彦绰克图的曾祖母、布彦蒙库的高祖母)派员向陕甘总督乐斌呈请,从甘肃省洮州卓尼寺延请被革职拿问的西藏摄政、萨玛迪巴克什喇嘛、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齐木(又译阿旺绛贝楚臣嘉措、阿旺降白楚臣等),前往本游牧,教习经典。④同年四月二十八日(5月30日),乐斌向光绪皇帝上奏了这一请求。⑤五月二十二日辛卯(6月22日),内阁奉上谕:“乐斌奏吐尔扈特(土尔扈特的异译,下同——引者注)汗喀屯(意为福晋——引者注)鄂斯库吉尔噶勒,因伊孙年幼孤单,差员禀请延接喇嘛,教经延寿。等语。喀喇沙尔游牧之吐尔扈特部落,久隶藩服,素称恭顺。著照所请,所有现回洮州卓尼寺已革诺门罕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齐木,著准其前赴吐尔扈特,教习经典。并著伊犁将军、喀喇沙尔办事大臣随时稽查,不准出外滋事。俟教习三年后,仍行解回内地,饬交该原籍地方官管束,毋任逗留。钦此。”⑥咸丰十年六月十六日(1860年8月2日),伊犁参赞大臣景廉奏:“为接准喀喇沙尔来咨,恭折请旨饬遵,仰祈圣鉴事。窃九年十一月初九日,准陕甘总督(乐斌——引者注)咨称:五月二十二日奉上谕:乐斌奏吐尔扈特罕(土尔扈特汗的异译,下同——引者注)喀屯鄂斯库吉尔噶勒因伊孙年幼孤单,差员禀请延接喇嘛,教经延寿等语。等因。钦此。遵即恭录一道,咨会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并令察看该喇嘛等现在游牧是否安静,速即查明咨复。去后,兹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兴泰咨称:查已革诺们罕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齐木,并跟随门徒二十三人,于本年闰三月间,行抵喀喇沙尔,饬赴吐尔扈特游牧教习经典。随即派员稽查,该喇嘛等自抵游牧以来,并不出外,尚属安静。惟已革诺们罕年逾七旬(原文如此,应为69虚岁——引者注),不服水土患病,调治不痊,于四月十九日身故。当经查验属实,所遗经典及随身衣服、财物等件,饬交该门徒老藏锡哩普等收领,并取具甘结存案。现据吐尔扈特罕哈屯鄂斯库吉尔噶勒呈称:情愿将已革诺们罕之灵柩留住游牧佑安寺安葬,永远燃灯烧香,并恳将其门徒二十三人永远留住游牧,看守灵柩。等语。由该大臣咨请核示前来。准此。奴才查,已革诺们罕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齐木,系奏奉谕旨,准其前赴该处游牧教习经典,俟三年期满,仍行解回内地,饬交原籍地方官管束之人。其跟随前往之该门徒,事出一例,自未便久任逗留,以示限制,而符旧案。兹该吐尔扈特部落禀请,将该已故诺们罕之灵柩安葬该处佑安寺,并将该门徒二十三人永远留住游牧,显与谕旨不符,且事关边务夷情,碍难率行核准。相应据实查明,恭候圣裁。所有接准喀喇沙尔来咨请旨饬遵缘由,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⑦七月二十三日乙卯(9月8日),内阁奉上谕:“景廉奏吐尔扈特罕喀屯请留已故前诺们罕门徒一折。已革诺们罕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齐木,既在吐尔扈特病故,著准其留葬该处佑安寺。其门徒二十三人,并准其留于吐尔扈特游牧。钦此。”⑧可见,早在咸丰十年(1860)以前,旧土尔扈特蒙古南部落卓哩克图汗旗就已有“佑安寺”,从下文可知,这一寺名为清朝皇帝御赐而来。
同治三年(1864),新疆陷入动荡。次年(1865),战火波及旧土尔扈特南路。土尔扈特民众流离失所,佑安寺也毁于兵燹。光绪初年,清政府恢复对新疆的控制后,流落他乡的土尔扈特部众在福晋恩克巴图及其长子扎萨克卓哩克图汗布彦绰克图的率领下,返归游牧地。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土尔扈特部众决定在巴伦台河谷重修新寺。光绪十四年(1888),布彦绰克图和福晋色勒特博勒噶丹率众赴藏熬茶前夕,⑨巴伦台黄庙开始动工。光绪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1890年11月6日),布彦绰克图因病去世。同年十二月初五日(1891年1月14日),光绪皇帝谕令其长子布彦蒙库承袭扎萨克卓哩克图汗,并补放盟长。因布彦蒙库年幼,暂由其祖母恩克巴图(布彦绰克图的母亲)护理印务。布彦蒙库任内,继续修建巴伦台黄庙。光绪三十年(1904)竣工后,布彦蒙库向伊犁将军马亮、伊犁副都统广福呈请沿用御赐“佑安寺”原名。同年六月初四日(7月16日),马亮、广福联衔具奏:“再,准土尔扈特汗布彦蒙库牍称:‘承平时,本游牧内建有寺院一处,曾经奏蒙赐名佑安寺,以为各项喇嘛讽经诵典之所。同治间,毁于兵燹。仅有石碑一块,上刊满、蒙、汉、唐古忒四体字,至今尚存。现在本游牧人众自愿捐资,在巴勒噶泰河(巴伦台河的异译——引者注)地方重修新寺,业已落成。聚集喇嘛讽诵经典,祷祝圣主万寿无疆,并藉以抚绥部众。钞摹石碑字迹,呈请代奏’前来。奴才等伏查,该汗布彦蒙库所呈重修新寺落成,聚集喇嘛讽诵经典,系为抚绥部众起见。钞呈碑刊寺名,查验属实。相应据情代奏。可否仰恳天恩,俯准仍照御赐佑安寺原名,敬谨供奉之处,出自逾格鸿慈。除咨理藩院外,理合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七月二十一日(8月31日),朱批:“著照所请,该衙门知道”。⑩
可见,巴伦台黄庙乃是沿用以前的御赐寺名“佑安寺”。迄今为止,仅有笔者和吐娜女士曾经采用这一正确称谓。(11)学术界普遍所说的“永安寺”,显系“佑安寺”的音误,应予更正,以免这一讹误继续流传下去。从上文可知,早在咸丰十年(1860)以前,即已有“佑安寺”这一寺名。该寺名究竟是哪位皇帝御赐,现无史料可考。笔者推测,当系乾隆皇帝御赐而来,是否准确,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史料。
《巴伦台黄庙概况》一文认为:“据年纪大的喇嘛讲,开始酝酿修建黄庙的时候已经很早了,大概是在一八六○年前后。后来光选择庙址就费时二十多年。”(12)不少论著也采用这一说法。(13)其实,此说并不正确。从上文可知,咸丰十年(1860),佑安寺仍然存在。同治年间,该寺庙毁于战火。光绪初年,流落他乡的土尔扈特才得以返回故土。光绪年间,在巴伦台河谷修建了新寺,并沿用了“佑安寺”这一原名。因此,巴伦台黄庙的选址工作,不可能早在1860年前后就已经进行。
二、福晋色勒特博勒噶丹的生卒日期
色勒特博勒噶丹是布彦绰克图的福晋,新疆和硕特蒙古人,阿格扎萨氏,生有长子卓哩克图汗布彦蒙库(1885-1917)、次子布彦克什克(1887-1932,即蒙藏历史上著名的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在布彦蒙库年幼、入京瞻觐、多次患病、在京当差期间,母亲曾经多次署理扎萨克卓哩克图汗和盟长印务,“一切公事均未贻误,属下官民均极心悦诚服。”(14)色勒特博勒噶丹病故于1915年12月9日,此已为学术界所熟稔。《土尔扈特源流》载其生年为“同治五年(1866年)”,(15)但具体出生日期迄今不为人所知。
色勒特博勒噶丹病故之时,长子布彦蒙库正在北京当差。他接到协理台吉达喜(又译达什)等人的电报后,1915年12月,呈请蒙藏院派员致祭。1916年1月10日,蒙藏院奏:“窃准旧土尔扈特汗布彦孟库呈称:‘窃本汗顷接本盟护理盟长印务协理达喜等电称,本汗母亲阿格扎萨氏于本年十二月九号,在本部落玉通碧里地方逝世。等语。伏思本汗母亲阿格扎萨氏,生于同治五年丙寅八月二十四日卯时,现年五十岁,为本汗父亲正福晋。除在京寓唪经、成服外,理合具文先行呈报,伏乞照例转呈。’等因前来。”政事堂奉批令:“应准照案给予赙银,并由新疆巡按使就近派员,前往致祭。所需祭品、赙银及派员川资,均准作正开销。即由该院转行遵照。此令”。(16)
可见,色勒特博勒噶丹生于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卯时(1866年10月2日凌晨3—5时),属虎,1915年12月9日病故。根据当时以虚岁计算年龄的习俗,享年50岁。
三、“林阿古”“林升”“林修德”的准确名字为“林树德”
布彦蒙库有一位汉族好友,甘肃人。《土尔扈特第五世森勤活佛》一文并未记载其名字,仅说他是“一个姓林的汉人”,给布彦蒙库当“炊事员”,并称布彦蒙库为“尕尕王爷”。(17)《五世森勤活佛传记》则将其名字记载为“林阿故”“林升”,并担任固孜达之职。(18)道·乃岱先生记载为“阿古”“林阿古”“林修德”,曾任卓哩克图汗旗下属巴润旗的固孜达。(19)《土尔扈特源流》也认为其名字是“林修德”,“布彦蒙库汗一直叫姓林的为‘阿哥’,‘阿哥’一称后来讹化为阿古,成为他的名字。布彦蒙库汗又把他任命为巡捕官。巴润旗道尔加拉固孜达病故后又把他任命为巴润旗固孜达”。(20)事实上,上述说法并不准确。
1914年8月28日,《兼新疆巡按使杨增新呈报卓里克图布汗王借支四年分俸银数目请鉴核文并批令》载:“为呈报布汗王借支俸禄银两事。窃据旧土尔扈特南部落盟长、卓里克图汗布彦孟库呈称:窃世爵自去岁得患痼疾,延医调治,请人讽经,种种医药之资,花费数千金。刻虽勉力任事,而总未大痊,医、药两途,总难断绝。当此诸物昂贵,东摒[拼]西凑,万难支持。不得已,恳祈都督逾格鸿施,将民国四年、五年世爵本身俸银五千两,借支领用,以顾眉急。伏乞恩准,饬司发交巡捕林树德、古子达倭七尔领回,则感莫大焉。等情。据此,增新查,预借四、五两年俸银,殊于预算有碍。惟据称该汗异常艰窘,亦系实情,姑准预借四年全年俸银二千五百两,以资周转。除饬令财政司核发外,理合备文呈请鉴核。谨呈。”(21)
可见,此人的正确名字为“林树德”,1914年担任“巡捕”之职。“林修德”“林升”均为“林树德”的音讹。“林阿古”“林阿故”则是“林阿哥”的音讹,乃因他与布彦蒙库称兄道弟之故。《土尔扈特第五世森勤活佛》称布彦蒙库为“尕尕王爷”,当系“哥哥王爷”的音讹。
四、乌静彬从北京到新疆结婚之时的迎亲和送亲人员
乌静彬(1914-1975)是蒙藏院总裁、内蒙古喀喇沁右旗扎萨克亲王贡桑诺尔布之女。“1930年7月间,新疆派人到北京迎娶乌静彬”。(22)8月,在迎亲和送亲人员的陪同下,乌静彬从北平(今北京)启程,途径西伯利亚铁路,转道新疆塔城,前往卓哩克图汗旗。10月底,在乌鲁木齐与扎萨克卓哩克图汗、盟长满楚克扎布(布彦蒙库之子)举行了隆重婚礼,嗣后又在卓哩克图汗旗举行了蒙古式婚宴。(23)乌静彬与满楚克扎布的女儿满琳女士(1937-)在著作中,收录了乌静彬与迎亲、送亲人员的一张合影,前排右坐者为乌静彬(见下图),(24)但并未做出文字说明。学术界对这些人员的姓名、身份和年龄迄今知之不详,现结合该照片和原始史料予以考证。
1930年9月底,乌静彬一行抵达塔城的巴克图卡伦。10月1日,巴克图卡伦总稽查张希贤致电新疆省政府主席兼边防督办金树仁、塔城行政长黎海如:“顷由苏联苇塘到卡蒙民罗栋,年卅二岁,带萨尔苏,年十八岁;鄂罗玛,年十二岁;历立甫,年五十一岁;陶穆欲,年卅八岁。又,旗民伊希札拉赞,年五十岁,带男仆白音图,年十四岁;女乌椐卿,年十七岁;女仆周郝氏。均由北平迎亲来新。又,土尔扈特亲王福晋,年四十二岁,带慧因公亮,年十八岁;小孩二名;男仆祁士玉,年卅八岁。由北平来新探亲。以上男女大小一行十四人,随带行李箱包等件抵卡。经稽查(张希贤的自称——引者注)跟同马排长、何卡员逐一检验,并无夹带信件、违禁物等弊,现均扣留在卡。可否放行入境,乞电令祗遵”。(25)10月9日,金树仁复电:“焉耆蒙古汗王部下蒙员罗栋等十四人,由平来新,既经检查并无夹带违禁物品,应准放令入境”。(26)
乌静彬,字贞卿。张希贤电报所云“乌椐卿”显然为“乌贞卿”的音误。该电报称乌静彬“年十七岁”,乃是按照当时以虚岁计龄的习俗(出生当年即为一岁)进行计算。
上述照片有4女、5男,共计9人,与张希贤的电报完全吻合。除乌静彬本人外,其余8人均为迎亲或送亲人员。根据性别、年龄和身份,以及照片人物的形象、服饰、站或坐的位置,即可将他(她)们与照片完全对应起来。
乌静彬左侧坐着的年轻女子,显然即为“萨尔苏,年十八岁”,即满楚克扎布的二姐,她所坐的位置也完全符合其尊贵身份。满琳女士在提及自己的二姑之时,也明确指出:“当年就是她到北京接的我妈妈”,(27)与上述结论正相吻合。
从身高和面容来看,照片后排站立的4名男子均为成年人,其中,最右侧站立的青年男子最为年轻,无疑是张希贤电报所云“罗栋,年卅二岁”。可见,罗栋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些史料和论著又译为“老栋”(28)“劳顿”。(29)罗栋是满楚克扎布的二姐夫(萨尔苏的丈夫),也是蒙古骑兵旅旅长、摄政王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满楚克扎布的叔叔)的心腹,曾任汗王府管家、骑兵连长,受五世生钦活佛的派遣,前往北平迎亲。(30)1932年5月21日多布栋策楞车敏被金树仁枪杀于乌鲁木齐之后,罗栋在焉耆被焉耆行政长牛时、旅长詹士奎“处决”。(31)
从年龄对比来看,后排最左侧站立的男子显然即为“陶穆欲,年卅八岁”。可见,他生于光绪十九年(1893)。一些论著所说的“托木古提”(32)“铁米故特”(33)“陶木古提”,(34)均为“陶穆欲”的不同译音。他也是蒙古骑兵旅旅长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的心腹,1932年5月21日,与多布栋策楞车敏、巴力登一起,被金树仁枪杀于乌鲁木齐。
从面容来看,照片后排中间站立的两名成年男子年龄最大,均在50岁左右。《乌静彬传略》载:从北平前往新疆送亲的“一个喇嘛(在卓哩克图汗旗)住了一个月,要了一个金手镯走了”。(35)张希贤电报所说的“旗民伊希札拉赞,年五十岁”,即指此人而言。从下文可知,他是一位堪布喇嘛。按照藏传佛教的习俗,喇嘛不蓄胡子。因此,后排左二那位没有胡子的成年男子即为“旗民伊希札拉赞”。1931年1月13日,乌静彬的父亲、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在北平病故。(36)3月20日,五世生钦活佛、蒙古骑兵旅旅长多布栋策楞车敏向金树仁呈请:“窃旅长舍侄汗王满楚克札布所娶福晋,系北平贡总裁之女。前经旅长派罗栋等数人,往平迎接,颇蒙贡亲王俞允,将其女子派堪布伊希札拉赞及女仆等数人,护送到新(新疆——引者注),于去岁九月间(应为1930年10月——引者注)举行结婚,现逾数月矣。惟护送之人,本拟事毕返平,只因彼时天寒隆冬之际,不便起程。兹值春暖雪消,正拟转请护照打发回平之间,项[顷]奉帅令转电,内开:据北平张文电称,贡总裁于本年一月十三日逝世。噩耗领悉之余,不胜哀痛。且伊女现适汗福晋,及侯县长联珠、吴主任钧廷等,均系贡王亲属,急托伊希札拉赞等从速回平,代为致祭,以表哀忱。甚切。至旅长亦念新结秦晋之谊,定于三月初五日发引以前,托该堪布赶到,代为哀悼。是以据情仰恳军帅鉴核恩准,令饬外交特派办事处发给假道苏联赴平护照,转请苏联领事签字,以利遄行,实为恩便之至。”(37)3月24日,金树仁复电照准,并指令外交办事处办理。(38)3月25日,新疆省政府给外交办事处特派员陈继善的公文也指出:“伊希札拉赞,年五十一岁,携带黄金拾两”,(39)恰与张希贤电报所说年龄吻合。可见,根据当时以虚岁计算年龄的习俗,伊希札拉赞生于光绪七年(1881)。
既然确定了后排左二那位没有胡子的成年男子为“旗民伊希札拉赞”,那么,后排右二(左三)那位留有胡子的中年男子,无疑就是张希贤电报所云“历立甫,年五十一岁”。可见,他生于光绪六年(1880)。显然,与罗栋一样,历立甫(又译“吕日甫”)也是受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的派遣,前往北平迎亲。
在乌静彬身旁站立的中年女子(照片最右侧),无疑是“女仆周郝氏”。她是乌静彬的仆人,所穿服饰、站立位置也符合其身份地位。从姓氏来看,这位中年女仆本姓“郝”,丈夫姓“周”,应该是一名汉族妇女。1931年3月25日,新疆省政府给外交办事处特派员陈继善的公文所附“照抄姓名清单”称:“女仆周氏,年五十七岁”,(40)显然搞错了她的夫姓和本姓。根据这一清单,女仆周郝氏生于光绪元年(1875)。
前排最左侧站立的那位戴帽子的小男孩,无疑是堪布喇嘛伊希扎拉赞带领的“男仆白音图,年十四岁”。1931年3月25日,新疆省政府给外交办事处特派员陈继善的公文所附“照抄姓名清单”称:白音图“年十六岁”,(41)与张希贤电报所云年龄不符。如果张希贤所说为确,白音图生于1917年;如果“照抄姓名清单”所说为确,白音图则生于1916年。
前排左二站立的小女孩,无疑是张希贤电报所云“鄂罗玛,年十二岁”。可见,鄂罗玛生于1919年。从名字来看,她是蒙古族人。她显然是萨尔苏(满楚克扎布的二姐)的女仆,其所站位置(萨尔苏的身旁)也可证实这一点。
综上所述,从新疆前往北平迎亲的人员有5人,分别是:罗栋(满楚克扎布的二姐夫)、萨尔苏(满楚克扎布的二姐)、历立甫(又译吕日甫)、鄂罗玛(萨尔苏的女仆)、陶穆欲(又译铁米故特、托木古提、陶木古提)。从北平到新疆送亲的人员有3人,分别是:堪布喇嘛伊希扎拉赞、女仆周郝氏(乌静彬的女仆)、白音图(伊希扎拉赞的男仆)。《乌静彬传略》载:乌静彬“从北京来时没有亲人护送”,(42)满琳女士也说:“贡王派了管家(堪布喇嘛伊希扎拉赞——引者注)和丫鬟(女仆周郝氏——引者注)陪着我妈妈”,(43)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在新疆接到贡桑诺尔布病故的电报后,1931年3月底,业已完成送亲任务的伊希扎拉赞、男仆白音图、女仆周郝氏,与侯联邦(新疆绥来县县长侯联珠的弟弟)一起,原路返回,途径塔城,取道西伯利亚铁路,回北平治丧。(44)
照片的砖墙上有一副对联,右侧为上联,可清晰地看到“明德行坚定”字样;左侧(照片最左边)为下联,依稀可见“达心”二字。这副对联的全文应该是:“品节详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语出宋代思想家朱熹《论语集注》。
从张希贤的电报可知,与乌静彬一行9人同行者,另有“由北平来新探亲”的“土尔扈特亲王福晋”等5人。显然,这位“土尔扈特亲王福晋”住在北京。当时,在新疆土尔扈特各旗中,只有旧土尔扈特北路旗、旧土尔扈特东部落右旗、新土尔扈特旗的扎萨克封爵为亲王。而且,在清代和民国新疆所有蒙古王公之中,惟有旧土尔扈特东部落右旗的扎萨克帕勒塔(1882-1920)家族在北平拥有王府。清代,该旗扎萨克的封爵为郡王。1912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晋封帕勒塔为亲王。显然,“由北平来新探亲”的“土尔扈特亲王福晋”是帕勒塔的遗孀。帕勒塔的大福晋名为鄂尔罗玛,生有儿子敏珠策旺多尔济(1903-1975)、女儿尼尔吉德玛(1907-1983),1926年病故。(45)显然,1930年从北平到新疆探亲的“土尔扈特亲王福晋”不可能是鄂尔罗玛。帕勒塔的侧福晋是一位和硕特蒙古女子,名字不详,生有女儿色尔卓(1913-1930)、儿子策丹多尔济(1914-1995,汉名“策绍桢”)。可见,从北平到新疆探亲的“土尔扈特亲王福晋”,应该是已故亲王帕勒塔的侧福晋。
五、满楚克扎布两个姐姐的名字和生年
除唯一儿子满楚克扎布以外,布彦蒙库与福晋色尔济布吉特还生有两个女儿(即满楚克扎布的两个姐姐)。长女嫁给新疆和硕特中路盟右旗扎萨克辅国公格银当德尔(又译格恩当德尔、格宁当都尔等)。次女嫁给卓哩克图汗旗下属的扎布萨尔旗固孜达云登(又译杨登)之子敖日勒玛,1930年离婚后,(46)改嫁罗栋。1932年5月罗栋被金树仁政权杀害后,她又改嫁给卓哩克图汗旗协理台吉殷英。现对满楚克扎布这两个姐姐的名字和生年予以考辨。
如上文所述,1930年10月1日,张希贤在电报中明确指出:“萨尔苏,年十八岁”,此即布彦蒙库夫妇的次女(满楚克扎布的二姐)。按照当时以虚岁计算年龄的习俗,她无疑生于1913年。这一结论可从丹麦探险家亨宁·哈士纶的著作得到印证。1928年10月,在会晤摄政王五世生钦活佛(布彦蒙库的弟弟、满楚克扎布的叔叔)后,哈士纶记载说:满楚克扎布“在1928年才15岁,土尔扈特人都称呼为‘比齐根汗’(小汗王)的少年。比齐根汗和他姐姐——17岁的小公主西林诺颜——她是我最好的歌手之一——都住在堂皇的宫殿里。摄政王一个较大的侄女(布彦蒙库的长女、满楚克扎布的大姐——引者注),是和硕特首领蒙古尔达诺颜(英语原文为“Mongrolda Noyen”,即格宁当德尔,又译木呼尔代、蒙呼勒德、木胡儿特——引者注)的妻子。”(47)虽然哈士纶所说满楚克扎布“1928年才15岁”、二姐“17岁”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满楚克扎布生于1915年,1928年不可能为15岁),但从中可以看出,满楚克扎布比二姐小两岁。既然满楚克扎布生于1915年,他的二姐无疑生于1913年。这与张希贤电报的记载相互吻合,可以互为印证。一些论著将满楚克扎布二姐的名字记载为“西力克”“西力克诺颜”(蒙古语“诺颜”是对贵族的尊称),(48)哈士纶英译为“Shire Noyen”,汉译本译为“西林诺颜”。这可能是“萨尔苏”的异译或音讹。
关于布彦蒙库长女(满楚克扎布的大姐)的年龄,哈士纶的两个有关记载自相矛盾。1928年9月,哈士纶从乌鲁木齐前往旧土尔扈特南部落考察途中,遇到了蒙古尔达诺颜(即格银当德尔)夫妇。他写道:“年轻的头人哈屯(蒙古语意为夫人、福晋,此处指满楚克扎布的大姐——引者注)是位坦率而又健壮的草原佳人,她以年轻的风貌和富有经验的自信心,恪尽着蒙古包女主人的职责。23个寒暑在她身后悄然流逝,她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49)然而,1930年2月哈士纶离开中国回国之前,曾向斯文·赫定汇报说:1929年1月他从乌鲁木齐第二次来到卓哩克图汗旗考察,并且说满楚克扎布及其二姐、大姐的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21岁”。(50)可见,哈士纶对满楚克扎布大姐年龄的两次记载并不一致。不过,从后一记载可知,布彦蒙库的长女比次女大4岁,比满楚克扎布大6岁。既然已知满楚克扎布生于1915年,他的二姐生于1913年(见上文),那么,他的大姐显然生于宣统元年(1909)。可见,哈士纶所说他(她)们的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21岁”,乃是1930年2月向斯文·赫定汇报之时,按照西方人以周岁计龄的习俗进行计算的结果。
至于满楚克扎布的大姐叫什么名字,《五世森勤活佛传记》载:“解放前,土尔扈特汗王满楚克扎布的帕登达(意为侍卫——引者注)叫岱基德。据昂嘉谢毕纳尔苏木的鲁日布洛翁(1903-1990年在世,曾任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的随身保镖和摔跤手——引者注)回忆,他当森勤活佛的弟子时,跟随土尔扈特汗王的帕登达岱基德以后成了汗王(当指满楚克扎布的父亲布彦蒙库——引者注)的女婿。他曾自豪地说:‘我们当汗王的帕登达时,跪在汗王面前宣誓:我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将一切欲望奉献汗王。……因为我忠于汗王,百姓满意,汗王(满楚克扎布——引者注)将亲生姐姐敖来公主赐给我做了夫人’”。(51)如前所述,满楚克扎布只有两个姐姐,二姐的名字是“萨尔苏”。因此,这位“亲生姐姐敖来公主”不可能是他的二姐。满楚克扎布的大姐夫格宁当德尔(又名木呼尔代、蒙呼勒德、木胡儿特)确实曾任汗王府的卫队长,《五世森勤活佛传记》所译“岱基德”,当系其名字的异译或音误。因此,“敖来公主”应该是满楚克扎布的大姐,满琳女士(满楚克扎布与乌静彬的女儿)也向笔者证实:这位“敖来公主”确实是她的大姑。《土尔扈特源流》汉文版则译为“敖鲁木”。(52)清代和民国时期,“敖来”“敖鲁木”又通译为“鄂尔罗玛”。因此,满楚克扎布的大姐名为鄂尔罗玛。
①拙文:《新疆旧土尔扈特蒙古札萨克卓哩克图汗若干史实考》,《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8年第11期);《卓哩克图汗布彦蒙库与五世生钦活佛生年考辨》,《西域研究》2009年第1期;《晚清时期新土尔扈特部落二旗若干史实考》,《西部蒙古论坛》2009年第1期;《清末和民国新疆旧土尔扈特扎萨克卓哩克图汗若干史实续考》,《西部蒙古论坛》2009年第2期;《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身世考释与订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再论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的身世和历史地位》,《西部蒙古论坛》2011年第4期。
②苏·道尔基撰稿,乌云翻译:《黄庙百年》,《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10辑,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2002年第一版,第137页。
③苏·道尔基撰稿,乌云翻译:《黄庙百年》,《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10辑,第121页;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2页;张体先著:《土尔扈特部落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马大正:《天山问穹庐》,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吐娜:《新疆黄教寺院概述》,《新疆文物》1995年第3期;洪永祥主编:《和静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0—721页;唐吉思著:《蒙古族佛教文化调查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第645—646、648—649页;文昊著;《新疆考古与探险》,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李金轲:《土尔扈特蒙古专题研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第112页;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第95、97页;叶才林主编:《巴音郭楞年鉴2006》,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8页;尚红娟:《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研究》,新疆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29页;王可云:《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49页;毛·尼玛、王晓龙:《巴州喇嘛教述略》,《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魏长洪等著:《西域佛教史》,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页;陈国光:《西蒙古佛教经济的兴衰》,《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其格:《简论20世纪以前黄教在土尔扈特部的传入和发展》,《伊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张羽新主编:《中国寺庙宝典·西北西南卷》,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杨东主编:《佛寺游》,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刘维新主编:《新疆民族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4页;金海等著:《清代蒙古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7页;释源编著:《寺庙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巴音郭楞年鉴2007》,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巴音郭楞年鉴2006》,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8页;浩·巴岱著:《生活的足迹——浩·巴岱回忆录》,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娜拉著:《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3页;《博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博湖县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大事记”第12页;达丽:《新疆哈喇沙尔地区藏传佛教寺庙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第31页;张弘、傅新阳主编:《中国古建筑地图》,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184页;本书编写组编:《名刹古寺自助游》,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版,第505页;秦洪伟主编:《和静年检2010》,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61页。
④关于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的生平事迹、被革职拿问、流放黑龙江为奴、奉旨释回甘肃省原籍、继续受到严密监控的详细情况,参见周学军、白剑光:《策墨林诺门汗卒年辨析》,《历史档案》2006年第4期;周学军:《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圆寂日期与地点续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民族事务类·蒙古项》。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册,第274页。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民族事务类·蒙古项》。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10册,第490页。
⑨关于布彦绰克图和福晋色勒特博勒噶丹率领随从103人赴藏熬茶的详细情况,参见拙文:《清未和民国新疆旧土尔扈特扎萨克卓哩克图汗若干史实续考》,《西部蒙古论坛》2009年第2期;《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身世考释与订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再论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的身世和历史地位》,《西部蒙古论坛》2011年第4期。
⑩马大正、吴丰培主编:《清代新疆稀见奏牍汇编》(同治、光绪、宣统朝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下册,第1339-1340页,“重修佑安寺请旨片”。
(11)周学军、白剑光:《策墨林诺门汗卒年辨析》,《历史档案》2006年第4期;周学军:《二世策墨林诺们罕活佛圆寂日期与地点续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周学军:《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身世考释与订误》,《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周学军:《再论五世生钦活佛多布栋策楞车敏的身世和历史地位》,《西部蒙古论坛》2011年第4期;吐娜:《南路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新疆社科信息》2011年第2期;吐娜:《民国时期南路土尔扈特、和硕特部的黄教》,《西域研究》2011年第3期。
(12)《巴伦台黄庙概况》,《新疆宗教研究资料》第10辑,第49页。
(13)苏·道尔基撰稿,乌云翻译:《黄庙百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史资料》第10辑,第121页;马大正:《天山问穹庐》,第43页;释源编著:《寺庙文化》,第208页;杨东主编:《佛寺游》,第302页。
(14)《政府公报·公文》1913年9月16日第491号,又见《回文白话报·文牍》1913年第12期。
(15)道·乃岱著,其达拉图、米代译:《土尔扈特源流》,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2页。
(16)《政府公报·奏折》1916年1月16日第11号。
(17)苏·道尔吉、阿·道尔吉、李杰搜集,李杰整理:《土尔扈特第五世森勤活佛》,《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5辑,第65页。
(18)党金、额·巴德玛拉著,乔伦夫、乌恩奇译:《五世森勤活佛传记》,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35、42-44页。
(19)道·乃岱:《旧土尔扈特南路盟图斯喇其及五旗固孜达简况》,《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10辑,第118页。
(20)道·乃岱著,其达拉图、米代译:《土尔扈特源流》,第224、228—229页。
(21)《政府公报·呈》1914年9月1日第835号。
(22)汤永才整理:《乌静彬传略(上)》,《新疆文史》第1辑,第10页。
(23)汤永才整理:《乌静彬传略(上)》,《新疆文史》第1辑,第11页;满琳:《土尔扈特女儿》,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24)满琳:《土尔扈特女儿》,第72页。
(25)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9页。
(26)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0页。
(27)满琳:《不喜欢别人叫我公主——满琳女士口述》,宝贵敏编:《额吉河——17位蒙古族妇女的口述历史》,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
(28)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25—26页。
(29)席伯德:《汗王府轶事》,《和静文史资料》第1辑,第23页。
(30)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1页。
(31)留草、刘杰、王显辉:《多活佛之死》,《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
(32)茶·恰克德:《南路旧土尔扈特的几个回忆片段》,《和静文史资料》第1辑,第15页。
(33)留草、刘杰、王显辉:《多活佛之死》,《西域研究》2006年第2期。
(34)包文章译:《多活佛的一生》,《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2辑,第61、65、67页。
(35)汤永才整理:《乌静彬传略(上)》,《新疆文史》第1辑,第11页。
(36)《前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事略》,《蒙古旬刊》1931年第13期。
(37)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1页。
(38)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1—322页。
(39)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2页。
(40)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3页。
(41)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2页。
(42)汤永才整理:《乌静彬传略(上)》,《新疆文史》第1辑,第11页。
(43)满琳:《不喜欢别人叫我公主——满琳女士口述》,宝贵敏编:《额吉河——17位蒙古族妇女的口述历史》,第174页。
(44)许新江主编:《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第322—323页。
(45)《政府公报·命令》1926年9月10日第3741号。
(46)包文章译:《多活佛的一生》,《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2辑,第63页。
(47)亨宁·哈士纶著,徐孝先译:《蒙古的人和神》,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48)包文章译:《多活佛的一生》,《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2辑,第63页;满琳:《不喜欢别人叫我公主——满琳女士口述》,宝贵敏编:《额吉河——17位蒙古族妇女的口述历史》,第167、174页。
(49)亨宁·哈士纶著,徐孝先译:《蒙古的人和神》,第191页。
(50)Sven Anders Hedin,Riddles of the Gobi Desert,London,1933,p.327.
(51)党金、额·巴德玛拉著:《五世森勤活佛传记》,第4页。
(52)道·乃岱著,其达拉图、米代译:《土尔扈特源流》,第245页。
标签:土尔扈特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