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外国同行那里学到的“审计书”_审计师论文

我从外国同行那里学到的“审计书”_审计师论文

我向国外同行学到的“审计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向论文,同行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不可避免,但我国的会计师仍然需要在国际合作中学习很多审计技术,甚至是审计态度。笔者在对一家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2008年度审计中,就向国外同行学到了很多,抛砖引玉,以供同行参考。

中国A公司是一家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AIM市场上市的公众公司,采用小红筹的方式上市,母公司仅是一个壳公司,没有经营和业务,只产生一些费用,国内的合资子公司才是真正的经营实体。该公司董事会于2008年度决定更换事务所,国内子公司审计由我们所来做,英国所负责母公司报表审计及合并,我们所出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英文报告给英国一家事务所,并由他们检查我们的工作底稿。

底稿复核:完整的审计培训课

对应收账款,他要检查你发了多少函证,回函比例多少,是否相符,未回函或回函不符的,是否实施了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或期后收款等追加程序;抽样方法和比例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账龄分析情况,坏账比例的确定和计提;截止测试等情况。

经过审计,我们对该公司的3家子公司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2009年3月底提交给了公司管理层和英国审计师,进行复核。

2009年4月20日,英国审计师到达北京,检查我们的审计工作底稿,严格按照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来逐一对照,从风险评估、内控测试、审计总结、审计计划,直到每一项实质性审计程序。

他对每家公司、每个科目都要认真检查核对,如对应收账款,他要检查我们发了多少函证,回函比例多少,是否相符,未回函或回函不符的,是否实施了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或期后收款等追加程序;抽样方法和比例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账龄分析情况,坏账比例的确定和计提;截止测试等情况,他要求我们从底稿中一页页找出来,实施的审计程序、记录和结论,由他的翻译进行核对,然后记录在他的复核记录中,非常认真和严格,复核进行得很慢。

我们从中深刻领会到审计工作的认真、严谨和细致。

由于是第一次合作,他还要求我们把我们所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表电子版拷贝给他,他要从总体上考虑我们所的审计质量控制。

对于我们的报告复核程序和记录,他也要求一一检查,进行确认;他还拷贝了我们的重要工作底稿,如审计计划、总结、风险评估结论、内控测试结论、审计调整分录、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复印件等。

对于审计调整,他要求我们一项项进行说明,逐一进行底稿检查、核对,特别关注了期初余额的审计和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记录。

由于我们没有单独汇总未调整事项汇总表,他在底稿中发现我们重新计算的折旧和利息计提,与企业的会计记录存在微小差异,我们在底稿中注明不具有重要性,可以忽略,但他还是对此问题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和检查。

他特别关注审计调整,逐项逐笔复核底稿,由于我们没有用英语写出调整分录,翻译的专业英语又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复核进度,还增加了不少解释的麻烦。后来,在我们用专业英语把调整分录准确翻译出来,并与底稿一一对应之后,才通过了复核。

总之,他对我们的底稿复核了整整两天,并加班了两个晚上,确实是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来认真复核,简直就相当于给我们上了一次完整的审计培训课。

合并报表审核:第20次的修改稿

他亲自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与生产部门负责人、子公司负责人进行直接面谈、询问,查看2009年新签的合同。他还与母公司CEO进行了面谈,CEO向他解释了2009年的预算目标和完成预算采取的行动、措施以及完成目标的坚定信心。他还坚持让项目负责人员做了2010年财务预测。

英国审计师收到合并报表及附注后,在来中国前,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文字说明不准确、会计政策描述等方面,还提供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修改和解释公告等,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对于数字方面,他更为认真,对相关负责人员的合并底稿、合并过程进行了逐项核对,加总核对,检查底稿的记录、报表数字、附注是否一致,特别关注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汇率及报表折算差额等科目,根据英国审计师提出的问题,在他未到中国之前,相关负责人员就修改了5遍报表及附注。

英国审计师到公司后,首先对母公司报表进行了审计。由于母公司没有业务,是个壳公司,只产生一些费用以及与子公司的投资、资金往来,报表科目非常简单。但他还是认真地实施了实质性测试。

他要求提供所有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如银行对账单、银行账号、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进行询问确认。

当发现公司还有未支付的董事报酬时,他要求获取所有相关支持资料,董事报酬的确定文件,直至追查到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并通过邮件、电话向相关董事发函确认。

商誉的疑惑

由于在收购一家子公司时,母公司产生了商誉,2008年度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和利润均有减少,英国审计师非常关注商誉减值和持续经营问题。

相关负责人员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入和利润确实有较大幅度减少。但由于我国政府采取的积极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3月开始,公司的业务就稳步上升了,而且在2009年3月还签了一个300多万元的大合同,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公司生产正常,根本不存在持续经营的问题,商誉也不存在减值;同时他还做了2009年全年的财务预测,2009年比2008年在收入和利润方面都有所增长,而且该财务预测还是经过董事会批准、经理层签了责任状的考核依据。

然而英国审计师还是认为不够,他亲自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与生产部门负责人、子公司负责人进行直接面谈、询问,查看2009年新签的合同。他还与母公司CEO进行了面谈,CEO向他解释了2009年的预算目标和完成预算采取的行动、措施,以及完成目标的坚定信心。他还坚持让项目负责人员做了2010年财务预测。

经过对获取的这些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审核,他发现这些资料能够相互印证、相互支持,没有矛盾和冲突之处,这才打消了他对持续经营和商誉减值的疑虑。

在公司的3天时间里,他综合运用了各种审计程序,不断地检查、核对、重新计算,询问走访、观察,形成审计底稿记录,也发现了报表及附注中存在的不少错误,因此要求修改了报表及附注好几版。至此,相关负责人员的报表及附注已经是第10次修改稿了。

惊出一身冷汗

英国审计师回国后,很快就发来一封邮件,说又发现了一些错误。其中之一是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合并报表附注的摊销年限是40年,而我们出具的子公司审计报告是20年—30年,两者不一致。

经检查,发现是我们的审计报告错了,而且是从2006年度的审计报告开始就错了,一直就没有被发现。这真让我们大吃一惊。

还有公司营业范围和收入政策披露不准确,由于公司在2008年新增了一家子公司,而附注没有进行更新。

另外,英国审计师还发现了所有者权益、报表折算差额方面的错误,如报表与附注不一致,期初数与上年末已审数不一致,专业用词拼写错误等。

按照他指出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员又修改了几遍,已经是第15遍了。英国审计师说还要再检查、核对,然后还要经过合伙人复核、税务复核,为此,相关负责人员只好要求董事会延期10天召开,并通知英国审计师出报告的最后期限。

修改20次完成复核

在接下来的3天里,英国审计师核对了期初未分配利润是否与上年审计报告、工作底稿保持一致,再次审核了汇率变动引起的报表折算差额对4张报表的影响,完善了附注披露,又让相关负责人员修改了两遍。

这时,他才将结果转交主管合伙人进行再次复核,合伙人重点关注了财务预测、商誉减值、母公司投资减值等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反洗钱的审计程序实施以及其他问题。经过修改,相关负责人员提供补充资料,合伙人复核通过。

但是时间已经不够了,相关负责人员只好再次要求公司董事会延期一周召开,同时,不断催促英国审计师尽快出具报告。

虽然公司催促得很紧,英国审计师还是按照事务所的流程,转交给税务专家进行税务复核,经过税务复核,税务部门提出了几个问题。由于公司已经完成税务审计,取得了税审报告,审计证据充分,有说服力。根据税务复核的意见,双方完成了所得税、增值税、应交税金的余额调节表,相互核对一致,并完善了附注中关于税金方面的披露。

至此,整个复核过程完成,最后出具的报告已经是第20次修改稿了。

体会关键词

严格审计

在这次合作中,最深刻的一点体会,就是必须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该实施的审计程序必须实施到位,审计证据必须充分、适当,审计结论必须正确、恰当。

这次审计过程中,我们坚持按准则进行,审计程序到位,从风险评估、内控测试,到实质性程序,函证、监盘、分析程序、截止测试,一个都没有省略;对于其他特殊类审计程序,从与前任审计师的沟通、期初余额,到期后事项、或有事项,与管理层的沟通,持续经营、资产减值等,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底稿和支持依据,所以能比较顺利地通过复核。

通过这次审计和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我们对母公司报表及合并报表、附注有了全面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英国审计师的认真、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沟通重点

由于国情、政治、法律、语言、文化还有会计准则的差异,子公司也要按IFRS编制报表,差异是必然的,而我们却要达成一致,沟通是根本途径。

我们必须理解和掌握IFRS的相关规定,知道如何把国内子公司的报表按IFRS进行编制,并按国际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和调整。

我们还应该向国外审计师询问、了解他们国家的会计、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和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定,并及时更新,作为重点关注。

在本次合作过程中,英国审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就向我们提供了英国会计、审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最新年报审计披露要求,让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关注这些内容、交易和事项。

我们也向他们介绍了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等效以及持续跟进的情况,我们在承做国际业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和能力。

通过邮件、电话的不断交流,我们增进了解,达成更多共识,为后来的复核及审计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标签:;  ;  ;  ;  ;  ;  ;  ;  ;  

我从外国同行那里学到的“审计书”_审计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