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论文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论文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

顾雪 李国金 藏威

(衡水学院体育系 河北衡水 053000)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资源及服务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些供求关系中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的发展相对滞后。在现实多元化条件下满足异质性体育服务需求,分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新方法、新举措,为河北省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思路,试图寻找适合河北省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的创新机制,为河北省公共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服务。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 供给 创新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是国家在体育领域的重要工程,由于其公共性和公益性决定其管理权由政府负责,但目前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和限制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社会公众体育需求日益增长,政府服务相对滞后导致出现低质、低效、低财力、低人力等公共体育服务问题出现,随着社会发展两者矛盾日益突出,迫使政府急需解决和积极完成城市公共服务的改革和创新。

总的来说,《基姆》讲述了“一个白人绅士如何在印度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享受生活。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西方环境中完成的事,却可以在国外做到”。基姆身上聚集了英国人、印度人的特质,让他在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能够自如地生活。

1 结果与分析

1.1 河北省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 河北省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

在书中作者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四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各层级之间由浅入深层层渐进,前面或较低层次的内容包含在后面较高层次的阅读中。基础阅读是根本,我们自出生直到初中毕业这段时间里锻炼的就是基础阅读的技能,扫除字词障碍,明白文本最表面、简单、初层的问题。检视阅读,则是在掌握基础阅读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在一定的时间内系统化略读全书,抓出这本书的重点,学习到书的表象教给你的一切。分析阅读则是运用一定的技巧,追求理解,将所读内容化为自己的阅读。主题阅读是最复杂、最系统化、最主动的阅读,需要阅读多本同一主题的书籍,从各个角度提炼观点,增进认知。

河北省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表现在:财政支持不够;资金投入太少;场地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城市表现的尤为突出,严重阻碍着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1.1.2 体育健身指导情况有待提高

1.1.3 供需结构不合理

河北省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形式与社会需求不平衡,且区域发展也不平衡。没有从公众真正的需求角度出发,没有调查,没有研究,热衷于完成上级硬性指标,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表现出供需结构不合理。

体育健身指导员数量不足,健身指导员实践指导经历较少,相关部门对其组织和管理缺乏。健身指导平台建设处于相对空白阶段,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制定体育健身指导员轮岗制,每年定期对社区社会体育健身提供指导。由于缺乏财力和政策的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事业中去,我省的健身指导体质发展不完善,健身培训与健身指导脱节。

1.2.1 发达国家经验

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评分随时间均有提升,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在干预后第3个月、6个月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山东明确,自2019年起,面向在乡镇基层工作或创业的高校学生,每年遴选1000名基层管理人才、100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基层创新创业人才,纳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库。2019年到2022年,确保每年每个乡镇有两个岗位用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并在“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设立乡村人才专项,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

1.2.2 发达城市经验

政府人力、财力有限,导致城市社会体育公共服务效率偏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及人民群众对于城市公共体育建设的热切需求,最终结果导致供给效率太低,效果不好,政府垄断供给,需求多样化,市场运营没有途径。由于缺乏政府支持,以营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不愿意加入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公共服务产业,导致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滞后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1.2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经验借鉴

本研究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长度为2143 bp的LhsorMYB12基因启动子序列(图6),并将其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拼接(图7),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MG593164)。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内不仅含有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包含多个与光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昼夜节律调控元件和MYB蛋白的识别与结合位点等(表3)。

建立惠民服务平台,提供便捷服务。体育场馆全面向市民开放,鼓励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全面向市民开放,增加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场地需求。建立健身指导平台,每年制定健身指导员轮岗制,定期对群众体育健身进行指导。建立体质测试平台,建设测试网络平台,建立了30多个体质测试点,主动、上门、跟踪服务,开具运动处方,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建立智慧体育平台,提升健身服务科学水平,城市公园、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均可以通过扫二维码了解体育与科技相融合的知识和信息,方便快捷,智能搜索,拓展新思路。

发达国家公共体育服务重视弱势群体利益,非常提倡公平,注重均等。公共服务基础相对完善,形成了多元主体全面供给格局。社会组织以及市场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层级关系明显,形成了多种组织共同作用的局面。在公共服务开发模式上,政府采取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与监督并存的经营模式,允许外资企业、非政府组织介入。扩大资金来源,发动社会团体的力量推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通过文献可以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在公共体育服务实现市场化主要表现在公私合作、凭单制、合同出租等,将政府的执行权与决策权分离,防止腐败,打破市场化行业垄断。政府鼓励非盈利社会公众参与到体育公益事业上来,以弥补市场配置不足,在公共体育服务侮合模式中政府始终担负着最终责任。借鉴经验研究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供给制度不健全;二是城市发展程度不同;三是各级政府职能不清,分工不明,效率低下;四是公共体育服务单一,服务质量不高,资金来源渠道少,政府部门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促进服务社会化,形成产业化;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强化多中心竞争机制,构建诚市公共体育服务评价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及方式。

1.1.4 政府单一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江苏省常州市连续16年获得“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城市”称号,2014—2016年,常州市全面推进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出台《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办法》。政府拿出1500万为城市社区“十分钟健身圈”发放补助;政府拿出1700万为街道、社区健身中心发放补助。常州市90%以上社区完成了“十分钟健身圈”建设,全市市民人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人均面积为2.56m2。建立了500多家体育社团,实施3+2发展模式,每个社区均设群众体育总会、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员委员会、老年人体育协会,每个社区成立两个以上代表各自社区品牌特点的体育协会,实现一区一特色,各社区每年定期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开展各类人群的全民健身比赛。

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国家防总全体会议,研究分析今年汛情旱情形势,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2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创新路径

2.1 供给侧改革抓住三个着力点

第一,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供应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扩大服务供给。第二,通过有序的推进城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建设,来保障和提高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第三,人民有更大的权利自由选择。

2.2 政府财力大力支持

企业不愿出资承办群众体育公益活动,政府部门应加大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社会其他相关体育组织提供生产服务,承接服务,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力,获得社会认可。这样做有利于为政府机构缓解经济和人力方面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市场的主体地位,更加有利于社会体育组织从体制依赖中解脱出来,从活动开展、组织中不断壮大起来,发挥灵活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供给方式,有利于更快实现体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另外,要重视完善购买机制,健全管理机制,推动城市公共体育发展。

2.3 政府适度放权,市场完善资源配置

如何构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自由市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改善供给困境,选择最佳合作运营模式,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出发,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政府下放权利,政府要鼓励更多的民间团体提供服务,有较好的开放的态度。市场完善资源配置,政府从中挑选一些能力强的社会组织进行培育,提高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质量,从而引导体育协会组织探索创新性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2.4 多中心监督,引入问责机制

如果没有衡量标准,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追责层面,会导致政府在供给质量上明显滞后与社会公众的切实需求。由于没有量化的标准,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漏洞问题,我们习惯做好了给奖励,做不好不追责任,所以追责体系有待完善。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面追责体质不完善,没有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将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企业主体等纳入监督主体,努力实现责任追责制。

2.5 供给侧改革,政府主导,部门联合,整个社会积极参与

明确政府主体地位的同时,允许几个决策中心参与决策,引入供给主体参与,缕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建立以城市大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政府、市场和社会为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机制。

提高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必须从政策法规上支持保障、从资金上大力投入、体育指导员指导方面完善管理机制、设施服务进一步提高、国民体质监测定期完成、体育信息服务进一步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适应目前我省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创新机制,促进城市公共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6-18.

[2]肖林鹏,李宗浩.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3]巧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李静,张卫平,沈巧儿.全民共享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困境与优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3-75.

[5]戴永冠,林伟红.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结构及人本思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0):5-10.

[6]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31(2):25-32.

[7]李萍美,许玲.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分析及路径选择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17-22.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4(c)-0174-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2.174

①课题来源: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803040306)。

作者简介: 顾雪(1985,10—),女,汉族,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