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开创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局面论文,科技开发论文,形势论文,方向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初步形成科技开发与产业体系
中国林科院科技开发与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1987年),主要是四技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为主的成果转化阶段,累计签订合同1011项,合同额达642.9万元,各单位收益318万元,自制科技新产品9项。与1980~1983年比较,各项指标均提高了几倍到几十倍,科技与经济结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第二阶段主要是科技产业萌芽阶段(1988~1992年)。其特点是四技服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突出成果组装配套,并起步发展科技产业,累计总产值2810万元,实现利税367万元,营造速生丰产林2.7万亩,还开发20多种新产品和成立了近20个经济实体。第三阶段从1993年开始进入四技服务与产业并重的阶段。这一阶段在实行科研、生产、经营、市场一体化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实体发展到70多个。到1996年止,四年累计完成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216万元,出口创汇125.7万美元。同时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以王涛、张宗和为代表的科研开发人才。
我院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从起步到现在,历经了12个年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总体而言,目前科技产业开发的规模、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水平,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与国家级大院大所的地位不相适应,与“面向、依靠”的科技工作方针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急待解决。
根据国家科委、林业部和我院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作为全国院所改革试点单位,必须加大“结构调整、人才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力度,把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依靠、面向”和“攀高峰”的科技工作方针,努力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抓住机遇,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多种产权形式与经营方式并存的、产权明晰、结构优化、制度创新、高效运作的科技开发与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增强我院的综合实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初步建成五大支柱产业,十大骨干企业,二十个拳头产品。到2000年,产值达2亿元, 利润30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主要从事开发与产业的研究所人均年利润1万元,公益型研究所人均年利润4千元。到2010年,全院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科技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突出重点,理顺关系, 提高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的总体水平。要集中力量,加速骨干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针对目前科技开发实体小、多、弱、散的状况,着力调整结构和布局,选择几个能支撑全院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的拳头产品,创名优品牌,进而形成支柱产业,特别要把高新技术产品列为重中之重。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全院形成科学研究、开发与产业、科技管理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2)贯彻“稳放”方针,实现人才分流。“九五”期间, 要求院属营林性质的研究所专门从事产业建设(包括科技企业内)的科技人员数占全所科技人员总数的20~30%;工业性研究所占50%左右;以中试为主的林业实验中心逐步向企业化转制,逐步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新型科技企业。全院到2000年从事推广与开发和产业建设的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左右。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全面、 协调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林地资源、区位等综合优势,实现科技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包括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调整的方向是:巩固以营林为基础的第一产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积极鼓励和发展以技术推广服务、后勤服务、森林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资源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
(4)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从实际出发, 拓宽视野,既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又不放弃发展非林产业的机遇,运用灵活多样的经营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大高新技术在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中的比重,特别是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有新的突破,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科技开发与产业建设上新水平
1.从源头抓起,促进研究—推广与开发—产业化直接面向市场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实验室的成果只是完成了从科研到生产的第一步,不经过中试和工业化试验阶段,科研成果只能停留在“样品”和“展品”上,难以形成商品和现实的生产力。而要完成转化的全过程,社会有责任,科技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知识再生产和知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任。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学科技术带头人要从研究、开发、产业、市场的大循环中去定位,从源头开始,从订计划时开始,就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化四个层次上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安排,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2.确立全方位开发战略,主动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面向社会
(1)坚持面向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必须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优势产品、名牌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锡山市林洲干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唐灵牌”干燥雾化机三大系列,16个产品已占领全国30%的市场,还远销日本、美国、泰国、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主动适应市场,并用质量、信誉和服务赢得用户和效益。
(2)坚持面向企业。企业是技术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以多种形式与企业结合,包括项目合作、联合开发、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要走产学研和林科教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产业化来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和经济实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坚持面向社会。大量事实表明,要取得社会的支持, 必须确保技术的质量和成熟度,搞好科技服务,提高社会信誉和市场占有率。王涛同志的ABT系列产品的开发,已在我国80 %县(市)进行了推广应用,形成了科研、推广、咨询、销售的服务网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3.拓宽领域,为林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林科院作为林业科研的国家队,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国家林业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关键性、综合性的重大科技任务,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工作;二是为国有大中型林业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服务;三是继续鼓励到山区、沙区开展以“四技”为主的科技服务;四是抓好以林化、木工两个国家工程中心的龙头带动;五是立足自身优势,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4.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队伍。我院的改革与发展既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也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开发队伍和管理队伍,从目前实际出发,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要制定有关政策和相应配套措施,支持、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投身于科技开发和科技产业。在提拔使用、职务晋升、奖励升级、进修培养等方面,科技开发人员要与研究人员一视同仁,并给予适当倾斜;在专业职务评定上实行指标单列,并制定相应的专业职务标准及评审办法;要建立优秀科技开发工作者评选制度,对在科技开发与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要重视人才培训,建立科技开发人员岗位培训制度,鼓励、支持开发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总之,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宽松环境,为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空间,使他们在科技开发的舞台上大显身手,把我院产业开发推向新的阶段。
5.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很大成绩,合作研究课题90多个,支持资金2035万美元,800余人次出国考察、培训,访问和进修,并与50 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双边、多边合作,特别是利用国际竹藤组织在我国设立总部的契机,促进我国竹藤研究与开发。要进一步用好我院的进出口经营权,组织新产品的出口,同时输出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要努力创造条件,在国外建厂,或与外企、港澳台合作,实行跨国、跨区经营,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要有针对性的引进国外智力,充实开发队伍。
三、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开发体制和运行机制
1.转制改组,建立高效运作的科技开发体制
(1)在“一所两制”的基础上,逐步向“一院两制”过渡。 长期以来,我院及各所基本上实行单一科研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速实现“一所两制”的步伐,工业性研究所要首先实行“一所两制”,并作好转制的准备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营林性研究所也要根据自身特点逐步试行。在“一所两制”的基础上推进“一院两制”。
(2)对现有经济实体要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组合。 经过清理整顿,全院从现有的70多个实体中保留30个左右,各所(中心)大体只保留1~2个经济实体,集中力量形成拳头产品和规模效益。各级职能部门的实体应坚决予以撤消,今后不得参与经营活动。京区和京外所(中心)要尽快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统筹财政收支,有效利用各类资金。
(3)坚持“抓大放小”,实行强强联合。 要集中力量抓好院属骨干企业,按“公司法”和“三改一加强”的精神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放活”小企业,采取改制、联合、兼并划转、承包、租赁、委托管理、合资嫁接、破产出售等多种形式来处理。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在改制时应优先采用股份合作制。联合的方式可采取强强联合,也可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实行跨部门、跨地区联合。
(4)组建院科技开发集团公司。 为了逐步向“一院两制”的体制过渡,必须着手组建中国林科院科技开发集团公司。要充分发挥我院的综合优势,按股份制模式,首先建立一个具有高效益拳头产品的母体公司,或成为有调控能力的资产经营型公司。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规范各级管理层次和法人行为。要求公司在1~3年内实现全成本核算,从获得的经济效益中支付工资和奖金以及其他福利费用。
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实行企业转制改组过程中, 一要做好资产评估工作。资产评估的程序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参照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办发〔1996〕6 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二要做好产权界定工作,界定产权按国科发《产权界定办法》办理,既不能让国有、集体资产流失,也不能一平二调;三是及时收缴产权转让的收入,单独列帐,合理使用。
2.转换机制,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科技开发的要求
(1)经营机制。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 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一是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科研机构中属于“放开一片”的部分,要积极试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选择一批有条件的经济实体进行试点,严格按股份制企业的有关规定,组织结构,明确股权设置以及分配方式等。二是承包经营制。在推进公司制改组的同时,对部分企业进一步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标承包和风险抵押。坚持“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分成、欠收自补、风险抵押、自贷自还”的原则。坚决杜绝“包盈不包亏”、“以包代管”等现象。三是目标责任制、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形式。
(2)管理机制。按“事企分开”的原则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管理要做到数量化、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条件和工资奖金与绩效挂钩的“四定一挂”管理办法。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可专设管理及技术奖励股(一般不超过技术股的40%),以发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用人机制。新的人事制度要充分体现约束与激励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对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行聘用制、招聘制。对企业员工实行按需设岗、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劳动合同制。科技企业的富余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鼓励科研与产业系统人员之间的合理流动。
(4)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化资源配置。科技成果可作价入股,按股分红。国家已作出规定,高新技术的入股比例最高可达35%。对其它的先进适用技术,一般不得低于10%。对科技人员的创收,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分配办法,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不得低于40%。
(5)市场营销机制。要充分利用区位和信息, 扩大多方面的联系渠道,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营销队伍应以科技人员为主,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中的骨干作用。营销人员的报酬应与销售业绩(包括贷款回笼率)挂钩,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力争到2000年初步建立一支以科技人员为骨干的高水平的营销队伍。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院所文化,使之成为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的精神支柱
1.大力弘扬敬业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林业科技工作者如果不在第一线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只是坐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坐而论道,是难以搞好科技开发和办好产业的。要进一步发扬敬业和创业精神,积极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到实践中去,到科研、生产第一线去建功立业。今后要把深入第一线的时间,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指标。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院所文化,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
2.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我院在科技开发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科技开发的效果。为此,我们要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所文化,激励人们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献身科学,团结奋斗,共同推进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各级领导不仅要敢于管理,而且要善于做人的工作,因势利导,按照人的主体意识,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把“关心人”看成是获得效益最大的投资。总之,我们要把人管好、用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把科技开发和产业建设推向前进。
3.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当前,要联系我院科技开发工作的实际,借鉴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和做法,以思想文化建设为载体,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院所文化活动,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科教兴林和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要克服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等错误观点,树立讲政治、讲正气、顾全大局、积极奉献的思想情操,用社会主义文化去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通过深化改革,要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鼓励平等竞争,双向选择,使各方面的人才都能施展才华,找准位置。我们不仅要有一批著名的科学家,也要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只有扎扎实实地建设好这两支队伍,才能把我院科研、开发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1997年12月3日在中国林科院第三次科技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