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方法: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围绕科室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投票打分确定这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过统筹分析制作了查检表对活动前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现状问题进行查检分析,确定真因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活动后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1.9%提升到95.1%,目标达成率112.6%,进步率32.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细化并完善了管腔器械清洗流程,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153-03
管腔器械是指含有管腔,其直径≥2mm,且其腔体中的任何一点距其与外界相通的开口处的距离≤其内直径的1500倍的器械[1]。美国AAMI ST79、CDC消毒灭菌指南和WHO感染控制指南中均明确指出医疗器械上任何污染物的存在都会起到保护微生物的作用,阻碍消毒灭菌介质与器械表面的有效接触,从而影响灭菌质量[2]。因此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是确保其灭菌合格的前提保障,由于管腔器械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清洗难度大,如何保证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更值得考究。针对这一问题我科与2016年11月7日—2017年5月31日开展了主题为“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的品管圈活动,效果显著,现具体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1.1 纳入标准
采用目测或带光源的放大镜进行检查,清洗后的管腔器械表面及肉眼可见腔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及锈斑[3],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确定为清洗质量合格。
1.1.1 ATP荧光测试值<100。
1.1.2 蛋白残留测试阴性。
1.2 对象对照组
改善前用ATP荧光测试和蛋白残留测试等方法对清洗后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抽样检测,在488个查检样本中有137个清洗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1.9%;改善后用相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抽样检测,在576个查检样本中有28个清洗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仅为95.1%,二者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组圈
活动开展前组建了一只品质团队,通过投票打分确定了圈名和圈徽,圈名“腔心圈”,具体含义是我们用心关注管腔器械的清洗,以高度责任心执行规范的管腔器械清洗流程。圈徽寓示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心脏,工作再平凡也阻挡不了我们天使般的热情,每个人手牵手团结一心、脚踏实地保证管腔器械清洗质量。
2.2主题选定
召开圈会,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围绕科室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共提出四个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应用评价表根据领导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选题评价,采取 5、3、1 打分标准进行打分,选“提高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2.3 计划拟定
根据“5W2H”拟定活动计划,活动期为2016年11月7日—2017年5月31日,确保各环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4 现状把握
通过仔细考究我们发现开展活动前管腔器械的流程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进一步改善的需要。为了准确了解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现状我们通过统筹分析制作了查检表,遵循三现原则进行查检汇总,在488个查检样本中有137个清洗质量不合格,合格率仅为71.9%。通过绘制柏拉图明确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为:(1)清洗用具使用不当(2)拆卸不到位(3)预处理不到位。
2.5 目标设定
准确的运用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00%计算出目标值为91.4%。
2.6 解析
召开圈会,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三个改善重点,分别从人、物、法、环四个方面认真剖析原因,制作要因评价表,全体圈员按5、3、1评分法进行打分,根据80/20原则要因评价打分结果36分以上的确定为要因。将要因评价表打分后确定的要因作为查检项目绘制查检表,再次进行查检汇总,绘制真因验证柏拉图,确定本次活动的真因为:(1)缺乏正确的拆卸指南(2)对预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3)管道刷规格不全(4)未明确管道刷的使用原则。
2.7 对策拟定
针对四个真因进行对策拟定,制作对策拟定评分汇总表,全体圈员运用评价法就每一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进行对策评价,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总分为135分;根据“80/20” 原则,分数在108分以上选为实施对策,分别为:(1)制作管腔器械拆卸流程并全员培训;(2)制作并发放管腔器械预处理小贴士;(3)配齐管道刷并制作管道刷选择提示标识;(4)针对管道刷使用原则进行操作培训考核。
2.8 实施与检讨:
2.8.1对策一 制作管腔器械拆卸流程并全员培训,真因为缺乏正确的拆卸指南,对策内容:(1)统计拆卸方法缺失的管腔器械种类(2)向器械供应商索要说明书,根据说明书指导进行正确拆卸(3)制作管腔器械拆卸流程并进行全员培训考核。
2.8.2对策二 制作并发放管腔器械预处理小贴士,真因为对预处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策内容:(1)将预处理的重要性及简单可行的预处理方法做成“小贴士”(2)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对外发放“小贴士”(3)追踪观察预处理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8.3对策三 配齐管道刷并制作管道刷选择提示标识,真因为管道刷规格不全,对策内容:(1)收集科室所涉及的管腔器械规格型号(包括管径大小、长度)(2)配齐管道刷的规格型号(3)制作管道刷选择提示标识(4)督促员工正确选择相匹配的管道刷进行刷洗。
2.8.4对策四 针对管道刷使用原则进行操作培训考核,真因为未明确规定管道刷的使用原则,对策内容:(1)规范管道刷的使用原则(2)制作管道刷选择与使用温馨提示(3)组织管道刷使用操作培训并考核(4)进一步监督员工正确使用管道刷。
2.9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策的有效实施拆卸准确率已由78.7%上升至100%,提高了27.1%;预处理依从性由68.4%上升到92.6%,提高了35.4%;管道刷种类由原来的4种增加至9种,增加120%;管道刷使用正确率由77.1%上升至97.9%,上升了27%。
3.结果
3.1 改善后管腔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1.9%提升到95.1%。
3.2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值数据 -改善前数据×100%=118.9%,进步率=改善后数据 - 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32.3%.
3.3 细化并完善了管腔器械清洗流程,流程更具指引性和可操作性。印发了“管腔器械预处理小贴士”、“管道刷选择与使用温馨提示”,为同行提高相应的操作指导。
3.4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
4.讨论
4.1 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出版了相关专著。
4.2 品管圈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良好载体,已不断深入到科室管理细节中,它与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并具有代表性,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是消毒灭菌的重要环节,是灭菌成功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避免因使用不合格的灭菌物品,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明显改善了问题,同时建立标准流程。
4.3 使圈员能够统一学习并开拓圈员的思维,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圈员能积极融入在科室的各项活动中,使科内充满活力,更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在往后的发展中,我们还将细化分工,落实到人,对质控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深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流程。
开展品管圈活动利于判断性思维的提高,品管圈是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每个成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学习才能发现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因此,整个过程中每个成员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团队整体归纳、总结,这有助于判断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现主要问题,然后通过 PDCA 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武爱,巩玉秀,钱黎明,冯秀兰,李六亿,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6.
[2]刘雷,杨彬,董非,孟蔚,李子尧,田忠梅,崔树玉.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快速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年第32卷第4期.
[3]孙艳红.管腔器械清洗与保养[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器械论文; 质量论文; 管道论文; 对策论文; 合格率论文; 品管论文; 流程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