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_农产品论文

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_农产品论文

国家为何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产品论文,布局论文,优势论文,区域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部2月12日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区,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

我国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村劳动力富余,农业生产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的回旋余地很大,具有典型的大国效应,有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和条件。比如,我国的高油大豆这几年进口数量增多,实际上我国东北地区发展高油大豆的自然资源很好,有不少含油率与国外相当的品种。去年东北1000万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区平均亩产174公斤,高于美国大豆的单产水平;含油率提高1到1.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价格开始回升。去年的大豆进口量开始减少了,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近几年,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小而全、大而全”和结构雷同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优质专用品种生产还比较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还未形成,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把由过去主要抓产品和产业发展为主,转向在继续抓产品和产业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这是我国农业发展重点的一次重大调整。这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结构雷同的问题,发挥各地资源和区域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格局,也有利于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参与竞争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主产区受国际市场冲击最大。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增加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收入。通过优势区域布局,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后,能够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机会。

从各国情况来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产业带,如其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国的60%。法国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率先走向农业现代化。

相关链接

农业部划定35个农产品优势区域

农业部12日发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规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有关负责人说,这11类优势农产品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优势产区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

联系电话:0451-5399093

标签:;  ;  ;  

国家为什么要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