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共青团建设思想研究_政治文化论文

胡耀邦共青团建设思想研究_政治文化论文

胡耀邦共青团建设思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胡耀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5)03-0005-13

       胡耀邦光辉的一生,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设紧密相连。他1929年仅14岁就秘密加入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团区委委员,继而任少共湘东南特委技术书记、湘赣省儿童局局长;1934年任少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委员及组织部长、宣传部长;1936年中共中央决定改造共青团后,任西北青年救国会候补执行委员;1939年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并作为青年团界政协委员出席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从1952年起,长期主持团中央工作,先后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处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胡耀邦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此期间始终记挂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多次出席团的重要会议,经常会见团的干部和青年,从未间断对共青团的热情关心、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历览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史,胡耀邦是担任共青团最高领导时间最长、贡献最大、最受全国各族青年拥戴的一位杰出领导者。尤其是主持团中央工作期间,他创造性地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创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共青团工作最富成效、最为活跃的辉煌时期,并且积累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共青团建设思想。

       一、坚持团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在共青团的建设中,胡耀邦一直致力于把共青团建设成为政治上先进、组织上密切联系群众的青年组织,把坚持先进性和加强同青年群众的密切联系,列为增强共青团战斗力的两个基本条件。

       什么是团的先进性?胡耀邦指出:“共青团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保证党的绝对领导,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在组织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阶级路线,经常保持自己队伍的纯洁性。”[1]

       为什么要坚持团的先进性?胡耀邦有很深刻的论述:“我们青年团要团结教育青年一代,就必须首先把先进青年组织起来,经过他们去影响青年群众中的中间和落后部分。”“毛主席说,群众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怎样在汪洋大海中做工作呢?首先要在群众里找到依靠,就是说要找先进分子、积极分子。一切工作都要贯彻依靠先进部分带动落后部分,如果我们在群众中没有依靠,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软弱无力,感到孤单。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群众里有一批思想上走在前面的人作依靠,去向广大青年做思想工作,正气就可以发扬,邪气就可以克服。”[2]

       怎样保持团的先进性?胡耀邦认为,首先是要保证团员的质量。他认为:“共青团的先进性,最经常、最直接、最大量地还要从共青团员的身上体现出来。群众常常根据团员的思想和行动表现来看待团的组织。”[3]因此,要使团员懂得“青年团不是一个什么随随便便的团体,青年团乃是中国青年的先进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助手。既然青年团是这样性质的组织,就不是随便怎样的人都可以做青年团员。当一个青年团员,必须是党的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必须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决而积极的战士。必须是青年群众的朋友和模范。”[4]其次要在组织上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团内的教育和监督。团的组织生活的内容,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学习和讨论党的重大政策,讨论国内外大事,讨论本单位的工作,提出各种有益的批评和建议,提高团员的思想水平;第二,讨论青年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密切团组织同团外青年的联系;第三,讨论团员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的问题,开展团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团内的团结。

       共青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二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胡耀邦有个辩证的论断:先进性就在于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能够带动群众共同前进。因而,他在坚持团的先进性的同时,总是指导全团要注重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密切团和青年群众的关系,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团结全国各族青年的核心。1957年,他在青年团三大的工作报告中专讲一题“巩固和扩大全国青年的大团结”。对青年团和团外青年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提出青年团应该是青年群众的兄弟和朋友,要善于同团外青年合作共事,并特别指出要加强各民族青年的友谊和团结,巩固和扩大各民族青年间和各民族青年内部的团结;要尊重信仰宗教青年的宗教感情,同他们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要加强和归国华侨青年的团结,使他们从青年团员身上感受到兄弟姐妹般的温暖。1964年共青团九大,他从更高的意义上提出:“密切联系青年群众,对共青团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每个团的干部,每个共青团员,都必须关心青年、接近青年、了解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做青年的知心朋友。”[5]

       二、贯彻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

       1953年,胡耀邦在他主持召开的青年团二大会议上,宣告“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有广大群众基础的青年团”,并对今后团的组织工作,提出“采取巩固地向前发展的方针”。他指出:“巩固地发展并不是停止发展……在那些尚无团的组织或团的组织较小的地方必须继续发展团的组织。就是在那些团员数目已经占青年比例较大的地方,对那些符合入团条件而自动要求入团的先进青年,仍应吸收让他们入团”。但这种发展应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他进而对如何巩固团的组织,指出:“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来巩固。这就是,要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大力培养干部,健全基层组织,增强团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及对某些涣散的组织做必要的整理。”[6]

       在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大的工作报告中,胡耀邦对巩固与发展的关系,作了深一层的论述。他说:“在已经有了相当大量的团员的情况下,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发展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青年团是一个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青年团员在青年中必须有一定的数量。但是,仅有庞大的数量,而没有一定的质量,是不能在青年中发挥先进作用的。”[7]到1964年,胡耀邦进一步指出:“团的巩固工作应当和团的发展工作相结合。共青团是一个有年龄限制的组织,应当是一池活水,每年有一批超龄团员离团,每年吸收一批先进青年入团,才能保持它的青年组织的特点。”[8]

       在正确处理团的巩固与发展的关系中,胡耀邦还关注到团员数量占青年数量的比例问题,他在1961年1月9日团中央常委扩大会上提出:“团员与青年究竟保持怎样的比例才算合理,也要加以研究。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任何比例,都是一门学问,军队党团员正确的比例,经过了十几年才定下来。我们团也是一样,多了就不是核心,少了也形不成核心。”他继而探讨地提出:“现在农村一般只占百分之十五六,恐怕少了一点。中学是否搞到百分之三十?大学是否最高搞到百分之六十?”由此,他认为“团员在青年中究竟应该占多大比例,要细心地摸,要多方面考虑。要分别不同系统摸,今年可能研究不清楚,明年继续研究。”[9]随后,他在1961年团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农村团员占青年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五,还是百分之三十,提出要再研究一下。[10]胡耀邦提出的这个比例问题,是正确处理团的巩固与发展的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仍须继续研究。

       三、引导青年善于学习

       胡耀邦对青年的学习有着特别的关心,在他主政团中央召开的第一次会议——1952年9月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上,就鲜明地提出“组织团员努力学习和带领青年群众学习”是共青团特别突出的任务。当他讲到青年的学习时,前面更不惜笔墨地连加三个副词:更加、特别、突出,告诉青年人:“现在为什么强调学习成为中国青年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务呢?这就是因为我们祖国已转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青年要能够名副其实地站在祖国建设的前列,首先必须明白,建设不能只靠勇敢和热情,还要靠更多的知识。”[11]他告诉各级团的干部:共青团要关心青年进步、成长,就是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共青团对青年学习的引导,胡耀邦更深一层关注的是如何善于学习。在1953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二大的工作报告中,他就提出了应当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关于学什么,胡耀邦认为:“学习有政治和业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没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就不能建设;没有一定的政治的认识,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我国青年应该善于学习,善于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向老一辈人学习。我们应该有决心把前人的一切劳动经验继承下来,把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吸取过来,并且有勇气担当起继往开来的伟大任务。”[12]

       在学习政治方面,他认为首先重要的是在青年中间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传播共产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还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质。引导青年通过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

       在业务学习方面,他勉励青年人,要做“有高度政治觉悟、有文化修养和精通生产技能的人”。他说,又红又专的口号“反映了历史对我们这一代青年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同时掌握起来。有了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就好比添了两个翅膀一样,能够振翼高飞,鹏程万里,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13]当我国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胡耀邦迅即向广大青年提出向现代文化科学技术进军的专召。他高瞻远瞩,告诉青年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原子时代,世界科学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就要掌握现代最新的、最复杂的、最高级的科学技术。”“向文化进军、向科学进军是落在我们这一代青年身上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任务。”他还鼓励各行各业的青年“把自己培养成为精通本行的专家”。[14]胡耀邦对“文革”时期广大青年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荒废痛心不已,“文革”结束,他在1980年立即提出“在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中,受害最大和最深的是青年一代,要弥补他们文化科学知识上的损失。希望科协协同教育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用心研究这个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提高技术,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合四个现代化需要的一代新人。”[15]

       关于怎样学,胡耀邦对在业青年,极力提倡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他热情鼓励青年热爱自己的岗位,努力立足本职岗位,边做边学,勤学苦练,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能把工作和学习对立起来,不能把学习文化和学习技术割裂开来。他还引述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的讲述引导青年:“应当这样定下自己学习的全部任务,使青年每天在任何乡村、任何城市里,都能实际解决公共劳动中的某种任务,哪怕是最微小、最平常的任务。”他还希望青年人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能够拿出一半以上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告诫青年人“在青年时期不抓学习,这是最大的浪费”,要做时间的主人。为此,他要求各级团的组织应该满腔热忱地关心青年的业余学习,培养青年钻研科学技术的兴趣,主动协同文化教育部门,逐步地在城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业余教育体系。[16]

       他同某些反对青年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反,总是热情地鼓励青年在本职岗位上顽强学习钻研,争取成为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和专家。他说:“我国不仅需要千千万万个精通高级的科学技术的人才;不仅需要某种专家和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几千种专家和专门人才。我们许多同志都怀着宏大的志向,想把自己培养成为精通本行的专家,这是很好的,这正是我们党和国家所殷切希望的。”[7]

       四、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

       在共青团工作中,胡耀邦极为重视青年一代的教育,要求全团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思想教育的特殊重要意义。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自觉的建设者,要达到这个目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倦地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可以这样说,宣传教育工作是团的工作灵魂。”他认为青年的成长不应当是自发的,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引导和教育。青年劳动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提高,正是进行教育的结果。他一再强调,把青年教育好是青年团的一项极光荣的任务,在团的一切工作中都要鲜明地贯穿着教育的观点。[18]

       什么是青年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呢?胡耀邦在1963年谈开展学习雷锋运动时指出,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青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主要是引导和帮助青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是不断提高青年的革命精神,主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培养无产阶级的品德和风格,充分发挥革命的主观能动作用。[19]

       胡耀邦认为,做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把握青年的特点。青年富有敏感性,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只要宣传教育工作做得好,他们是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积极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但青年人又比较幼稚,也容易受旧的影响,所以不能放松教育引导。对青年只要求他们发挥作用而不教育,或者教育方法不适当,都是不对的。[20]

       关于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胡耀邦历来倡导要坚持疏导的方针,反对堵塞的方针。他说:“疏和导的方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针。我们要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又疏又导。疏通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讲求实效。”[21]

       总览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青年团在教育青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青年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展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学习雷锋等活动,生动活泼效果好。胡耀邦在《把团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实际更生动》、《中国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把青年的无产阶级觉悟提高到新的高度——谈广泛开展学习雷锋运动的深远意义》、《为我国青年革命化而斗争》等著名文章和报告中,对青年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任务、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历“文革”十年动乱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胡耀邦关于教育青年的思想有许多新的发展,其要点有:

       1.强调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十分注意对青年进行理想教育,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建国一百年内分三步的现实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使理想教育落实到实处。

       2.强调要引导青年奋发图强,脚踏实地,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功立业,防止青年人陷于目光短浅或者好高骛远的境地。他要求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要发扬青年的积极因素,不要助长他们弱点的发展。

       3.强调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精神文明建设。他倡导开展的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活动,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的一项与时俱进的重要活动。

       4.强调要回到引导的办法上来。他针对“四人帮”对青年施行镇压的办法、收买的办法,指出:“教育革命的办法,不是压,不是抓,应该是引导两个字。”“引导”比“教育”更精确,意义更宽,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22]

       5.强调寓教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之中,要求共青团每年抓几件有影响的活动。例如,他建议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采集草籽树种,支援甘肃建设”的活动,目的不仅是对发展西北地区的一种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爱国采种活动。[23]

       五、调动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

       新中国进入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胡耀邦就十分重视调动青年在建设祖国中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在建设祖国中的突击队作用。他多次明确地说:“过去几十年的革命只有两个字,叫做‘解放’,今后的一切也是两个字,叫做‘建设’。”因此青年团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国家建设的任务展开。[24]

       在1953年青年团二大的工作报告中,胡耀邦以《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为题,号召青年:“伟大祖国的建设,为我国人民和青年开辟了无限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做新中国的积极建设者,我们要做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儿女,贡献出我们全部力量、全部智慧,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25]在1954年纪念五四运动三十五周年大会上,胡耀邦又以《立志做社会主义的积极建设者保卫者》为题,鼓励青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任务已摆在全国人民面前,我们青年为这个伟大事业所鼓舞,提出了‘一切为着社会主义’的口号。”“我们要努力做到,哪里有青年团员,哪里就活跃,就有火一样的劳动热情,就有克服困难的勇士,就有团结友爱的集体。”[26]

       为此胡耀邦总是鼓励各条战线的青年要积极劳动,也告诫青年:“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抱怎样的态度,是测量青年有无革命觉悟和觉悟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尺度。”[27]勉励各行各业的青年:“凡是有益的劳动都是光荣的事业,我们应当热爱自己的岗位。只要对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那么,在任何岗位上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都可以达到前人所没有达到过的成就,因而造福于社会。”[28]

       为了在各项建设任务中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青年的突击作用。胡耀邦不倦地到基层组织中去总结推广发挥青年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除了动员团员和青年在同成年人一道干中起积极作用,他还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围绕经济建设、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例如: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青年服务队、青年志愿垦荒队和青年技术革新小组,营造青年林,种植青年试验田,承担青年工程,开展“比学赶帮”活动,表彰青年积极分子。还在1955年和1958年召开了两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青年团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表彰的青年积极分子,如“走在时间前面”的王崇伦,“增产节约标兵”马恒昌,革新钻头的倪志福,创造“细纱工作法”的郝建秀,“青年鲁班”李瑞环,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张百发,技术革新能手王林鹤,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知识青年徐建春、邢燕子、侯隽,等等,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十分珍视这些先进人物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要求《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以大量篇幅宣传介绍这些先进人物,作为榜样去影响带动广大青年。在这些活动中,他的指导思想是:不能把青年的积极性发挥出来,青年团就无所谓成绩,就得打个问号。他还为开展团在经济建设中的活动确立了如下原则:1.根据生产需要;2.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3.取得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支持;4.爱护青年的积极性;5.注意劳逸结合。

       胡耀邦对“文革”十年浩劫造成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极为痛心。“文革”结束刚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他在1978年北京市东城区青年纪念五四运动五十九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响亮地发出进行新长征的号召。他说:我们党现在把新时期的总任务叫做新的长征。老的长征,叫北上抗日,或者叫做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的长征叫做实现四个现代化,或者说是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老长征的雄心壮志,就是毛主席讲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新长征应该是“不入世界前列非好汉”。1978年10月召开的共青团十大,就是在胡耀邦的指导下,将工作报告的主题定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随即在全国青年中兴起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的热潮。

       六、正确看待青年,关心青年特殊利益

       胡耀邦洞察青年的特点,一以贯之地相信青年,爱护青年,关心青年的特殊利益和需求,并在长期的青年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科学论断。

       他总是高度赞誉青年积极,热情,对新鲜事物最为敏感,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许多青年还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是一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他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曾满怀深情地说:“我对青年抱有特殊的亲近感。这当然不仅是因为我同其他年长者一样,都是由青年过来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一生中,从事青年工作的时间长达二十年。长期的经验,使我相信这样一个真理,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主宰者。”[29]他对青年的赞誉是有其科学依据的:1.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中最富有朝气的、极其活跃生动的力量;2.青年们蕴藏着无限的智慧,是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主要源泉;3.在中国共产党培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能够敏锐地感受新鲜事物,勇于追求祖国的社会主义的美好前程。

       他总是要求共青团充分认识广大青年是一支可以信任和可以依靠的力量,要把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如果不能把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挥出来,共青团领导机关的所谓成绩,可就得要打个问号了。他在党的八大的大会发言中特别指出:“青年有着旺盛的精力,有着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而且青年时期又是思想上矛盾最多的时期,少年没有发生的问题,他们可能发生,成年人已经解决的问题,他们还没有解决。正因为这样,青年团就不能用一般化的办法去带领青年,就要创造一些适合青年特点的方法,去发挥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30]

       他总是热情关心青年的特殊利益和需求。要求各级团的组织在引导青年服从人民整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代表青年的合理要求和正当利益。他强调:“青年团应该充分注意青年的特殊要求,组织青年的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以及经常关心青年的生活与休息。”[31]他对有些团的组织拿出大量时间和人力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学校去,到街道去,到青年的家庭里,到运动场上,到俱乐部里去,了解青年在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怎样休息,了解他的痛痒的工作,极力赞赏,并在全团大力提倡。[32]

       他总是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极力倡导:“我们的新社会一定要创造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就是人人都要热爱青年、少年和儿童”,“我们各级领导同志、教育家、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应该拿出最大的热情,关怀学生和青年一代”。[33]他还勉励青年同志胜过老一辈,并将“老一辈把青年人超过自己,当作一生中最大的愉快;而年轻的同志,把学习老一辈、超过老一辈,看作是历史赋予的最大责任”,概括为社会主义新老关系中最高尚的一种精神文明。

       他总是从爱护出发力主要正确地对待青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时候,社会上有人把经历十年动乱的青年叫做“荒废的一代”。他明确地表示不赞成,认为“文革”中的许多青年没有读到书,这是事实,但这不是全部的事实,他们经历了社会的大动乱,取得了两方面的经验,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应该怎么防止,正确的应该怎么发扬,这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虽然从读书这方面讲是有荒废,但就政治经验来说,是丰富了。他还指出,有的同志看到一个青年犯了错误后,从此认为这个人不好。这是一种用固定的观点看人。犯了错误,一旦觉悟了,改正了,可能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可能学到比任何时候都多的东西。

       他在相信、关心、爱护青年的同时,从来不隐讳青年自身的弱点,总是从爱护的前提出发指出不足,提出要求。他认为:“青年人很可爱,他们本质上很纯洁,很有朝气,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但人是在青年时期,一般说来,却比较幼稚,容易上当。所以,要好好地爱护青年,很好地培养他们。……我们要像培育鲜花似地爱护他们,可是不能无原则地吹捧他们,不能迎合一部分青年中的错误思想倾向和低级情趣。”[34]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地同自己的弱点、缺点作斗争。

       七、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

       毛泽东1953年关于“青年团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当中要有青年团的独立工作”的指示,胡耀邦在贯彻执行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独立活动。他认为,团的工作不要光写在纸上,不要坐而论道,要搞活动,通过活动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发挥青年的力量;通过活动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活动提高团干部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他总是这样开导团的干部:搞工作就要搞出点生气来,青年团不搞活动就没有生气。你们只搞宣传还不行,还要搞有影响的活动。

       在开展团的活动中,他十分注意体现青年特点的青年化,反对“成人化”。为此,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职业青年的特点,精心组织各种适合工业青年、农业青年、服务业青年、青年学生的活动形式。他把根据青年特点开展活动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作为保持青年团组织密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措施。他鲜明地指出:团的工作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青年的需要出发,适应广大青年的要求。他经常批评不善于按照青年的特点、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

       基于这样的理念,胡耀邦主政团中央期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独立活动多种多样,有声有色。其中有围绕经济建设的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年监督岗活动,“立足本职岗位创一流成绩”活动,“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活动,承包青年工程活动,“为重点建设立功赛”活动,青年植树造林活动,青年志愿垦荒队活动,知识青年回乡务农活动等;有围绕技术革新的“向科学技术进军”活动,创造发明兴趣小组活动,“五小(小革新、小创造、小窍门、小发明、小建议)竞赛活动”等;有围绕思想道德建设的青年服务队活动,文明生产岗活动,共产主义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等;还有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开展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胡耀邦很善于运用一些简明、生动、激励人心的口号鼓舞青年,引导青年。如:“为社会主义建设立新功”,“思想是解放牌,决心是无敌牌,干劲是永久牌”(借用当年的解放牌汽车、无敌牌牙粉、永久牌自行车的名牌效应),“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写,见后进就帮”,“勇敢加技术,干劲加钻劲”,“又红又专,又干又钻”等。

       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仍在继续关心着共青团的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共青团开展的“采种支甘”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

       八、健全基层团的组织

       在共青团的自身建设中,如何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是胡耀邦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说:“基层组织最经常最直接地联系着广大青年群众。党委和上级团委向团员和青年提出的一切指示、号召、计划,都要通过基层组织去实现。”

       怎样把基层组织建设好?胡耀邦认为:“健全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核心。这是一个关系到基层组织领导权究竟在谁手里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挑选那些成分好、思想好、作风好、热心为青年办事的年轻党员和团员担任团支部的领导工作。”他还提出:“各级团组织都要重视培养提拔年轻干部的工作,应当选拔那些思想作风好、肯干、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不断充实团的各级领导机关。”[35]

       为了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他非常重视对团员的教育,要求团的基层组织以“作一个青年团员的全部条件去教育广大团员,提高广大团员的觉悟水平,以增强青年团的战斗力。”他指出:对团员的教育,必须与每个时期国家和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必须与不同岗位上的团员的具体任务相结合;必须不断了解团员的思想情况和基层组织的实际问题,深入细致地帮助解决。他主张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用团员群众创造的经验来教育团员,他还提出,团课在很多地方行之有效,应总结成功经验,根据可能条件,加以推广。[36]

       为了健全和加强基层组织,他充分肯定来自基层的创造四好团支部活动的经验,并要求各系统各方面团的组织,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扎实开展。四好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好,“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活动开展好,组织生活健全好,联系群众作风好。他说:“实践证明,创造四好团支部活动,大大地活跃了团的生活,加强了团与青年的联系,提高了团的战斗力,是加强团的建设,带动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37]为了动员全团都来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工作,胡耀邦提出了“六级办支部”的号召。他在1956年南昌十二省市团委书记会上提出:“从明年起我们要六级办支部,就是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公社、大队六级各办一个,书记带头,一年为期,每期办好一个。”他说:“明年冬天如果真正办好了,全国加起来就有6万个好的团支部,我们的阵地就不是‘星星之火’了,而是‘满天星’了。如果真正办好了,我们的感性知识就丰富了,说话也有根据了。这是一个好事情,这样做可以督促我们的干部联系群众,熟悉事物。这个方针要定下来。”

       胡耀邦很注意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提出六级办支部书记要带头,自己是团中央第一书记当然要带头。经与北京团市委研究,选定北京大学中文系59级一班团支部作为他办支部的点,并亲自同该支部的书记和委员谈工作,交朋友。他认真了解全班同学都来自什么地方以及他们对国内、国际大事的认识情况。鼓励大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把知识学得更好。他还特意找班上两位学习尖子交谈,鼓励他们说:“事实将证明你们的道路是正确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同这个支部联系交谈就有四次,还同这个团支部的干部和同学经常有书信往来。1964年,当该团支部的同学即将毕业时,他还亲自会见全班的38位同学,一一询问他们的就业情况,讲自己的历史,勉励他们要磨炼,告诉他们:“为人民服务是人生的最大乐趣。”[38]

       九、少年先锋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胡耀邦在领导共青团的工作中,对少年儿童工作,对少先队的发展与建设,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当他还在读高小的时候,就担任过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1930年15岁他投身革命队伍,首先做的就是湘赣特委儿童局工作,担任过湘赣省儿童局局长。1934年他担任少共中央秘书长时还兼任儿童局刊物《时刻准备着》主编。1952年他主持团中央书记处工作以后,对少年儿童教育和少先队工作,更是长期地倾注满腔热情,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任务。

       胡耀邦著名的“三支队伍”的思想,深刻地论证了少先队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说:“在我们的国家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各样的队伍。”“第一支是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是领导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锋队。第二支是我们战斗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应该是一支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突击队。第三支就是你们的少年先锋队。你们这支队伍,我想应该是一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积极进行准备的预备队。”[39]

       他在领导和谋划团的工作中,在深入基层视察和调查研究时,总是把少年儿童教育和少先队工作列为一项内容,强调“这是共青团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团的各级组织都要重视和关心少先队的工作。”[40]

       他极力推崇爱护儿童、教育儿童是共产主义美德,把少年儿童教育好是共产主义根本事业之一,并为少先队工作规范了培养少年儿童的方针和方法。他说:“我们的方针,就是要将今天的儿童教育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健全体魄的新型人物。”“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把今天的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健壮、活泼、勇敢、诚实的新一代。”这个“五爱”方针,为新中国少年儿童教育指明了方向,不但一直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传播到社会各界,成为了全社会的道德目标。

       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方法,他提出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坚持长期、正面教育;二是善于发挥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认为,少先队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但方法途径不同,学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少先队则是通过自己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受到启蒙和教育。为此,他给少先队提出的要求是“把少年儿童带领得勇敢活泼些”。[41]

       他非常重视学校教师和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中的作用。他说:“在培养少年儿童的高尚事业中,教师和辅导员同志们担负着光荣的责任。他们应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根据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条件,耐心地丰富少年儿童的知识,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做他们的良好榜样,教养少年儿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团的组织应该关心小学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支持和表扬他们的成绩,帮助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42]

       十、团的工作方法和团的作风

       “工作方针定了以后,方法就有决定意义了。”胡耀邦的这一论述,道出了讲究工作方法的必要。他还指出:“方法老是不对,就可以导向、可以演变成为方向性错误。”[43]

       1956年他在党的八大的大会发言中,庄重宣称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个半问题,一个问题是指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青年团。半个问题是指我们才初步找到了一些按照青年特点进行工作的方法。可见胡耀邦对工作方法问题何等重视。此后,他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为解决后半个问题继续探索,创造了一系列团的工作方法。

       他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团的工作中,倡导青年团要善于代表和维护广大青年的利益;倡导青年团要适应青年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年身心的活动;倡导青年团在引导青年的工作中要贯彻说服教育、积极引导的原则,反对用强迫命令的办法来“完成任务”,反对向青年说假话。

       他提出的一般号召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团的干部要多作调查,要亲自调查。他说:“一般号召是必要的,但是作了一般号召之后,要坚持着进行个别的具体的指导。这就是说,我们要搞调查研究,从指导、帮助和检查他们的工作中去发现问题,集中起来,然后加以提炼 ,发出号召。当然,由于情况不同,要求也不能强求一律。如此无限循环,会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我们要养成这么一种习惯。”[44]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经常到全国各地作深入的调查。他还引用古文向团干部讲述亲自调查的重要性。他说:“苏东坡写过一篇《石钟山记 》,这篇文章就出在江西湖口,其中有一句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回答是不可以。”他由此评说过去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虽然有调查,但粗枝大叶。讲自己的调查比较实在,是因为我是亲自考察的。[45]他还为采用这种方法,总结了六条好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活更实在;可以更广泛、更实在地联系广大青少年群众;可以深刻地体会和解决青年的各种要求;可以有效地学到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可以使我们的号召和计划更正确、更落实,少犯错误;可以更好地作出榜样,树立团的好作风。

       他提倡团干部开展工作要有两套办法。他说:“一套办法是‘蹲点’和‘跑圈’,深入调查情况,总结工作经验,但只是‘蹲点’还不够,还应该‘跑圈’到各处检查工作。另一套办法是‘抓’和‘推’,要善于发现先进,抓住典型经验,通过会议、观摩等各种方式进行推广。不断抓典型,推广典型经验,这样一抓一推,推了再抓,反复循环,就能够有效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胡耀邦很善于发现典型、运用典型推动团的工作,并对此总结了经验,他说:“团的各方面工作都有很多典型,问题是我们要去勤找。造林有好几种类型,如河南沙丘地的造林,等等。一个问题又有好几种典型。但是,找到典型以后,还需要加以总结,要上升为经验。有了典型还需要加工。总结以后,就要推广。如果有了典型,又总结了,那我们开大会、小会,就不会陷于只是一般号召了。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我们只是一般号召呢?就是用典型来说服人,来带动人。有了典型,我们心中就有了数,就可以把我们的工作要求放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

       胡耀邦对团的作风建设极为关注,1952年到团中央担任书记之初,就提出作风问题对于团的工作好坏有极大的意义。他还根据团的干部流动快、新手多的特点,不断强调要训练和培养团干部的好作风。他说:“搞好作风很重要。白纸上要画画,一开始就把它画好。‘新官’上任,一开始就要把风气带好。”“党经常教导我们,共青团一定要树立一种好的作风,把广大青年的风气带好。作风是一种无声的号召,无形的精神力量。”[46]

       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团风呢?胡耀邦根据他长期的思考和总结,在共青团九大的工作报告中,将团的作风概括为“朝气蓬勃,实事求是”八个大字,并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朝气蓬勃就是要有勇于跟困难作斗争的革命干劲。朝气蓬勃就是要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问题,有负责精神和创造精神。朝气蓬勃就是要有努力学习、永不自满的精神。他进而指出:朝气蓬勃必须建立在踏踏实实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必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从实际出发,不蛮干,不乱干,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就是工作要扎扎实实,具有革命的坚持性,多做打基础的工作,讲究工作实效。他号召全团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好作风。[47]

       胡耀邦倡导的八字团风,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团的干部和青年,已成为共青团的一个光荣传统。如今,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也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这八个大字奉为校训,并镌刻于校园两块巨大的校训石上,勉励一代代青年学子。

       十一、团的干部队伍建设

       胡耀邦一来到团中央就关注到团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在1953年青年团二大的工作报告中,他就提出了培养和选拔团干部的任务,要求团的干部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通晓自己部门的业务,懂得根据自己所在部门的具体条件进行团的工作。

       在团的干部队伍建设中,胡耀邦最为重视的是团干部的作风。他循循告诫团的干部:“青年看团员,团员看干部。干部要作为团员和青年的表率。”他还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向团干部提出“干、看、读、想、写”的五字法。他说,干就是要努力工作;看就是要经常到下面去,到青年中去,看一看,问一问;读就是要抓紧时间读书,有计划地读书;想就是要思考问题;写就是要随时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习心得写下来。[48]

       他对团干部的爱护和培养还贯穿于严格的要求之中,经常告诫团干部要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的毛病和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性,要求团干部做到四无:一无个人主义,二无骄傲,三无空谈清谈说大话,四无懒惰。[49]他说:“我们认为,对年轻干部要求得严些,只有好处没有害处。钢铁是高温炼成的,绝不是用‘温情’揉成的。我们相信,每一个决心把自己锻炼成为忠于人民的钢铁般干部的人,是会欢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50]

       他对团干部的训练极为重视,在他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1957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大前为书记)期间,一直兼任中央团校校长,指导团校教育的正规化发展,指导团校的共青团工作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经常到团校作报告,同学员座谈。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各省、市、自治区的团校都纷纷建立,形成了全国分级培训的团干部教育网。他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他热情支持学院的发展,并应学院之请,亲笔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题写校名。

       全团干部深为感动且难以忘怀的是,胡耀邦离开团中央担任党中央领导人(1977年党的十一大当选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98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党的十二大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对共青团和团的干部仍一往情深,不间断地继续关怀和指导。“文革”结束后的共青团十大,从筹备到召开都得到胡耀邦的亲切关怀。我十分有幸在参与共青团十大的筹备工作中,就曾两次聆听他的指导讲话:一次是1978年5月6日《在共青团省、市、自治区委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一次是1978年10月28日《在新老团干见面会上的讲话》。这两次讲话,都充满了对新时期新一代团干部的亲切关怀之情,并以“老干见新干,革命比比看”鼓励新一代团的干部。至今我还精心保存着这两个讲话的记录稿。共青团十大以后,1981年10月7日他还专门把团中央主要领导人约集到中南海作长篇谈话,他亲切地告诉新一届团中央的领导人,要使我国青年向四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目标前进,走在前头,靠什么?这就想到青年团,团中央是头。团的组织要一级一级地带,首先团中央要做出好的样子来。“政治上很坚强,行动上做榜样”。这个勉励精句,就是这次谈话时提出的。他鼓励大家要亲自动手,要自己带头钻研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首长当官,秘书办事,这个行吗?青年团要带头革除这个恶习。他勉励大家勤奋工作,刻苦读书。你们年轻,不要把自己的优势浪费掉。凡是有成就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是不会舒舒服服的。[51]

       1982年召开的共青团十一大,在团章的修改中增加一章“团的干部”,这在以往的团章里是没有的。在团章中增加“第六章团的干部”,就是胡耀邦提议并在他的指导下写进去的。他尤其关心这一章的第二十七条对团干部提出的要求。那时我参加共青团十一大的筹备工作,担任团章修改组副组长,我们曾经起草了一个初稿,他看了以后提出要重写。在党中央书记处讨论团十一大文件的会上,他说:团的干部这一章没有写出党对年轻干部的特殊要求。我们党要求团干部要具有那么一种风格,那么一种品德,比如团的干部一定要朝气蓬勃,刻苦学习,有专业知识,不要当官做老爷,要联系群众。这五条要写清楚。继而他又逐条作了论述。根据胡耀邦的指导意见,团章修改组再次作了修改。共青团十一大通过的团章中的第五章第二十七条,对团干部提出了五个“努力做到”的要求:

       (一)政治上要坚强。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

       (二)学习要刻苦。带头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工作要勤奋。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勤于思考,创新。自己动手,多干实事,知难而进,积极主动地在青年中开展工作。

       (四)作风要扎实。朝气蓬勃,实事求是,敢想敢干,讲究实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经常同青年谈心,做知心朋友,不沾染官僚习气。

       (五)品德要高尚。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团结同志,公道正派,诚实谦虚,有自我批评精神。

       这五条要求,充分体现了胡耀邦的团建思想,其内容几乎都是引自他的论述。

       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对团干部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还贯穿于他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他勉励共青团十一大选出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全体委员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他说:“你们的身上肩负着双重任务,第一重任务,你们要带领、团结和教育团员、青年,站在四个现代化的前列英勇奋斗。还有一重任务,就是你们要准备接替老一辈,把我们党和毛主席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每个年轻的干部,不管你在哪一条战线上,都要充分理解这个双重任务。”他殷切期望青年同志超过老一辈,并谆谆教导青年同志要时时刻刻同自己的弱点、缺点作斗争。他说:“青年人中有两个带着普遍性的弱点,一个叫抓不紧自己,一个叫瞧不起群众……青年人有股闯劲,什么都不怕,敢说,敢干,这是好的。但是一定要防止对自己抓不紧,对别人瞧不起。”[52]我当时是共青团十一大大会秘书处文件组组长,有幸聆听了这一个多小时激情洋溢的讲话。这一席充满期望与勉励的教导,至今仍魅力四射,被一代代团的干部和青年引为座右铭。

       十二、党的领导是团的生命线

       胡耀邦在长期领导全团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保证党的领导,将其列为青年团工作中最主要和最重大的事情。他的指导思想是:“党的领导是团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久经考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青年运动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党,才能对我国青年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才能给我国青年最好的关怀和教育。共青团保证党的绝对领导,就是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团员和青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积极参加中心工作,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斗争。同时,要注意结合中心工作,建立和健全团的经常工作,按照青年特点,开展一些独立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团成为党的忠实助手。”[53]

       共青团怎样保证党的领导?他从实践中总结了四条经验:第一,要认真地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并把这些方针政策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保证党的领导。第二,不要过分强调团的领导,而要切切实实地尊重各地党委的领导。上级团委必须顾及各地的全面情况,切不可抛开各个地区的特点,向下级团委提出自己的主观空想的硬性的千篇一律的工作指示,相反地,上级团委应该要经常监督下级团委切实贯彻当地党委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领导。第三,每个团委要切实服从党委的整个工作部署,特别要服从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党委的整个意图下,参照上级团委的工作方向,提出团的切实可行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工作上保证党的领导。第四,团委不懂得的东西,要随时向党委请示,对于某些地方和某些部门可能发生的缺点和错误,要采用积极的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办法,在党的领导下协助党去克服它。[54]

       在保证党对团的领导中,他针对有的团组织重视了服从党的领导却忽略了团的系统工作的现象,辩证地阐明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他说:“一方面青年团不要脱离各级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孤立地强调团组织的特殊任务,以及过分地强调团的垂直领导;另一方面,为了切实地完成党和同级党委交给团组织的任务,使团真正成为党团结教育青年的亲密助手,各级团委应当在党委的监督和指导下有系统地建立自己的经常的工作,而不要撇开团的组织,放弃团在广大青年群众中的活动。”①他要求各级团委注意建立经常工作,加强系统领导,很好地把党的中心工作和团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他说:“如果不依靠党的领导,青年团的一切工作就都不能够搞好。但是依靠党的领导绝不是不要团的系统工作了,也不是机械地抄袭党的一切工作方式,而应当在党的领导下建立青年团的独立的活动,以根据青年特点,采用适合青年的方法团结广大青年群众跟着党前进。”[55]

       如何正确处理服从党的领导和发挥团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关系,他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青年团要像地球,既要围绕太阳公转,又要自转。公转就是服从党的领导和党的中心工作,自转就是积极主动地开展有益于青年“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独立活动和工作,发挥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公转和自转结合起来,缺一不可。[56]

       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继续关心着党和团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他主持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在党的章程修改中增添了一章党和共青团的关系。这是共青团前所未有的荣誉。在党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他还用较长篇幅对此作了论述:“我国现在有两亿青年,他们是各项事业中最活跃的力量,党要进一步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支持它按照青年的特点进行工作。使它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57]

       结论:胡耀邦关于共青团建设的思想,非常丰富。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回答了“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团”和“团应当怎样进行工作”两大关系团的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探索和揭示了共青团的运行规律,奠定了共青团学的理论基础,并丰富了党的建设学说中党和共青团的关系理论,是共青团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胡耀邦团建思想,历久弥新,对当今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努力学习和弘扬胡耀邦的团建思想,是共青团对胡耀邦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收稿日期]2015-05-04

标签:;  ;  ;  ;  

胡耀邦共青团建设思想研究_政治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