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模式&以甘肃省酒泉地区为例_绿洲论文

绿洲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模式&以甘肃省酒泉地区为例_绿洲论文

绿洲型城镇体系的空间组织格局——以甘肃省酒泉地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酒泉论文,甘肃省论文,为例论文,绿洲论文,城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酒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接过渡地带,南北两山或高寒或干旱,城镇发展的条件极为严酷,唯走廊绿洲区土地肥沃,又有祁连山雪水灌溉,因而镶嵌在瀚海戈壁中的一块块绿洲,便成为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城镇作为人口、生产、生活等要素的高度集合体,它的发展集中体现了特定地域人类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时空发展特征[1]。

1 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特征

1.1 疏密相间、反差极大的空间密度组织

酒泉地区地域辽阔,国土总面积19.1万km[2], 相当于山东省的面积,但绝大多数土地为沙漠、戈壁与石质山地,绿洲面积0.965万km[2],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区内人口、产业、 居民点等要素主要集中在绿洲内。全区现辖3市、4县、13个建制镇(非县城镇)、72个乡,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城市化水平较高,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95年酒泉地区为33.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17%)10个百分点以上,高出同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地区(12.19%)、武威地区(11.62%)20个百分点以上[2],城镇体系表现出疏密相间、 反差极大的空间分布特征(表1)。人们经常用“地广人稀”来概括其区域特征, 但这仅仅表征的是行政区参照系上的一般表象,很难诠释产业活动和居民点分布的实际内涵。作为一类特殊的人文活动空间,它既不同于平原地区的普遍性稠密,也不同于典型山区的普遍性稀疏,而是被大范围稀疏区包围的斑状稠密区,且疏、密区之间缺少过渡。就绿洲内的要素密度而言,决不亚于东部大部分省区,且拓展生存空间的难度大,因为一旦超出绿洲的边界,便意味着打破绿洲—沙漠(戈壁)的动态平衡关系,其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原有生存空间的萎缩甚至消失。

1.2 “团块—轴向”的空间网络组织

1.2.1 “团块”组织 绿洲是在干旱自然环境下, 由外部的地表、地下水或其径流的输入所形成的。干旱区特有的水资源及水系分布特征,决定了绿洲的位置及承载量,进而制约着城镇的区位指向和空间网络组织。从宏观上讲,受绿洲斑状分布特征的影响,走廊区域城镇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团块聚集特征,其中较大的团块有:讨赖河、洪水河等冲积而成的酒泉绿洲(扇形地绿洲)和金塔绿洲(干三角绿洲)团块,分别以酒泉市和金塔镇为核心,周围聚集着西洞、总寨、金佛寺、中东、大庄等城镇,城镇密度大,空间网络完善;石油河、白杨河绿洲团块,以玉门市为核心,吸引着赤金、清泉等乡镇;由昌马河冲积而成的玉门绿洲(扇形地绿洲)团块,以玉门镇为核心,包括下西号、黄闸湾、柳河、河东、布隆吉、三道沟等乡镇;由疏勒河冲积而成的踏实绿洲和双塔绿洲(沿河绿洲)团块,以安西县渊泉镇为核心,包括环城、瓜州、南岔、踏实等乡镇在内;由党河冲积而成的敦煌绿洲团块,以敦煌市为核心,包括七里镇、肃州、扬家桥、孟家桥、三危、五墩、吕家堡等乡镇在内,形成区域城镇体系网络;由黑河冲积而成的鼎新绿洲(沿河绿洲),以鼎新镇为核心,联系着天仓、双城、芨芨等乡镇。这些绿洲团块中,稳定性最好的是“扇形地绿洲”,最差的是“干三角绿洲”。

表1 酒泉地区人口和城镇分布密度[3]

Tab.1 The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town in Jiuquan

prefenture

项目

酒泉地区 酒泉市 玉门市 敦煌市 金塔县 安西县

总人口(万人)

84.78 30.45 18.62 12.21 13.10

7.16

城镇个数(个)

21

5 4 2 3 3

土地面积(万km[2]) 19.10

0.33

1.35 3.12

1.88

2.41

人口密度(人/km[2]) 4.43 92.27 13.79 3.91

6.97

2.97

城镇密度(个/万km[2])1.09 15.15

2.96 0.65

1.66

1.25

绿洲面积(万km[2])

0.96

0.11

0.36 0.19

0.18

0.12

绿洲人口密度(人/km[2]) 9.11 284.58 51.15 63.26 73.18 59.17

绿洲城镇密度(个/万km[2])2.17 46.73 10.99 10.36 16.76 24.79

1.2.2 “轴向”组织 (1 )以交通干线为轴。 兰新铁路和国道312(甘新公路)东西横贯全境,沿线汇集了清水、金佛寺、西洞、 酒泉等11座城镇,占走廊绿洲区城镇总数的60%以上;215和313国道将敦煌、七里镇、渊泉镇连接起来;省道214线是酒泉与金塔、 鼎新等城镇联系的纽带。从全区来看,初步形成以东西两端的枢纽城市——酒泉市和敦煌市为节点,沿交通干支线延伸的“轴向”城镇体系网络。(2 )以河流为轴。酒泉地区深居内陆,流域均属内河流域,因而除走廊北山的柳园镇和马鬃山镇外,其余各城镇均以黑河、疏勒河(包括党河)为主轴展布,表现出强烈的“亲水性”。

从微观上讲,由于各绿洲均位于山前洪积扇的前缘,河流出山口后,大多呈扇状向外散流,致使分布在绿洲上的渠系(尤其是干渠)、公路网,也表现出明显的“扇形结构”特征。水系的分离造成绿洲及其附属物的分离,而贯穿全境的铁路、国道又恰好将绿洲城镇一个个串联起来,形成特有的“团块—轴向”空间网络组织。

1.3 相对松散的空间相互作用

城镇体系内各城镇间相互联系的强化及网络功能作用的加强,是城镇体系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酒泉地区城镇疏密分布和团块聚集的特征,导致城镇间的相互作用也表现出特有的个性:在同一团块内,城镇间相互作用较强,而不同的城镇团块间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表2)。 因为一块块绿洲往往被大面积的戈壁、沙漠所分割,形成不连续地域。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低,造成不同团块城镇间竖向行政联系多,横向经济联系少。同时,城镇地位与规模不协调,如作为全区政治、文化、交通和经济中心的酒泉市,著名旅游城市和全区西部中心城市敦煌市,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非农业人口仅分别为7.9万人和4.3万人,再如鼎新镇,是包括天仓、双城、芨芨、鼎新四乡镇在内的中心,又是联系航天城的门户,其非农业人口尚不足1000人,其规模均明显偏小,城镇的中心功能和群体效应未能有效发挥,也造成了城镇间相互作用的弱化。更主要的是由于地区绝大多数城镇是建立在农业优势基础上的,现代产业及其分工较弱,致使城镇的辐射、吸引力往往局限在同一片绿洲内。玉门市、酒泉市及嘉峪关市(地级市)等拥有专门化工业部门的城市,与其它城镇间的作用量较大。

表2 酒泉地区主要城镇相互作用量

Tab.2 The quantity of interaction of the major towns in

Jiuquan prefecture

城 镇 敦煌市 党城湾镇 博罗转井镇 柳园镇 渊泉镇

敦煌市- 1.77

2.07 3.356.08

党城湾镇-0.57 0.110.20

博罗转井镇 -

0.110.19

柳园镇 - 4.31

渊泉镇 -

玉门市

玉门镇

金塔镇

酒泉市

嘉峪关市

合 计

29.8 3.99

4.26 13.527.9

排 序 6

10 9 8

7

城 镇 玉门市 玉门镇 金塔镇 酒泉市 嘉峪关市

敦煌市7.850.680.522.25 4.91

党城湾镇

0.600.040.050.23 0.42

博罗转井镇 0.590.040.050.22 0.42

柳园镇2.440.240.180.96 1.89

渊泉镇7.520.930.482.71 5.55

玉门市- 33.732.6

416.00

1651.1

玉门镇- 0.836.75 17.54

金塔镇- 86.8 73.13

酒泉市- 3217.2

嘉峪关市 -

合 计

2153 255 19437344972.1

排 序3

4

5

21

注:两城镇间的距离以公路里程为准

2 城镇体系空间组织格局

酒泉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特征,反映出自然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环境)对城镇发展的制约。未来城镇发展,应紧密结合地区实际,扬长避短,以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调整为契机,强化各级中心城镇的功能,依托中心城镇,点面结合,形成不同的城镇经济区。

2.1 水资源要支持重点城镇的发展

水是绿洲的命脉,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绿洲经济发展的关键。酒泉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对城镇发展的制约较大。走廊境内与城镇密切相关的黑河水系平均水量为13.229亿m[3](含黑河干流常年引水0.9亿m[3]),总引水率和总量净利用率分别为98.34%和48.96%, 远景可达103.79%和61.62%;疏勒河水系平均水量为15.632亿m[3], 总引水率和总量净利用率分别为71.31%和38.30%,远景可达105.70%和67.84%。总体而言,水资源尚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据陈昌毓等人的研究[4],两大水系中,酒泉、金塔、安西绿洲的实际水资源孕育现有绿洲尚有一定盈余,这些绿洲面积还可扩大5386.7~46355.3hm[2],玉门绿洲的实际水资源基本能保证现有绿洲稳定存在对水分的需求(表3)。

表3 酒泉地区各绿洲水资源及面积

Tab.3 The water resources and area of the oases in Jiuquan

prefecture

境内实有年径流量实际年灌溉水量现有绿洲面积

(亿m[3])

(亿m[3]) (hm[2])

酒泉绿洲 8.8219 4.4110

10.73

金塔绿洲 7.6800 3.30244.65

玉门绿洲 6.4400 2.70486.25

安西绿洲 5.5830 2.34493.57

敦煌绿洲 3.5950 1.50992.34

适宜绿洲面积

(亿m[3])

酒泉绿洲

11.84

金塔绿洲7.16

玉门绿洲6.18

安西绿洲5.02

敦煌绿洲3.19

注:该表所列绿洲面积与表1所列绿洲面积有一定出入, 但并不影响结论

酒泉绿洲目前拥有30万人口,酒泉市是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西峰、泉湖、果园等乡镇的非农化程度高,城乡互动机制已基本建立,且与嘉峪关市(地级市)的相互作用强,因而可适当扩大规模,发展为中等城市。玉门市所在的绿洲由于水资源有限,且污染严重,对城镇发展的约束较强。敦煌绿洲水资源尚有盈余,敦煌市现状人口仅4万余人,未来可发展为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 玉门镇所在的绿洲是全区水土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目前全绿洲仅有10万人,疏勒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工程准备开垦耕地5.33万hm[2],移民20万人。 玉门镇位置适中,腹地范围广阔,可发展为10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2.2 建立多核心的空间组织格局

方案一:双核心结构。即以酒泉市和敦煌市为核心,组建区域城镇体系。其理由是:

(1)从历史渊源看,酒泉地区历来存在着东西两大核心。 自西汉置酒泉郡和敦煌郡以来,西半部分以敦煌为中心,管辖着昌马河以西的疏勒河、党河流域;东半部分以酒泉为核心管辖昌马河以东的讨赖河、黑河流域,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唐朝瓜州(即安西渊泉)设置后才略有变动,但并没有动摇酒泉和敦煌的核心地位。(2)从现状联系看, 以敦煌、渊泉、柳园为结点,以312、215、313 国道为纽带而形成的三角形框架,仍是西半部最密切、最稳定的城镇体系网络。其中柳园镇是敦煌市游客中转的咽喉,也是出入境货物最主要的中转站,渊泉镇是敦煌和柳园的东出口。敦煌与安西、肃北、阿克塞之间也存在着良好的互补性:敦煌和安西是两大牧业县(肃北和阿克塞)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供应地,而两大牧业县的矿产资源和畜牧产品又为敦煌和安西发展加工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敦煌和安西同处于以石窟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圈内。以敦煌为核心构建城镇体系,可以凭借其知名度和响应力加快外来资金的注入,并将各县经济纳入统一的分工体系中,使分散的南北山区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体,农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将敦煌南湖、阿克塞多坝沟、肃北盐池湾、安西踏实等集镇转化为建制镇,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对于东半部分而言,由于有较密的路网和城镇间已形成的分工,尤其是酒泉市、玉门市和嘉峪关市之间存在的较强的互补联带效应,因而以酒泉市为核心组建城镇体系,可以加速两个工业城市单一职能的转变,同时依靠其扩散的工业技术和产品,推动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城镇体系更加完整。

方案二:三核心结构。即以酒泉、玉门市、敦煌市为东、中、西核心,构建城镇体系。其理由主要是:(1)对于干旱区而言,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使河流的上下游之间、上游绿洲和下游绿洲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也更为复杂。因此同一绿洲上的各种联系往往会打破行政界线的约束,形成以绿洲为基础的城镇经济区。(2 )酒泉地区东西跨度很大,城镇体系相对松散,因而有必要弥补这一缺陷。(3)从现实考虑,存在着组建三核心的可能。东区酒泉绿洲、 金塔绿洲同属讨赖河流域,酒泉市与其周围的城镇间保持着相对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西部钢城”嘉峪关市相距仅20km,客观上构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强化的“复合城市”,使酒泉市作为东部区域核心的功能大大增强;中部区域包括玉门市和安西县的东部,是未来的城镇经济区,玉门市为目前全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虽然未来发展的潜力不会很大,但玉门镇的迅速发展为本区域注入了活力,并将与玉门市一起,共同构成中部区域的双中心:第一,随着玉门油田的日渐枯竭及部分要素向玉门镇的转移,玉门镇成为区域核心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日渐加大。第二,玉门镇现为疏勒河农业开发指挥部驻地,根据疏勒河流域移民综合开发计划,移民主要集中在昌马灌区、花海灌区和双塔灌区,20万移民产生的共振连锁效应,必然要形成新的城镇,玉门镇在酒泉地区非建制镇中规模最大,发展基础较好,无疑是最理想的城镇生长点。第三,随着玉门东镇(铁路车站型城镇)大部分铁路服务设施迁入嘉峪关市,玉门东镇实际上已被纳入到东区城镇经济区。与此同时,位于同一绿洲(昌马绿洲)的三道沟、布隆吉、河东等乡镇,在玉门镇的吸引下进入中部城镇网络;西区包括敦煌市、安西县西部及肃北、阿克塞。随着肃州乡政府迁往市郊后,敦煌市实质上形成由七里镇、肃州乡和沙州镇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城市,以其为核心组织区域城镇体系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相比较而言,第一方案总体上注重历史沿革,而第二方案更符合国土开发和城镇体系发展要求。

收稿日期:99—03—11;修回日期:99—08—23

标签:;  ;  ;  ;  

绿洲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模式&以甘肃省酒泉地区为例_绿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