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与效果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_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风险与效应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问卷调查论文,效应论文,风险论文,制度论文,公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积极有效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保障政治民主和公共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关键措施,是现代审计的标志性特征。我国自2002年颁布《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以及效应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审计公告风险以及效应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充分发挥其效用提供指导。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是指政府或国家审计机关主动或依据相对人的申请向社会公开,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和利益相关者知晓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经济组织审计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国务院于2002年批准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2003年12月12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第1号,即《审计署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物审计结果的公告》。截至2009年9月底,审计署共发布了44个审计结果公告。从综合审计报告到专项审计报告的公开,审计结果的公开变得越来越频繁,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不断加深。审计结果的披露,对于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机关形象,提高公众知情权以及促进政治文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审计公告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会导致各种风险,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为了解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效应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充分发挥其效用提供指导。

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共分为审计公告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办法四个部分,总共50个问题,包括单选、多选以及填空三种形式。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发放初始时间为2008年11月20日,回收截止时间为2009年1月25日。发放问卷共15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996份,回收率为66.4%,这些有效问答的996人就构成了本调查研究的分析样本。以下将对调查的关于审计公告制度风险以及效应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和分析,进而对如何防范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提高审计公告制度的效用提出若干建议。

审计公告制度风险以及效应调查分析

(一)审计公告制度风险调查分析

在996个样本中,有936人对审计公告可能产生何种风险进行了回答,983人对审计公告可能产生风险的程度进行了选择。调查结果(见表一)显示,社会公众认为审计结果披露可能导致的审计风险依次为:误解性风险—理解性风险—安全性风险—独立性风险—诉讼等其他风险,且大部分人都认为产生上述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如何防范审计结果披露后可能引起的各种风险是一个关键问题。

表一 风险种类以及程度调查结果

(二)审计公告效应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二)显示,审计结果的对外公布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机关形象、促进政治文明以及提高社会公众知情权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审计公告制度的确立,传递了审计质量,审计独立性,民主法制进程和服务于公众,公众参与的信号,实质上是在倡导民主社会应有的公开文化。敢于公卉,显示的是充分的自信心和高尚的道德水准,不仅是树立审计机关的权威性,而且是在树立政府的形象与信誉。但相对于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政治文明以及提升审计机关形象而言,社会公众认为审计公告对提高人民知情权所起的作用不大。

表二 审计公告效用调查结果

审计公告的风险以及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结果公告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维护国家审计机关的权威性、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政治文明、提升民众知情权,做不好就会使审计机关陷入被动,遭受公告风险引致的不利后果。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考察各因素对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以及效应的影响程度,以便为后期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审计公告质量高、社会公众对其关注程度高,则审计公告风险小;对审计公告作用越了解,阻碍因素越多,则风险越大。

分析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形成和使用过程,公告风险主要包含保密性风险、独立性风险、理解性风险。社会公众认为已公布的审计结果质量越高,则越认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产生审计公告的风险可能性越小。自审计公告制度实施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经常关注政府审计结果的社会公众也知道目前并未出现过社会媒体热炒使得社会公众质疑已披露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性。因此,笔者认为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关注度越高,质量认同度越高,则审计公告风险越小。公开是限制行政的一种手段,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切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是在阴暗的角落里干出来的。对审计公告作用越了解,则清楚地知道其功能是为了揭示被审计单位的违纪违法活动。被审计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想尽各种办法阻止审计结果的公开,审计结果披露的阻碍因素则会越多,即独立性风险变高,由此可知审计公告风险越大。

假设2:对审计公告包括整改情况关注度高、认为法律效力大以及公告的必要性大,则审计效用越大;经常听到政府审计负面信息则认为公告制度产生的效用越小。

审计公告制度本身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鞭策,一种监督,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压力。审计公告制度建立以后,客观上增强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也对推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社会公众认为审计结果公告的必要性大、关注程度高,更能有效监督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越能够产生效用;当然,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审计公告具备的法律效力越大,效用则越明显。信息公开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有效程序。如果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后还是经常听到政府审计的负面信息,则社会公众必然会对审计公告这种程序的有效性产生质疑。

(二)统计模型

以下是我们的统计模型

因变量:j=1,审计公告产生风险的可能性,问卷调查中选择答案非常大为5,大为4,一般为3,小为2,非常小为1;j=2,审计公告总效用,为审计公告制度对提高人民知情权、提高审计质量和扩大审计影响、促进政治文明、提高审计机关形象四种效用的加权平均值。问卷调查中选择答案完全有作用为4,起很大作用为3,起一定作用为2,起少许作用为1,完全不起作用为0。

自变量:X1=是否经常听到政府审计的负面信息,若经常听到为1,其他为0;X2=整改情况关注度,全部为4,绝大多数为3,一半为2,极少数为1,都没有为0;X3=对审计公告的关注度,所有都关注为2,大部分关注为1,其他为0;X4=审计法律效力,很大为3,一般为2,很小为1,其他为0;X5=阻碍审计公告的因素个数;X6=审计公告质量,真实性与内容符合性的加权平均值;X7=对审计公告作用的理解程度,完全了解为4,大部分了解为3,基本了解为2,少部分了解为1,完全不了解为0;X8=披露的必要性,完全必要为3,一定必要为2,视情而定为1,其他为0。

(三)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三为有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公众认为审计公告制度产生的风险的可能性处于一个比较高的程度,而对于审计公告效应平均值达到2.1338,基本上处于起一定作用和起很大作用之间。对于目前审计公告的质量,社会公众认识比较一致,基本处于中上水平;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必要性的有着较高的需求,且需求程度差异较小;对审计公告作用了解程度偏低,认识程度深浅差异也比较大。

2.审计公告风险以及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三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四Modell是审计公告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即假设1的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到,首先,审计公告质量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只有审计公告质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次,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作用的了解程度以及阻碍因素个数与审计公告风险呈正相关,且估计的参数值较高、显著性强。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政府审计负面信息频率越低则认为审计公告风险越低。由此可见,假设1除了审计公告质量与风险呈负相关的假设未成立外,其余部分都成立。

表四Model2是审计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即假设2的检验。首先,审计公告的法律效力、披露的必要性、总体关注度以及整改情况关注度与审计公告效用成正相关,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总体关注度、审计公告质量、审计公告具有的法律效力以及披露的必要性的估计参数较大,对审计公告效用有较大的影响。其次,听取政府审计负面信息频率与审计公告效应呈负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另外,社会公众对审计公告作用的了解程度与审计公告所能取得的效用呈负相关,或许是因为对审计公告作用了解程度高的人对整个审计公告都很了解,但公告制度实行这么多年以来还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审计公告的效应反而持怀疑态度。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假设2成立。

注:***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四 风险以及效应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的方式,研究了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效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审计结果披露会导致多种风险,且导致风险的可能性处于较高水平;审计公告制度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机关形象、促进政治文明都能够起到较大作用,但对于提高民众自身知情权,社会公众认为其作用不大。通过对审计公告风险以及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到审计公告质量、法律效力、公告必要性、社会公众关注程度以及理解程度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到审计结果披露的风险以及效应,为降低审计风险,进一步发挥审计公告制度的效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修改现有法律体系,提高审计结果披露程度;广泛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审计公告关注度;完善结果披露程序,提高审计结果披露的及时性;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促使审计公告内容更具针对性:建立问责机制,保证整改措施得到具体落实;规范公告内容以及形式,降低理解性风险;建立应对审计结果引发争议的措施,降低公告风险;提高审计机关自身能力,降低检查风险。

标签:;  ;  ;  ;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与效果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