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直线的截分及其关系: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模型
赵学清
(上海警备区 杨浦第四退休干部休养所,上海 200433)
摘 要: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关系可以用三条直线——社会生产资料线、社会成员线和社会总产品线的截分及其相互关系来进行抽象的直观的描述。社会生产资料线就是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的量,社会成员线截分为全体劳动者和全体不能劳动的社会成员,社会总产品线截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料(社会扣除1)和生活资料(社会扣除2与全体劳动者按劳分配的生活资料之和)。社会总产品线截分的比例及其变动反映了社会整体利益、劳动者集体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为直观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可以为提出和理解初级阶段的生产和分配关系提供启示。
关键词: 分配;自由人联合体; 《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
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论述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在联系中分析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试图运用三条直线及其截分抽象地直观地概括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思想,并据此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
一、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发展
(一)《共产党宣言》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是自由人联合体
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宣布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伟大理想。《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43的历史发展趋势,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45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53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公开说明共产党人观点和主张的《共产党宣言》中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纲领式的论述。1894年,朱·卡内伯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为朱·卡内伯找出一则他“所期望的题词”。恩格斯认为,“除了《共产主义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666可见,在恩格斯看来,自由人联合体是最能概括社会主义新纪元基本思想的一则语录。自由人联合体是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形态。在现代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是共产主义的最核心的命题,也是《共产党宣言》最重要最核心的结论。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彻底解决人的解放和发展问题的伟大理想。《共产党宣言》不仅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远大理想,而且对如何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提出了一些原则意见和具体措施。《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5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当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即“巨大的全国联合体”[1]53手里的时候,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从而无产阶级阶级统治的存在条件就被消灭了,那时,自由人联合体就真正代替了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了自己的时代。虽然《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并对从资本主义过渡到自由人联合体提出了一些原则设想和具体措施,但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却没有具体论及。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还有待于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
(二)《资本论》系统论述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
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从政治经济学学理上证明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和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论断。《资本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以严谨的学术语言和科学的学术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发展规律,从学理上科学证明了《共产党宣言》的分析结论。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的生产经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社会所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前者是少数掠夺者剥夺人民群众,后者是人民群众剥夺少数掠夺者。”[3]874-875这个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的社会形式,用马克思自己在《资本论》中的说法就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683
《资本论》第一卷还从和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相比较的角度,详细地讨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运行问题。马克思指出:“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一个社会产品。这个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做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有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仅仅为了同商品生产进行比较,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个人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可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3]96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自由人联合体生产和分配的完整图画。自由人联合体内的许多个人劳动力自觉地联合为一个社会劳动力,他们和公共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劳动,生产出社会产品。这个社会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做生产资料,其所有权仍然归社会所有,而其余的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这部分生活资料在生产者之间实行按劳分配,“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同商品生产进行对比,劳动时间在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中起双重作用:一方面,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各个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个人所占份额的尺度,从而也是计量各个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可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
把《资本论》第一卷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的重要论述联系起来,并结合第二、三卷的有关论述进行思考,可以发现:在马克思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中,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是社会共同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所有制”;劳动力是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力这种主观生产要素实行个人所有制;联合起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根据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之间的适当的比例,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要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4]208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社会已被组成为一个自觉的、有计划的联合体”;[4]745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和控制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4]928-929自由人联合体生产的社会产品的分配在扣除重新用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之后,被当作生活资料在生产者之间按照每个生产者提供的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的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就可以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论》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是对《共产党宣言》相关论述的进一步发展,它把《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发展的相对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层面上为自由人联合体描绘了蓝图,为未来社会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框架。
实际上,如果只是为了研究进水流道内的流态、而不是为了测试水泵装置的性能,模型试验装置可以不带模型泵,只需要几何相似以及流量模拟即可[9]。基于这种思想,根据某泵站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个肘型进水流道模型试验装置,除用于测试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外,同时对流道内部的流态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研究。
社会对社会总产品实施的扣除依据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扣除的生产资料不仅可以继续进行再生产,而且可以增加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壮大自由人联合体的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至于扣除的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则分别作了说明。对于已经于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扣除的是等额的量;对于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量和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的量,则“应当根据现有的物资和力量来确定,部分地应当根据概率计算来确定”。[5]433社会扣除1和社会总产品的对比关系,从质上看,反映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关系;从量上看,反映的是社会再生产以什么规模重复进行的问题。如果实际扣除的量小于实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社会再生产就只能以萎缩的规模重新进行;如果实际扣除的量大于实际消耗的生产资料的量,即实际扣除的量除了补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量外还有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的量,那不仅全体社会成员拥有的生产资料的量增加了,社会再生产也可以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如果实际扣除的量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的量外,还有作为风险准备的生产资料,那么社会再生产就具备了抵御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因为作了社会扣除1之后的产品量是可供消费的生活资料,所以社会扣除1的大小实质上反映的是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哥达纲领批判》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关系和分配过程的深入分析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运用简单的直线来建立工作日的分析模型,抽象地直观地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借鉴马克思的方法,下面运用直线来概括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关系,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模型。
在马克思的有关著述中,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生产资料Ⅰ和生活资料Ⅱ。依据《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社会总产品分配的流程,社会总产品c=社会扣除1(Ⅰ)+生活资料(Ⅱ)。社会扣除1即社会扣除下来的用作生产资料的产品,具体包括三部分:①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Ⅰ1),以维持简单再生产;②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的生产资料(Ⅰ2),以实现扩大再生产;③保险基金或后备基金(Ⅰ3),以保证社会生产不受自然灾害或其他重大事故影响而正常运行。社会总产品在作了用于生产资料的扣除后是可以用作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部分。于是,上述关系可细化为社会总产品=生产资料(社会扣除1,等于Ⅰ1+Ⅰ2+Ⅰ3)+生活资料。随之,社会总产品线中的社会扣除1进一步可以截分为三小段Ⅰ1、Ⅰ2、Ⅰ3。社会总产品作了社会扣除1之后的剩余部分则是可以作为生活资料的部分。
根据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活资料的分配的原理,马克思非常详细地讨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5]433生产的物质条件归全体社会成员集体所有,“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的财产”。[5]434生产的人身条件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社会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5]435当拥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联合起来使用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
上图反映的关系是,自由人联合体客观生产条件的分配状况:全体社会成员占有社会全部的生产资料。
《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的思想尤其是分配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资本论》的相关论述。首先,从方法论上概括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活资料的分配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了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活资料的分配的原理,为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生产条件分配和生活资料分配的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其次,更加详细地讨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过程,提出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两种形式,即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以往,人们在研究社会主义分配时仅仅分析按劳分配,忽视了社会总产品的社会扣除,忽视了社会扣除对于生活资料分配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社会扣除对自由人联合体生产和再生产的影响。现在需要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思想,在重视研究按劳分配的同时,重视他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社会扣除的观点。再次,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划分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分配方式。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和其他经济社会形态的分配都贯彻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活资料的分配的原理,这就在宏观上把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和其他社会形态的分配都纳入到统一的思想体系内来说明,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思想体系的解释力。对自由人联合体内部更加细致的分配过程和分配原则的说明,使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活资料的分配的原理在微观层次上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生产和分配的论述使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非常圆满的高度。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的相关论述联系起来考察,可以使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分配的思想。
二、三条直线的截分及其相互关系:自由人联合体分配关系的抽象模型
《资本论》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虽然全面系统,但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论述还是粗线条的,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1875年2月,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和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在哥达召开合并预备会议,并拟定了合并纲领草案《德国工人党纲领》。马克思针对这个纲领草案于4月底5月初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逐条批判了纲领草案中的错误观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哥达纲领批判》不仅提出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分配方式的一般方法论原则,而且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进一步细化了《资本论》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分配的论述。
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全部土地以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的量可以用一条直线a表示。
第一条直线:社会所有的全部生产资料线a
问题是,社会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全体社会成员等于全体劳动者吗?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作了明确的回答。在马克思看来,全体社会成员不仅包括全体劳动者,还包括“那些由于年龄关系还不能参加生产或者已不能参加生产的人”。[4]960这里马克思是从年龄角度考虑的,其实,除了年龄原因,还有残疾等原因造成的不是劳动者的社会成员。马克思在另一处则说得相对宽泛些,社会成员中除劳动者之外,还有“还不能劳动或已经不能劳动的成员”。[4]992这是从劳动角度进行的考察,“已经不能劳动的成员”除了年龄原因外,应该包括残疾等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第二条直线即全体社会成员线或生产资料所有者线b:
第二条直线:全部社会成员线b
全体社会成员=全体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全体劳动者。这个关系可以用全体社会成员线的截分来表示,即全体社会成员线b截分为全体不能劳动的社会成员线AB和全体劳动者线BC。
A——B——C b1
全体社会成员线b及其截分:全体不能劳动的社会成员线AB和全体劳动者线BC
这样劳动者在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和分配中就获得了二重身份,即平等的社会成员和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劳动者一重是“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一重是“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5]433每个劳动者作为“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是自己劳动能力的所有者,能够向社会提供不等的劳动;作为“社会成员”则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地拥有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电气自动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自动化技术是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电气自动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自由人联合体在一个年度内生产的产品称为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它的量,笔者把这第三条直线命名为社会总产品线c。
第三条直线:社会总产品线c
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5]436这里,马克思从更加广阔的理论视野提出生产条件(生产的物质条件和人身条件)的分配决定生活资料的分配的原理,并以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社会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活资料的分配作为例证,这就为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分配问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论原则。
社会总产品中用作生活资料的部分,马克思认为还要从里面进行社会扣除,笔者把它称为社会扣除2,具体内容有:④一般管理费用(Ⅱ1);⑤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部分(Ⅱ2);⑥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Ⅱ3)。社会总产品中用作生活资料的这部分作了这三项扣除后才可以在全体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于是,社会总产品线中的生活资料段则可以进一步截分为两段:一段为社会扣除的生活资料(社会扣除2),一段为供全体劳动者分配的生活资料Ⅱ4。生活资料=社会扣除2(一般管理费用Ⅱ1+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部分Ⅱ2+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Ⅱ3)+供全体劳动者分配的生活资料Ⅱ4。总起来看,社会总产品=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Ⅰ1+Ⅰ2+Ⅰ3)+社会扣除的生活资料(Ⅱ1+Ⅱ2+Ⅱ3)+供全体劳动者分配的生活资料(Ⅱ4)。
《结婚十年》中的时代背景是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形式非常的不稳定,人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所以,在这一情况下的女性,内心面对着残酷的战争,经济的拮据,女性的内心相对来说会比较的脆弱。就如文中所表现的,战乱时期,得知自己的父亲病了之后,徐崇贤可以说是随意的把苏怀青与孩子安置在上海,自己回到了家乡看望父亲,而此时苏怀青的内心只有焦急与没有安全感的恐惧,所以她自己做主也从上海回到了家乡,希望能与丈夫重聚。在这里,女性意识的不坚定再一次显现,但是我们可以认为女性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因为在战乱的时代被迫之下的无奈。
虽然无法确认本例中译员提供的建议究竟是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还是译员个人的看法,但是这种调解策略实际上违法了中立的原则,是译员应该避免的。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总产品线c可以作如下截分。
社会总产品线的截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赵政阳教授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秦月”,通过陕西省果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对生活资料的社会扣除同样依据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自由人联合体的一般管理费用虽然会“显著地缩减,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减少”,[5]433但仍然存在,所以要从社会总产品中予以扣除。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长”,[5]433所以也要从社会总产品中予以扣除。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则属于社会福利基金,则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社会从总产品中扣除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从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但这些扣除又会直接地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利益。社会扣除2,从质上看,同样是社会全体成员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社会总产品分配上的反映;从量上看,则是集体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关系。如果Ⅱ1扣除偏大,则说明社会生产的管理费用过高;如果Ⅱ2的量大,则说明社会成员集体消费的规模大;Ⅱ3的量则关系到社会扶贫济困的规模和水平。社会扣除2的量更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在集体消费上的利益和全体劳动者作为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的利益关系。社会扣除2的量加大,必然相应地缩小用于按劳分配的生活资料的量;社会扣除2的量减小,则相应地增加用于按劳分配的生活资料的量。
在集体的各个生产者之间分配生活资料贯彻的是按劳分配原则。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例如,社会劳动日是由全部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显然,这里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5]434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平等只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只把他们当作劳动者,只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去看待他们,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而忽视了劳动者及其家庭之间的不同的方面。所以,平等是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按劳分配体现的平等仍然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平等。
波兰某生物工程学的研究生曾为一名患有四肢麻痹症的患者设计一个轻巧的定制化手指矫形器,以帮助患者的手指轻松的抓取物品。个性化假肢和矫形器制造商UNYQ开发的一款3D打印脊柱侧弯矫正器,打印材料为尼龙,平均重量为300~600g,矫形器仅3.5mm厚,透气、轻便。患者佩戴这款矫形器之后,可以轻松的隐藏在衣服中。UNYQ还在矫形器上配备了传感器,可以跟踪用户穿戴了多长时间以及进行压力点检测,以保证矫形器的舒适性和功能性。所有捕获的信息都会被传至一个移动APP,然后提供给医生以决定是否要调整个性化支架。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将三条直线放在一起,形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关系模型。下面先图示a线和b线的关系,再图示b线和c线的关系,最后把a线b线的关系和b线c线的关系综合到一起,形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模型。
在未来社会生产条件这样分配的情况下,社会总产品以及生活资料如何分配呢?马克思指出:“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当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另一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第一,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总之,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只有现在才谈得上纲领在拉萨尔的影响下狭隘地专门注意的那种‘分配’,就是说,才谈得上在集体中的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费资料。”[5]432-433“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配,那么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5]434在这里,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所进行的社会扣除,和《资本论》中的论述相比,既具体又全面,既深入又细致。从生产资料的角度看,社会的扣除多了两项内容,一项是追加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这保证了自由人联合体再生产规模的扩大;一项是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这保证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生产的平稳安全运行。从生活资料的角度看,新增添了在以前的著述中没有的生活资料的扣除,具体有三项内容:一是一般管理费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管理费用;二是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联合体的共同需要;三是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保证联合体扶贫济困等方面的需要。作了六项社会扣除后的社会总产品则是作为生活资料在生产者之间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社会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六项扣除的依据是社会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扣除的部分着眼于社会整体的利益;社会对生活资料在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分配依据的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注重的是生产者的个人利益。在生活资料的分配中,由于不同等的个人只被当作劳动者,撇开了家庭子女多少等等因素,劳动者劳动能力不同,得到的生活资料必然不同,即使劳动者提供了相同的劳动,得到了同等数量的生活资料,也必然产生富裕程度的不同。所以,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情况下,也存在劳动者及其家庭富裕程度的不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435-436
上图反映的关系是,社会全体成员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从社会总产品中获得扣除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一关系是由客观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
本文就旅游产品供应角度,提出关于西沙群岛海岛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将海岛旅游和定制服务思路结合研究。定制服务开发对彰显海岛自然环境的休闲性有极大的作用,有利于增强西沙群岛旅游的服务质量,让游客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游客体验水平提升,将提高游客满意率,提升海南省旅游实力。同时,开发定制服务旅游方式可减少旅游企业设计产品的成本支出,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运作效率,从而避免市场恶性竞争情况的出现,促进旅游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全体劳动者使用社会的全部生产资料生产出社会总产品c来,于是产生了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劳动者和社会总产品的关系。
上图反映的关系是,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全体劳动者联合起来使用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实际上就是社会的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
1.2.3 制定活动计划 实施QCC时间为2017年4月-12月,每月召开2次会议,会议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圈内成员各抒己见,圈长积极采纳,利用甘特图拟定QCC活动计划书,采用“5W1H”下达阶段目标,辅导员协助修正并指导圈员按规范实施计划,及时反馈阶段性效果评价。
上图反映的是,劳动者作为主观生产条件的所有者联合起来使用社会生产资料劳动,他们获得了社会扣除后的生活资料,并在他们之间按照每个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分配。这一关系是由主观生产条件的分配以及主客观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把上述各图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用三条直线及其截分形成的自由人联合体分配模型。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常结合其他仪器进行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常通过溶液的pH、电离平衡、溶解沉淀平衡等知识进行考查。
自由人联合体分配关系模型
在上述模型中,社会生产资料线a、全体社会成员及其截分线b1、社会总产品及其截分线c1以全体社会成员及其截分线为中心形成分配关系。全体社会成员是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劳动者BC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是社会生产资料的使用者;全体劳动者使用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出社会总产品;全体社会成员作为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在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中作出六项社会扣除 ( Ⅰ 1、Ⅰ 2、Ⅰ 3、Ⅱ 1、Ⅱ 2、Ⅱ 3);全体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资料的使用者按照劳动分配作了社会扣除之后的生活资料(Ⅱ4)。自由人联合体生产条件的分配、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和分配方式都体现在由三条直线构成的这一模型中。
自由人联合体分配关系模型通过三条直线即社会生产资料线a、社会成员线b和社会总产品线c的截分体现出的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关系是自由人联合体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联合体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主要有:一是全体社会成员和全体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全体社会成员是全部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由b线对a线的关系反映),全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使用者(由b1线的BC段对a线的关系反映),全体社会成员和全体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生产资料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由b线和b1线的BC段的关系反映)。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全部生产资料和社会总产品中的六项社会扣除(由b线对a线和c线的Ⅰ1、Ⅰ 2、Ⅰ 3、Ⅱ 1、Ⅱ 2、Ⅱ 3的关系反映),全体劳动者拥有被作了六项社会扣除后的可以在生产者个人间分配的全部生活资料(由b1线的BC段对c1线的Ⅱ4的关系反映)。这些利益关系集中表现为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量与用于在全体劳动者之间分配的生活资料量的关系,表现为社会总产品线两个截分部分之线条此短彼长的零和消长关系。社会总产品线由社会扣除(Ⅰ1、Ⅰ2、Ⅰ3、Ⅱ1、Ⅱ2、Ⅱ3)和按劳分配(Ⅱ4)的线段组成,社会总产品中用于社会扣除的产品多了,用于在生产者之间分配的生活资料就少了;反之亦然。二是劳动者集体内部各个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是通过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来实现的。谁在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中提供的劳动量多,谁得到的生活资料就多;谁提供的劳动量少,谁得到的生活资料就少。劳动者集体内部各个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通过等量劳动相交换原则实现的。因为在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5]434各个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按照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参与生活资料分配的关系。三是社会整体利益、劳动者集体利益和劳动者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社会整体利益是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的保持和增加以及由此体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它通过现有的生产资料的高效率的利用和社会总产品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的量来体现。如果现有的生产资料得不到高效率的利用或者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的量不足,这些都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当然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的量如果过大,就会损害全体劳动者的利益,也会影响劳动者积极性,从而使现有的生产资料得不到高效率的利用,间接地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劳动者集体利益是通过用于在劳动者之间分配的生活资料的量来体现的。它和社会整体利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社会整体利益直接地体现在社会扣除的生活资料的量上,间接地体现在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的量上。如果社会扣除的生活资料的量过大,就会直接地损害劳动者的集体利益;如果扣除的量过小,劳动者的集体利益就会直接地侵害社会整体利益。如果社会扣除的生产资料的量过大,就会间接地损害劳动者的集体利益;如果扣除的量过小,劳动者的集体利益就会间接地侵害社会整体利益。劳动者个人利益通过等量劳动相交换和劳动者集体利益联结起来,从而间接地和社会整体利益联结起来。上述三对利益关系都反映在社会总产品线各个部分的截分及其消长上。社会总产品线各个部分线段截分的相对消长正是三者利益关系的变动调整。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联合劳动生产的社会总产品通过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实现了全体社会成员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全体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扣除实现了社会整体的利益,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通过扣除设立的基金共享了发展的成果。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者通过“在集体的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费资料”实现了集体利益。参与联合劳动的每个劳动者通过生活资料的按劳分配实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全体成员通过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共享了发展的成果——社会总产品。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总产品的这种分配正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最能促进生产的分配方式。全体社会成员通过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对发展成果的共享,既保证了全体社会成员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又保证了劳动者作为“私人生产者”的利益,实现了共同富裕,从而使一切社会成员都能全面地发展、保持和施展自己的能力,迸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① 参阅赵学清:《马克思是如何论证共享发展的——读〈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模式的思考
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一个社会的产品分配方式决定于该生产条件的分配以及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用三条直线概括的自由人联合体分配模型实际上仅仅是未来社会生产条件的分配、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和分配方式的抽象描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模式的概括也必须遵循马克思分析特定社会分配方式的方法论原则,即先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客观生产条件的分配,再研究主客观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最后得出分配方式的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既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又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的客观生产条件是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全体社会成员是全部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生产条件是属于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所有的,广大人民群众一无所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客观生产条件的分配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客观生产条件包括土地和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归全国人民共同所有,一部分客观生产条件如土地归一个一个农村社会成员集体所有,一部分客观生产条件主要是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归一个一个社会成员集体所有,一部分客观生产条件主要是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归一个一个社会成员个人所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的这种分配使得全体社会成员获得了平等的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但同时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还是某一个集体的生产资料的平等的所有者,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还是自己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样仅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体社会成员既是平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全民所有之外的生产资料的不平等的所有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社会成员和生产资料关系的社会成员线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况,本文还无法加以描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观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自己所有,劳动者劳动能力不同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同样要在初级阶段的生产和分配中反映出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也不同于自由人联合体,更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方式是资本雇佣劳动,雇佣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自由人联合体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是联合劳动使用社会所有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无须通过市场,而由自由人联合体的计划来安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主客观生产条件的上述分配必然导致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必然导致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好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得主客观生产条件参与生产的形式采取了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的运行形式,穿上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其实只是市场的外衣。资本、货币、利润等经济运行形式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差不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很好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和分配中的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协调十数亿主客观生产条件所有者之间的不同的利益诉求,调动所有主客观生产条件所有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只有在经济运行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才能更好地代表全体社会成员作为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才能更好地消除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不足和缺陷,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条件的分配以及生产条件通过市场参与生产必然产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自由人联合体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参与生产,生产要素的贡献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这两组价格决定了资源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配置,决定了企业的成本和收入,决定了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市场价格既是资料配置的手段,又是收入分配的手段。市场价格既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又在收入初次分配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经济的、政治的、行政的和法律的等等手段管理和调控市场,保证市场的客观和公正;同时对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实施再分配,以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是政府调控下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它形式上采用的仍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贡献仍然由市场价格来反映。但由于客观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所以,占主体的生产资料的收入仍旧为全体社会成员或集体经济成员所共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我国主客观生产条件的分配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相比于自由人联合体生产条件分配的那种不平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逐步演进的,还在完善和定型过程之中,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还相当不充分,价格体系还存在相当程度的扭曲,由于市场主体对市场运动规律的把握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差距,由于市场监管的制度和机制还不太完善,工作还有待改进,由于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现象,由于权力还比较容易地进入市场进而损害市场运行规则,由于市场天生具有的带来收入两极分化的趋势等方面的不足,等等,这就造成了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带来的收入分配领域的乱象和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解决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用力,重点是两个方向:一是更加坚决地贯彻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初次分配领域,让市场真正地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做的只是深化改革,使市场尽可能地完善,使市场的作用尽可能地客观公正,从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初次分配方面的结果在市场范围内尽可能的客观公正。二是更加坚决地贯彻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加大对市场初次分配结果的再分配,发挥社会扣除在再分配中应有的作用,把再分配后的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共同富裕,创造条件逐步向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过渡。
图2包括LNG低温储罐、增压器、空温式气化器、备用水浴式气化器、BOG处理器以及加温器和排空塔等。为了不影响计算结果,对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处特意添加固定端板约束。对悬空管道添加竖直方向的约束和径向约束,防止管道由于悬空而导致变形和位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Intersections of Three Straight Lines and Their Relations : A Distributive Model of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Men
ZHAO Xueqing
(The Fourth Institute of Retired Officers in Yangpu, Shanghai Garrison,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Such works as The Communism Manifesto ,Capital, and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me study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men from different angles. Marx's view of the distributi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men can be described abstractly and intuitively with interse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 of the lines of social means of production, social members and total social products. The line of social means of production refers to the entire quantity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n a society. The line of social members is intersected into all labors and all social members without work ability.The line of total social products is intersected into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means of consumption, where means of production is social deduction I while the means of consumption is the total of social deduction II plus all means of consumption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ir labor for all workers. The intersectional ratio of the line of total social products and its changes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nterests of the entire society, of the collectivity of workers, and of the individual workers. The distributive model of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men helps people understand more directly Marx's thought of socialist distribution and inspires people to raise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primary stage.
Key Words: distribution; the association of free men; Capital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me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955(2019)04-0088-10
收稿日期: 2019-05-17
作者简介: 赵学清,男,江苏灌南人,上海警备区杨浦第四退休干部休养所退休干部,解放军原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少将,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 郭彦英]
标签:分配论文; 自由人联合体论文; 《资本论》论文; 《哥达纲领批判》论文; 上海警备区杨浦第四退休干部休养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