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闫福明

闫福明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邮编:610501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腮腺区肿块患者,观察完成CT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02月-2014年05月腮腺区肿块患者92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CT表现进行观察,在准备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将最终的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腮腺区肿块患者中,表现为慢性炎性肿块的患者8例,表现为良性肿瘤的患者52例,表现为恶性肿瘤的患者32例。CT针对恶性肿块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论:针对腮腺区肿块患者,选择CT扫描的方法进行诊断,表现出显著的定位价值以及定性价值,最终将腮腺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符合率有效提高。

【关键词】CT诊断;腮腺区肿块;诊断价值

针对腮腺区肿块患者,对其肿块位置进行定位以及定性,针对临床手术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患者实施腮腺造影,表现出影像分辨率不高等系列的特点,针对相邻组织结构关系难以有效明确【1】。针对患者选择超声诊断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回声信息以及声像特征有效实施判断,最终获得的图像质量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腮腺区肿块患者,临床选择CT扫描的方法加以疾病诊断,最终可以获得显著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02月-2014年05月92例腮腺区肿块患者。所有患者通过手术病理切片全部有效证实。在所有患者中,男54例,女3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5岁-8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07±1.9)岁;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慢性炎性肿块的患者8例,表现为良性肿瘤的患者52例,表现为恶性肿瘤的患者32例。

1.2 方法

针对所有腮腺区肿块患者,主要选择于GE多层螺旋CT上有效进行,控制扫描层厚为5毫米,控制层间距为5毫米。主要选择团注法有效实施静脉增强扫描,主要选择剂量为60毫升的碘海醇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控制速率为2毫升/秒-3毫升/秒,在对患者完成注射后的20秒以及60秒,开始对患者进行扫描【2】。

2、结果

2.1 慢性炎症

在所有患者中,共包括慢性炎症患者8例。诊断属于混合瘤的患者2例;表现为腮腺脓肿的患者6例。针对患者实施CT诊断发现,肿块主要表现为囊状低密度的情况,周边表现出均匀环或者表现出不均匀坏的情况,同周边组织表现为清楚界限或者表现为界限不清楚的情况。

2.2 良性肿瘤

共包括患者52例。表现为腮腺囊肿的患者6例,表现为腮腺混合瘤的患者28例,表现为腺淋巴瘤的患者8例,表现为血管畸形的患者6例,表现为囊肿水瘤的患者2例,表现为面神经鞘瘤的患者2例。针对表现为鳃裂囊肿6例患者,针对患者实施CT检查,主要表现为圆形囊状低密度均质阴影的情况,患者的边缘表现出光滑锐利的情况。在所有患者中,2例因为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导致无法清晰显示边界,表现为囊壁不规则的情况。对患者实施穿刺,发现能够将粘稠液体抽出。表现为腮腺良性混合瘤的患者28例,分布于浅叶的患者18例,分布于渗液的患者10例。针对患者实施CT检查后,主要表现为腮腺内圆形密度肿块的情况以及软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的情况。能够清晰的显示边界,表现为密度均匀的现象。增强后表现出均匀强化的情况。

2.3 恶性肿瘤

共包括患者32例。表现为恶性混合瘤的患者10例,表现为粘液表皮样癌的患者12例,表现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4例,表现为腺泡细胞癌的患者2例,表现为鳞癌的患者2例,表现为腺癌的患者2例。位于浅叶的患者16例,位于深叶的患者10例,浅叶以及深叶同时受累的患者6例。

2.4 腮腺肿瘤

针对患者实施CT扫描以及实施病理诊断的结果,具体可见下表。

3、讨论

3.1 慢性炎性肿块

针对慢性炎性肿块,其同肿瘤之间难以进行准确鉴别。针对慢性炎性肿块,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增高影的情况,针对界限难以清晰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症状、发热症状以及白细胞增高等系列症状【3】。

3.2 肿瘤定位诊断

针对患者选择CT诊断的方法,针对肿瘤的位置可以清晰显示,针对肿瘤范围同周围组织结构之间表现出的关系可以进行有效明确。针对患者的腮腺深叶以及咽部肿瘤,可以进行有效鉴别,有效证明CT检查的优越性。

3.3 腮腺区良恶性肿瘤

针对良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CT诊断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其密度以及生长方式进行观察有效明确。针对良性肿瘤,其通常表现为形态规则,并且不具有任何的侵袭性,针对界限可以清晰显示,表现出密度均匀的情况。针对周围邻近结构能够清晰的显示。针对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侵袭性,主要表现为分叶状以及形态不规则的情况。

3.4 淋巴结转移

针对患者在实施CT扫描的过程中,当表现为静脉增强的情况后,其针对肿块轮廓以及内部密度发生的变化可以清晰显示,针对腺体内病灶数目可以进行清晰显示,能够有效明确是否表现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以及颅底破坏的情况等。针对患者选择CT扫描的方法,最终发现淋巴结直径超过10毫米表示患者出现了肿瘤转移的情况。

总而言之,针对腮腺区肿块患者,选择CT扫描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表现出显著的诊断价值,但是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假阴性以及一定的假阳性。对此需要将临床检查同CT扫描二者之间进行有效结合,最终将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董越,伍健林,田明等.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附84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3(10):1469-1472.

[2]刘连生,李恒国,陈志强等.腮腺少见病变的CT及MR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5):340-343.

[3]刘焱,李辉,王姗姗等.腮腺病变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31-35.

论文作者:闫福明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CT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闫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