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元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400030)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 是人类的共同街区, 为了子孙后代, 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措施
一座城市中现存的文化街区往往可以构成一部物化了的城市发展史,是城市灿烂文化的稀世物证和重要载体,也是市民与遥远祖先联系、沟通的唯一物质渠道。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特征的载体,对它们的保护就是对文化资源的丰富。文化街区保护作为一项庞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其性质和内容都决定了它无法成为一门孤芳自赏的学科,而必然受到民众广泛的关注。文化街区只有通过合理地发挥作用,通过特定的方式被大众所关注与分享,才会得到可持续的保护,也才会具有更加强盛的生命力。
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
城市是人类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的聚居地。那些经过历朝历代积淀而且幸存下来的文化遗存, 不仅是城市所在地区、民族乃至国家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 也是城市当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历史的连续性, 保留城市的记忆, 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街区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该城市的记忆。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犹如人的成长过程,有其诞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 而文化街区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 这些文化街区既包括着体现不同时期特有风貌的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也包括遗留于地下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生活足迹的遗迹和遗物。这些无所不在的历史建筑和文物遗存以其独特性、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性, 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发展见证, 甚至成为一个城市及城市所在地区的重要象征和代名词。文化街区决定城市的定位。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明确城市的文化定位是每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城市的文化定位, 是由城市文化遗产的特质所决定的。我国众多的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 既蕴涵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 也体现了城市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一个有远见的城市决策者, 不仅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作为自觉意识, 更应该站在文化发展的高度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以文化遗产资源决定城市发展的思路。文化街区延续城市的记忆。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城市中一片片历史街区、一条条古老街巷、一座座传统建筑, 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 记录着城市的沧桑岁月, 见证着城市的历史和今天。一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从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 到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 再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 众多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延续着城市记忆,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1、探索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战略布局,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在当今,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城市的竞争日趋发展将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城市品牌的核心,没有文化作为核心,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将不能持久,城市品牌也不能长期发展。城市文化遗产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通过实施区域规划,确保城市在功能定位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与部署,那些有深厚文化地域和丰富文化遗存的城市应及时由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向文化中心转变,注重保持和发扬城市特色。要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和地理资源,准确提炼该城市应当突出的文化精华和其它城市不能替代的文化特征。将城市文化内涵注入城市品牌之中,形成城市文化上的品牌差异。要高度重视城市化的发展带来文化的趋同问题,重视城市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区域文化的差异,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2、 整体风貌控制
(1)协调建筑样式。 整治应依据街区的历史风貌, 形成统一协调的街道景观环境, 建筑形制应与本地区或者与附近地区的类型相近。
(2)控制建筑高度。 以街区历史建筑的平均高度和层数为依据, 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采取减层、 退台、 平改坡、加披檐等方式进行控制。
(3)控制建筑贴线率。保持街道连续, 控制建筑贴红线率, 连续性是传统街道空间的重要特征建筑临街界面不应有大面积的进退。
(4)建筑临街界面上的广告、 牌匾、 遮阳棚、 空调罩、 橱窗陈列、 装饰灯、 招幌等构件都应与街区风貌、 建筑形式、 立面尺度相协调, 进行专门设计。
3、正确处理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1)兼容并蓄
文化的演变往往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国的移民史可以看出,往往一次大的人口迁移都会带来一个地区文化的断层或者被新的文化吞并。现代社会中,发生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可能性不大,但个体的移民还是经常发生的。外来务工者带来的外来文化虽然作为弱势文化,对一个地区本土文化的影响十分有限,但也不可忽视,特别是一座外来人口过半的城市。因此,对于外来文化应当取其精华,使其能够很好地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做到兼容并蓄。当然对于特定的区域特别是一些保护要求较高的区域,还是应当竭力保护传统主流文化。
(2)创新文化延续的形式
文化的延续仅仅靠博物馆、陈列馆是远远不够的,创新文化延续的形式势在必行。例如针对一些无法恢复的市民文化可以利用现代技术,通过3D影像、声音、光影等重现流失的过去。这些技术占用空间少,不受时间的限制,是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
4、协调与引资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下,在有限的地域单元内,要维系原有的普通城镇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和谐统一,必须要注重环境容量的控制,明确保护与发展的对策。从宏观着眼,探索出一条适合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协调发展的模式。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市区两级政府多个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职责;市政府要确定一位领导具体负责街区保护开发工作,形成定期制度化的协调工作机制。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和开发利用所需资金巨大,例如,经旅游部门估算,把街区纳入市区文化景观区建设,包括城建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显然是杯水车薪。为此必须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城市特色进行理念创新,构架新的产业优化升级模式;适当放开对街区居民改造自有房屋的限制,允许并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历史街区开发保护领域;政府重点做好收集翔实的资料信息、编制详尽的规划设计、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管理监督等服务,而具体的建设活动则由业主或开发商按照保护规划自行开展;可以考虑把街区建设成为影视拍摄景区,开展有偿服务,拓展融资渠道。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具有深远的意义。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将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晓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1
[2]李艳,范晓梅,王倩,张培.城市建设中历史景观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10.4
[3]戴代新,戴开宇.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王海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城市论文; 文化论文; 街区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历史论文; 建筑论文; 文化遗产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