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旅游业中占有绝大比重的国内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与此相关的商业、饮食、娱乐、交通、导游、游览等旅游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我们需要对未来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谋求商、饮、娱等相关旅游服务业与国内旅游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发展战略。
一、“九五”期间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九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12%,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15%。到200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9.5—10.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00—2600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这一目标完全能够实现。在这一数量目标下,我们认为还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一)国内旅游业增幅将越缓
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内旅游业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期,91年—95年国内旅游收入达3712元亿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68.2%,旅游人次为21.8亿,年均增长率为17.8%。预计未来国内旅游业发展速度将放慢,增幅趋缓。但会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9%的水平,达到12%左右。增幅放慢的主要原因是:
1.事物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在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期之后,都会有一个回落期,以便寻找市场新的发展热点。事实上这种增幅放慢的趋势已见端倪:1996年国内旅游人次为6.39亿,比95年仅增1千万人次,增幅仅为0.63%。但到“九五”后期,预计增幅会加快。
2.旅游消费追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旅游消费由于一次性消费支出额比较大,旅游者往往追求旅游消费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已去过的景点或已消费过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决策中往往采取排斥态度,而追求新的、未消费过的旅游景点、产品,特别是在观光性旅游产品中,这一特点表现的非常普遍。因此当人们旅游消费达到一定程度,而又无新的旅游产品推出的时候,追求旅游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心理便会抑制旅游消费行为。
3.国内旅游正处于旅游类型的转换期。我国国内旅游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旅游类型绝大多数为观光型。这种单一的旅游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变化,出现一种复合型的旅游形态。目前国内旅游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正处于这种旅游形态的转换期。转换期内的旅游发展速度将明显放缓。
4.旅游市场要素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一个市场的出现与繁荣离不开市场三要素(商品、购买力、消费者)的成熟与完善,旅游市场也是如此。就目前来讲,尽管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旅游产品有了很大的丰富,但对于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旅游消费来讲,旅游产品还处于单一阶段,如各地的主题公园千篇一律,旅游景点娱乐项目缺乏特色等。
购买力要素在人们收入增长、利率降低的情况下,本应在消费上有一个大的增长,但由于从国家政策上明显拓宽投资渠道,也会抑制消费的增长。只有当这部分投资资金进入高回报期,消费才又会异军突起。而旅游正是这种消费的抑制或增长的首选对象之一。
从旅游消费者方面来看,旅游者的兴趣、爱好需要培育和发展,也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旅游发展速度的放缓也属必然。
(二)出境旅游将对国内旅游产生分流作用。
据一些研究人员研究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1000美元时,居民就有出国旅游的要求。近年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出国旅游已渐成时尚,特别是遇到较长的休假期,如春节、国庆节期间,出国旅游更使旅行社业务火爆。而在一些非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由于旅游消费的示范作用及公款消费,出国游也成热门。出境旅游势必对国内旅游产生分流作用。
(三)旅游者出游工具将会出现较大变化。
旅游者出游工具是指旅游者对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的重要出游方式是依赖火车。但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省内省际间公路的发展,旅游景点道路的通畅,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汽车拥有量提高,旅游者出游方式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短程旅游将以驾车旅游为主,将会形成以公路网为纽带的更为鲜明的区域旅游圈。如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以南京、上海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等。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观念的转变,长途旅游将更多的采用航空交通工具。
(四)较为单一的休闲观光型旅游形态向复合型的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型态发展。
休闲观光型旅游不同于度假旅游,前者一般为城市或风景点游览、观光,停留时间短,边走边游,走马观花式。而后者为风景区的度假、修养,停留时间长,以度假为主。一般一日度假也属观光休闲型。根据1996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我国城镇居民的休闲、观光度假占旅游人数的48%,因其一日旅游客的比重较大,平均在外停留天数只有4.5天,而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是大中城市。因此我国的国内旅游还是休闲观光型的,真正意义上的度假游比重还非常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层次的提高,这种较为单一的休闲观光型旅游将向复合型的观光度假相结合的旅游型态发展,各种度假区的完善也将为这种复合型的旅游创造物质条件。
(五)旅游消费结构将会逐渐发生变化。
旅游消费主要表现在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上。长期以来,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中刚性消费占的比重较大,弹性消费比重较小。刚性消费是指为完成旅游活动过程所必须支付的花费,如:食、住宿、交通;而弹性消费是指旅游活动过程中可花也可不花的消费,如:购物、娱乐、游览。根据统计,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如下:
表五: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构成
从上表可以看出,食宿行三项刚性消费均占60%以上,95、96年则已超过66%。但具体分析,饮食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基本在18%左右,而住宿费缓步下降,交通费则增长较快,这是由于长途旅游交通工具改变的结果。另从弹性消费来看,购物消费逐年减少,这与各大城市商业设施发达及旅游产品缺乏不无关系,而游览和娱乐所占的比重则相当的小。据香港理工大学屈海林先生发表研究论文表明,香港当地居民通常的休憩活动都是体育运动、娱乐活动和户外活动。另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阿西、尼尔森1979年的调查报告,列举了30种广泛见于全美各度假区的活动,其中前10种人数达1500万人的活动依次是:游泳、自行车、野营、钓鱼、保龄球、划船、跑步、网球、台球、垒球等,这些都表明娱乐将是旅游中重要消费的项目。未来随着旅游类型的转变,娱乐、游览消费所占比重将会逐步提高。
二、“九五”期间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国内旅游发展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从我国旅游发展来看,国内旅游业占有重要地位,国内旅游人次占总旅游人次的90%以上,国内旅游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3。以往我们重视入境旅游,因其创汇可观、收益大,而对国内旅游业发展不够重视,出现诸多发展不协调的地方。未来发展旅游业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坚持一手抓国际旅游,一手抓国内旅游,使旅游业包括国内旅游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北京、海南、广东、云南、陕西、浙江旅游业总收入都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5%,成为地方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其中北京、海南高达13%,许多省市已把发展旅游作为优先战略来抓。发展国内旅游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不仅仅是要增加对旅游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发展适应国内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要把旅游业当作优势产业来认识,当作新的支柱产业来支持,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旅游市场,减少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依赖,为中国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创造更扎实的市场基础。
(二)协调配套发展国内旅游服务业。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旅游服务业的支持和保障。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涉外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完善,从旅游交通、涉外饭店、涉外餐馆,到定点旅游商店和娱乐设施,不仅配套,而且部分已达到国际标准。但在满足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服务设施上则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在硬件上,设施条件差,卫生条件差,价格过高,缺少大型综合旅游购物设施和社会娱乐设施等;在软件上,缺少综合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高等等,这些都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国内旅游事业。
协调、配套发展国内旅游服务业,必须打破旅游归旅游管理部门管,商、饮、服归内贸管理部门管的行业管理界限,站在全社会角度,综合协调发展。
1.综合协调发展适应国内旅游消费需要的中低档饭店。利用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渠道地发展大众化旅游饭店,改变目前中低档饭店设施条件差的状况。同时对现有中小型饭店纳入分等定级评定,规范中小饭店管理,提高其经营质量。
2.对饮食行业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建立一批有发展潜质的连锁餐饮企业或正规化饮食企业集团,重点在旅游城市发展营业网络。同时开展对中国饮食快餐业的科学研究,开发便捷、卫生、营养、易于标准化生产的快餐食品。
3.重点旅游城市应与城市规划部门相协调,建设开发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有特色的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目前我国尚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旅游者的购物消费、休闲消费不易于实现。而象香港的太谷城、时代广场已成为香港旅游者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成为旅游者慷慨解囊的汇金之地。
4.应在重点旅游城市试办大型社会娱乐场所及饭店内娱乐设施,把娱乐业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未来国内旅游业应是多种旅游模式并存的复合体,除观光旅游外,还有度假游,会议旅游等,再加上居民双休日消遣娱乐,娱乐业市场具有相当潜力。社会娱乐设施的建设应统一规划,强调规模效益,避免无规模地乱建。
5.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国内旅游服务信息系统。目前旅游服务系统不健全,报价混乱,旅行社良莠不齐,旅游者既难以找到有关信息,又容易受到坑蒙拐骗。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国内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全面系统地向旅游提供旅游线路、旅游价格、旅游设施、旅游新景点等信息。进入该系统的旅游企业需经过资格审定,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讯网络、销售网络等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三)开发新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新的热点来吸引。从国际旅游来看,这个吸引点靠民族文化特色来维持。而对国内旅游者来说,高科技含量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吸引力。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旅游产品还不多,应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吸引资金,开发几个规模较大的高科技旅游项目,带动国内旅游业新一轮经济增长。
(四)密切注视公路网的建设,开发适应驾车旅游的旅游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网的建设与开发势在必然,这将会带来旅游工具、旅游方式的改变,也将会对旅游服务业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六十年代州际公路联网,引发七十年代的驾车旅游热潮。我国目前虽尚未达到汽车的普及,但沿海发达城市道路的发达和汽车拥有量的提高,已使驾车旅游成为事实。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网的通畅,驾车旅游会对旅游服务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沿高速路旁的汽车旅馆、加油站、食品店、餐厅等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应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五)适当控制出境旅游,减少旅游收入的流出。
入境旅游是客源国社会财富向旅游目的地国的流入,出境旅游则是富源国社会财富的流出。出境旅游对客源国来说,有利于旅游者开阔眼界,扩大信息技术交流。但过量的出境旅游会使外汇大量流出,特别是观光休闲型的旅游,随意性消费大,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客源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泰国1988年到1993年的5年里,出境旅游人数几乎翻了一番,94年出国旅游人数达170万人次,在国外的消费支出达28亿美元,使泰国的旅游顺差仅为32亿美元。因此泰国正在制定一系列促销活动计划推动国内旅游的发展,以减少国际旅游支出。我国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出境旅游人数急增,未来几年将会有增加的趋势。为此,政府应倡导发展国内旅游业,积极完善和发展适应国内旅游需要的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业的经营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国内旅游促销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政策,适当控制出境旅游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