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四个沟通误区_幼儿园论文

走出四个沟通误区_幼儿园论文

走出4大沟通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孩子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使命,只有当作用于孩子的这两个教育因素之间相互理解、方向一致时才能形成早期教育的最大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和老师之间存在不少沟通上的误区,让我们对此一一进行解读,反省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需要做一些改进呢!

老师到底管不管

亮亮妈很生气地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被人欺负,你们怎么不管?”老师解释说:“活动的时候,亮亮被身后的小朋友无意中推了一下,并不是被欺负了。”但亮亮妈并不相信老师的话,认为老师只是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孩子不负责任。

沟通误区:怀疑有余 信任不足

家家只有一个宝贝孩子,家长心疼孩子,遇事紧张情有可原;但老师也不免委屈,每天绷紧神经,生怕孩子出了意外无法向家长交代,结果家长却还是不满意。

不少园长反映,家长不信任老师,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园沟通的效果。

教师建议:重视合作 有效沟通

◆多一些宽容。宽容信任是所有交往合作的基点,家园沟通也不例外。其实稍加了解老师的工作状态,我们就不难发现幼儿老师承受的压力之大。家里一个孩子四个看,在幼儿园则是30个孩子2个老师教。因此,个别孩子偶尔照顾不到再所难免。

◆采用正面沟通。当我们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异议时,应尽量与老师、园所负责人正面沟通。既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也要客观地分析班级、园所的状况。当家长的建议出发点是有效的教育,而非指责和怀疑时,家园沟通才可能轻松有效的进行。

无所事事的开放日

林林的爸爸又去参加林林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了,这样的活动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次。每次参加活动,林林爸除了看看女儿在幼儿园的样子,听听老师的教学成果汇报,实在想不出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沟通误区:被动参与 定位不明

不少家长与林林爸一样,对家长开放日有着相同的感受:除了听、看之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有些幼儿园也常将开放日当成园所教学成果的展示会,家长会开成对家长的培训会。如此一来,更形成现行的家园互动模式:家长被动地参与,家园并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

教师建议:有备而来 善于反思

◆做有备而来的参与者。不少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只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其实如果稍作准备,效果便会有所不同。在活动前,幼儿园会事先通知家长活动的内容,家长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做一些思考。如果是一节语言课,家长可以考虑两个“看点”:一是一节语言课应该让孩子们尽情地说,老师会怎么做;二是我的孩子词语不够丰富,现在改善了没有。

◆重新认识开放日及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不仅仅是教学成果的展示,善于反思的家长也会从老师的教学中获得宝贵的教育信息,如果这样的教学目标放到家庭教育中,应该怎样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通过这样的反思和参与,家长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孩子今天表现好吗

在一次研讨中,中班的林老师提出,很多家长希望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但问的问题不是出于对孩子的不信任,如“孩子今天调皮了没有”,就是太过宽泛,如“今天孩子表现好不好”。

沟通误区:日常沟通 内容泛泛

在接送孩子时,很多家长都会和老师简单交谈几句,如果内容太过宽泛或可有可无,则会浪费宝贵的交流时间。虽然接送时间短暂,但如果运用得当,家长与老师都能获得有用的教育信息。

教师建议:沟通应重方式、重内容

◆重视日常沟通。有效的日常沟通,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以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向。不少家长发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往往和自己有差异,因此换个角度看,常会发现孩子身上被自己忽略的一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和不足之处。因此,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同时也应注意孩子能力欠缺的方面,并帮助其获得一定的提高。家长可向老师咨询自己能引导什么,需配合着做些什么。比如孩子的口语表述能力较弱,就可以结合老师的教学重点,在家让孩子复述故事或和孩子讨论故事情节。

◆结合孩子发展,关注信息栏。幼儿园都有专门的家园联系栏,告知家长园所近期重要活动。每个班级又有专门的家长园地,家长可以借此了解现阶段教学重点,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有效地配合。

◆有针对性的沟通。现在幼儿园孩子多、班额大,每位家长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沟通应具体,如有的孩子胆小,在交流中不妨向老师建议,希望老师能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多回答问题。这样老师才能在短暂的交流中了解家长现阶段的教育重点,有意识地调整个别教育策略。

我们不懂教育

幼儿园开展“秋天到了”的主题活动,老师请家长帮助孩子收集各种形状的叶子,有机会带孩子出去感受秋景,丰富孩子对秋天的认识。苗苗妈则认为活动是幼儿园的活动,我们家长跟着忙乎什么?更何况我们又不懂教育。

沟通误区:全部托付 忽视家教

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园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情,家里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住就行了。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老师就应当对孩子的教育负起全责。

同时,一部分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能力也不够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老师,不懂教育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托付给老师。

教师建议:您也是教育专家

◆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教育专家。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家长,他们熟悉孩子的性情了解孩子的优缺点、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并拥有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深深的爱。有厂这些前提,只要依据孩子的特点,科学地予以引导,每位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教育专家。

◆家庭教育应重视。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不管不问了。

◆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如案例中,带孩子出去走走,既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秋天的景色,又是一段快乐的亲子交往时光。在此基础上,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也会更加充实。

很多老师会在家长园地提示家长应重点关注和配合的方面,比如配合“我成长”主题活动,要求家长准备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小衣服或者成长记录表。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便可通过浏览家长园地,了解自己所需做的事,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一定的配合。同一主题的活动,有无家长的配合,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标签:;  ;  ;  

走出四个沟通误区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