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_工人阶级论文

“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_工人阶级论文

“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66(2002)03-0007-06

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理论指导必须理论创新。一切科学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实际 问题,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这样的科 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顺 应了新世纪世界要和平要发展的时代潮流,集中反映了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发展要求,深刻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五十多年来和我们党80年来的历史经验, 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 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宽广眼光观察世界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在全球化历史条件下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新理论成果,为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三个代表”是时代精神的科学反映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必 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根据新的实际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放眼世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一些有影响的政党失去了执政的地位,向人们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即世界社会主义 的这种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究竟为什么会解体? 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会失去政权,顷刻间被瓦解?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 么教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应该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开辟光明的 未来?正是在深入思考这些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这一反 映时代精神和统揽党建全局的重要思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重要思想集马克思主 义建党思想之大成,第一次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方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 本质规定性,揭示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新的历史性飞跃,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代表”初步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科学体系。所谓科学体 系,是指由经过实践检验的若干原理和命题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作为科学体系,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它与“老祖宗”一脉相承,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科 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它自身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能动反映。“三个代表”有着明确的科学内涵,这 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概括的内涵: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 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 进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 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 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 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 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 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 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一致的。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 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些重要的论 述是对“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关系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辩证关系所作出的科学说明。我们要全面领会和 把握“三个代表”之间以及“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又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

二、“三个代表”是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党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体现 了坚持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 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标志着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飞跃。

(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党的先进性是一个政党得 以存在的基本依据。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与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的。马克 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了解 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未来。对于共产党来说,党 的先进性就在于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于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永远站在 时代的前列。如果我们党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与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同步,就不能保 持自己的先进性,就不能成功地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也就要被历史所淘汰。党 的先进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是一致的。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 ,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 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如何进一步从思想上 建设党而作出的理论创新。我们要把党的先进性与时代性统一起来,不能把它们割裂开 来和对立起来。

(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党的阶级性是一个政党得 以存在的阶级基础。阶级性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因而也是变化的。无产阶级是 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对于共产党来说,党的阶级性首先是保持与无产阶级的密切 联系,与无产阶级同发展、共命运。但应当看到,无产阶级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 同。恩格斯曾提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概念,并认为“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 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1](P487 )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理论的新发展,对于我们分析党的阶级性具有重 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情况下,我们也常常用工人阶级的概念来称谓 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在共产党执政和 没有执政的条件下,二者的社会地位根本不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不能再简单地 用“有产”和“无产”来区分工人阶级。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并不是一般 地反对财产,工人阶级也要致富,也要改变几千年来贫困的命运。此外,工人阶级的队 伍也要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不断扩大,并不能简单地把它局限于传统产业中的体力劳 动者。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并不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符合入党条件的先进分子入党 。这个问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由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我们不能重犯历史上关门 主义的错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要不断壮大。正因为如此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述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 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 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 科技文化素质。由于我国实行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 发生了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 的整体素质,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他在讲话中还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 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并把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许多新的社会阶层纳入了“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广泛的命题之中。他还特别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 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些重要思想不仅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层的理论,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建设的学说,对于巩固党的工人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把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统一起来,而不能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

(三)“三个代表”体现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我们党一贯主张把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正是在改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 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P494 )江泽民同志指出,经过80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 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 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认识这个 历史性的变化,并根据新的情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对人们的思 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 、新问题,党内也产生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我们既要看到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又要 看到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既要看到党的发展带来的新活力,也要看到党的发展面临的 新挑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 和现实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 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这是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对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在认识上的新飞 跃。我们必须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要加强党的思想建 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 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和工作机制,全面贯彻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 的原则,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 、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党的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 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 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并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培育新的作风,努力改 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 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党建设好,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健康发展。

三、“三个代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体现了坚 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 一、坚持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统一,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飞 跃。

(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的统一。代表先进生产 力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先进 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思想,又 体现了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使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 步的思想,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努力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和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首先,在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 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 史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谁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谁就赢得了历史的主动权,就赢得了未来和进步。其次,文化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 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生深刻的影响。我 们党倡导的先进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不但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 基本特征,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谁 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和发展了先进的文化,谁也就赢得了历史的主动权, 赢得了未来和进步。因此,我们要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统一起来,密切关 注当代世界生产力、世界文化发展的动向和水平,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及文化 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努力符合先进生 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我们党作为中国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 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 是抽象的。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江泽民同志在“七一 ”讲话中强调,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 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大多数人的利 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 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说到底就是为了实 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社会 各个阶层物质利益的大调整。我们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 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要求,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的利益关系:一是正确反映并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二是正确处理 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党员干部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 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三是正确认识和 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基础 ,作为最高衡量标准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 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出 发点。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从生活实践中感受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党,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我们党才能更加具有凝聚力 和战斗力,才能焕发出无坚不摧的力量,才能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三)“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统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 史上,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一直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关注的大问题。毛泽 东曾指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要有一个过程,对于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 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 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他还说,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先是不认识或者不完全认识,经 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里面得到成绩,有了胜利,又翻了斤斗,碰了钉子,有了成功和 失败的比较,然后才有可能逐步地发展成为完全的认识或者比较完全的认识。自由是对 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这 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法。建国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 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取得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绩,并提出要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毛泽东同志探索的基础上,经 过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比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实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政策,开辟了一条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揭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规 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毛泽东 、邓小平同志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并 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化了我们对在全面开放条件下加强执 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 ,办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在我们党。我们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是领 导人民不断开拓新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 成败。因此,我们要把党的建设同党所面临的任务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坚 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 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 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 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中 心工作来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推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的认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获得自由。

四、“三个代表”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体现了坚持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坚持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 展的统一、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 识的飞跃。

(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类社会的 发展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又是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分析历 史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把历史演变的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结合起来。社会 发展和历史演进是有客观规律的,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不管 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它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社会“既不能 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3](P101)同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4](P104)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那样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这个 重大论断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坚持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的统一,也就是坚持生产力观点与群众观点的统一。众所周知,生产力的发展与人民群 众的历史作用是一致的。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离开了人,离 开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主体。当然,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主人 和主体地位。在那些由少数人领导的并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人民群众虽然参加了 运动,却不能充分享受运动的成果;人民群众虽然创造了财富,却不能充分享受创造的 财富。这种历史观与价值观严重背离的社会现象,只有当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才能 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5](P283)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5](P285)这样,在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革命 夺取政权后,才能真正当家作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社会的主人。

(二)“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是 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它不仅要求社会全面发展,而且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江泽 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 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 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 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 发展。这个重要论述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理论 。社会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能力等多种因素。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 前提,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结果。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作用 的辩证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论述的那样,推进 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 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 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 展。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发展经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又要着眼于提 高人的素质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既要着眼于推进民主政治为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奠定社会基础,又要着眼于提高人的能力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能动条件 ;既要着眼于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创造性动力,又要着眼于 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整体水平。这就要全面贯彻“三 个代表”的要求,在经济上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思想文化上不断提高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政治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这样,我们就能够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而在社 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变成 现实。

(三)“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要 走向共产主义,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客观规律,也是我们党奋斗的最高纲领。江泽 民同志指出,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 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 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他强调,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 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 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 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这个道理。正确把 握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正 确把握立足当前实际与树立崇高理想的关系。我们既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 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既要 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 工作;既不能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又不能离开现实工作而空 谈远大理想,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再次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 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会进入更 高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要认真吸取历史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教训,在考虑问 题、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时,都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要把坚持马克思 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做好当前 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结合起来,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认识和行动,用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人民根本利 益标准来检验认识上的是非和工作得失。这样,我们党就一定能够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局面。

收稿日期:2002-03-15WWXXCK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七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