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几年里,不断实施供电所业务委托工作,而传统的农电用工管理模式已经对新形势下的需求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农电用工队伍管理有诸多的问题存在。基于此,本文就进一步研究了农电用工管理问题,通过加强管理,使农电工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进而将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使供电所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供电所;农电用工;用工管理
1 农电用工管理现状
1.1 粗放的农电用工管理
部分供电所在管理农电用工时,并未对集中化、专业化的管理采用,依然对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最终导致整个管理成为一个散管状态,只在有工作时农电工才去上班,如果未有具体的工作就可以不用上班,只需对自己管辖村子的低压故障报修负责,不但没有对按时的上下班制度安排,而且也没有对合理的值班制度安排。管理模式的分散化导致农电工缺乏专业的人员,而且一般都是由村里的村委会人员兼任,只是将电力当做自己的副业工作,最终直接导致农电工组织的纪律性较差、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对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造成极大的制约。
1.2 不合理的酬薪制度
第一,相对于当地经济水平来说,供电所农电工的薪资待遇有着较大的差距,并且其完善、健全的酬薪机制也较为缺乏;第二,由于不合理的农电工工资结构,使得具有相对较高的基本工资,而绩效工资较低,这就导致农电工的工作的激励性缺乏,在干多干少的情况下,其收入也不会有太大差距,最终使得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较低;第三,在其全面收入中农电工的工资收入所占的比例较低,使得很多农电工家里还存在养殖业、农业等,因为家庭收入的客观性,要求农电工在供电所的服务中投入全部的精力则有巨大的困难存在。
1.3 偏低的人员素质使安全隐患潜伏
当前,由于农电系统的人员数量超编情况普遍存在,导致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高中以下学历的大约有60%以上的员工,对其就算进行培训,也不会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思维方式、缺乏安全意识、工作方法简单等)的影响,使得安全事故发生较为频繁。据统计,发生的农电安全事故,大约有70%以上都是因为农电工自身的原因导致的,而部分下派的正式员工只知道讲待遇,对自己的业务技能不愿意提升,工作时甘于吃“夹生饭”,也是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因为农电工不够重视学历和技能取证,再加上单位不重视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使得相对缺乏技能型人才。
2构建农电用工管理“五统一”模式
2.1 统一总量计划控制,将农电用工入口严格控制
首先,将入口关把好,从而对农电工的聘用管理系统管控。农电工的招聘自2015年开始就开始由国网公司进行统一招聘了,而这种招聘模式能进一步保证农电工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通过参加统一的考核与面试,能将用工总量合理控制。在招聘时国网公司对五统一计划进行了制定,统一招聘、考试、选拨、培训和配置,而且在招聘时,整个招聘过程公开、公正、公平,能按照规定的程序、条件严格进行,能保证新近农电工的综合素质。使劳动合同管理得以规范。其次,要与供电所的农电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要对用工岗位、工作范围、酬薪等明确规定,要明确规定:在试用期间一定要进行岗前的培训和考核,如果要上岗就只有合格后才能进行;而对于不合格的则将劳动合同解除。第三,对出口关疏通,优化多渠道退出管理。还要对农电工的退出机制不断的探讨,如到达规定年龄的要退休;对岗位工作不能胜任的,要予以清退长期绩效考核不合格;允许符合特殊工种岗位认定的员工提前退休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统一机构岗位设置、深化劳动定员管理
首先,统一设置供电所机构。将供电所定位明确,使集约化、扁平化的管理实现,对供电所的组织机构不断优化。其次,明确定位乡镇供电所职责。乡镇供电所是县级供电所的延伸部门,应当接受县级供电所的综合管理,结合乡镇实际和工作要求,确定工作范围,明确具体的业务内容,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便捷度,安排好工作范围内的的配电工作,积极开展营销业务。再次,乡镇供电所的班组设置。要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来测算供电所规模,依据测算的结果来对岗位分布进行规范。除此之外,要充分考虑供电所的相关规模以及其业务数量来设置班组,在供电所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专业班组的设计可以设置为配电、营业、综合三个方面;在供电所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工作状况来调整,一般只设置综合组。第四,供电所定员标准的完善。根据供电户数、变压器台数的多少等供电工作管辖情况,应当对供电所营业、管理及综合岗位人员进行定员。
2.3 统一岗位职责界面、细化管理业务流程
首先,核心业务的明确。作为乡镇供电所,其核心业务主要为:受理低压用电客户业务业务,接待并答复高压客户,维护、运行、抢修低压配电线路,对输电线路线损进行管理,安装、维护用电计量装置等。其次,对业务管理层级进行明确。农电工的岗位、机构、人员退出管理、劳动合同等应当由县级供电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负责。乡镇供电所应当由市级农电工作部门来负责管理,乡镇供电所的配电网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部门为运检部。乡镇供电所的绩效、管理、综合业务受理等工作的管辖部门为县级乡镇供电所管理部门。最后,进一步对供电所用工岗位管理进行规范。为了防治出现“混岗”,乡镇供电所的用工管理应当分层管理分类进行。
2.4 统一用工培养机制,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首先,确保乡镇供电所长队伍健全。对于乡镇供电所所长的相关条件和任职资格要进行制度明确,并确保考核制度健全完善,要实施定期考核制度来考核乡镇供电所所长任职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管理。要对乡镇供电所选择优秀的人才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其次,要实施技术提升管理。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在农村配电网中不断投入先进技术、设备,农电工要全员练兵,定期开展技术练兵项目,不定期开展技术模拟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确保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供电公司运行服务水平。最后,加强规范化上岗管理。农电工应当确保的上岗红线为必须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岗位合格证》等相关证书,对于没有相关知识认可和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电工,应当说明原因并及时解除劳动合同。
2.5 统一酬薪管理模式,完善用工激励机制
一方面,实施工资总量机制。结合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为参考,以当地乡镇供电所配电实际、利润、定员数、用工实际等,实行计划管理,对供电所的工资额度进行合理确定。另一方面,酬薪分配模型应当统一设置。乡镇供电所农电工的酬薪应当结合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根据乡镇供电所用工的实际经验、相关岗位来确定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相关保险的工资组成。最后,还要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乡镇供电所农电工的最低工资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要结合绩效制度实施年终考核的机制动态工资管理,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对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电力服务所承担着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将用电用工管理机制不断规范,使“五统一”管理实现,从根本上才能进一步将乡镇供电所农电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及顾客满意度,从而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最终使供电所与客户的双赢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邢尚文,候琛.供电所农电用工管理问题和解决方法[J].农村电工,2015(07).
[2]冉启礼.规范农电用工管理[J],贵州电力技术,2013(07).
论文作者:周振广,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供电所论文; 农电论文; 乡镇论文; 工作论文; 业务论文; 岗位论文; 工资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