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综合能力测验中的化学教学_化学论文

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化学科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科论文,科教论文,综合能力论文,化学论文,测试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3+X科目设置实施两年来,试点省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认识和实践大体经历了轻视(从“主科”沦为“副科”)——综合热(大搞学科间综合题训练)——理智(2000年高考后的反思)——再重视(理科综合对于高考成功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同样地,对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三门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一、理科综合中的化学学科

1.不可或缺的综合要素

从近两年理综高考试题的情况看,化学知识作为素材在综合试题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见表1)。

表1 2000、2001 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学科间综合试题分值分配情况

分数分配

总分物理化学生物

2000-5 5

03

2

2000-8 6

22

2

2000-23 15 37

5

2000-27 20 08

12

2000-28 17 314 0

2001-26 25 014 11

2001-30 24 14

10 0

综合试题总分值 112 22

58 32

从表1可以看出, 近两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每一个学科间综合试题都涉及到化学学科,而且在综合试题中属于化学学科的分值达到了综合试题总分的1/2以上,与此同时,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化学学科所占的比分也呈上升趋势,2001年理综试卷中更是达到了123分。因此, 化学在学科间综合中的重要和关键地位越来越凸现出来。

2.缜密活跃的学科思维

化学学科在理科综合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源于化学学科天然的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它自身缜密开放的学科思维特点。化学学科要求我们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念,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物质的性质,由于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也即要求我们具有周密细致的思想方法,而这一点也是任何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另外一方面,在化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些问题研究方法如类比法、守恒法、代入法、对比法、演绎法等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对理科问题的研究很具有代表性。运用化学研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3.全面广阔的应用领域

现代社会生活对于科技的发展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依赖作用,这其中能源、环境、材料、医药以及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着科学为大众、科学为社会这样一个根本宗旨,化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理科综合试题命题过程中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桥梁。2000、2001两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单与化学有关的STS(Science,Technoloty,Society)内容就有金属腐蚀、液晶材料、空气湿度指示剂、燃料电池、温室效应、导电塑料、无机苯、啤酒生产等多个方面。事实如此,我们生活在无处不在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中间,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理科综合中的化学教学

2001年《考试说明》中关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目标包括:(1)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综合”的大背景下,化学教学要同时兼顾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对相邻学科的辐射和关联作用,特别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学科基础

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整个化学科学体系的基石,由于“双基”基础性强、思维发展空间大、学科特性明显,因而不论在原“3+2”考试模式还是在“3+X”考试模式中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构成了化学学科的考试“热点”,这些热点的形成和保持对于保持高考在改革中的连续性和突出中学化学主体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双基”教学重在基础,切忌好高骛远。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和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果不顾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有关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随意地发散或者与其它学科盲目地综合,非但不能起到提高综合能力的效果,还会造成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混乱状况,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只有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知识网络,从而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基”教学要注重理解掌握,并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合理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事实上,对“双基”知识进行合理的、合适的挖掘和拓展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本身并且具备合理的类比和联想能力、形成程序性、功能性的知识模块是非常有效的(见表2)。

表2 知识的合理深化和拓展

[例1]图1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操作应用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①②③④相匹配的组合:

A—() B—() C—() D—()

[例2]某学生领取了所需药品和下列仪器:锥形瓶、普通漏斗、 集气瓶、各种玻璃管、橡皮塞、烧杯、药匙,据此他能制备的常见气体是___________等。

分析 本题看似平淡,却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验仪器的角度建立结构—性质—用途这一化学物质应用的基本思路,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容量瓶、锥形瓶、广(细)口瓶、烧瓶、滴定管、冷凝管等常见化学仪器的构造特点并能正确运用,从而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学化学的状况。

从近两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情况看,对“双基”及其扩展部分的考查构成了2000~2001年理综化学测试的主要素材(见表3)。

表3 2000~2001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些基础性内容

2000年2001年

化学常识对尿素知识的钟乳石、锅垢、贝壳、

了解、光合作用 蛋壳、天然气、大理

等 石的成分,温室效

应,酸雨

化学基础酸碱反应、电化 加聚反应,物质的

知识学、同分异构量,磷及其同素异形

体、常见元素及 体,同分异构体,同

其化合物的推位素,麦芽糖—葡萄

断 糖--酒精的转化

化学基本溴苯的制备及常见试剂的存放,滴

实验提纯定管的构造,启普发

生器原理

化学基本元素周期律、氧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理论化还原反应、物 学平衡

质结构理论等

化学基本根据化学方程酸碱中和计算,纯度

计算式的计算、根据 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计

算、根据分子式

的计算等

2.注重科学素养

良好的科学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科知识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具体学科(如化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手段。

化学学科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着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与其它学科有着显著的不同,如解决残留的问题(溶液配制、尾气处理、废物利用、误差判断等方面)、动态平衡的思想(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及反应条件的选择等)、守恒的观念(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等。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强化这些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

化学实验技能和习惯也是化学学科素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化学实验中保障实验准确性(如容量瓶、滴定管等精密实验仪器的使用、加液和读数的方法,指示剂的选用等等)、实验安全性(如添加药品的先后顺序、仪器的选择及使用、有毒药品的存放及使用、有毒气体的制取、尾气的处理等等)、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如启普发生器原理、物质制取原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等)等方面都体现了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要让学生对这些方面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并努力上升到形成良好习惯。

3.注重知识应用

2000、2001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出现了大量的STS内容。 从分布看,试题涉及化工生产、人体健康、供能方式、常见化学物质(如钟乳石、锅垢、蛋壳、天然气等)、抗洪抢险、食物代谢、啤酒生产、广告用语、环保、农业生产、医药、日常生活、印刷业、高新科技(如导电塑料)等诸多方面;从知识点看,涵盖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物质结构、无机物制备和有机合成、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有机反应类型、物质分离与提纯、过量计算等;从考查题型看,STS内容有选择题、 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从题量和分值看,STS内容也比“3+X ”模式实施以前有了十分显著的增加,占到了总题量和总分值的近1/2。

化学知识的应用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所谓运用化学视角, 在解决STS内容方面,着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即: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并与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关联,把现实事物抽象成化学模型,从而找出解答的关键。

[例3](上海卷200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5 题)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镉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式为: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 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镉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__________。[Ni(OH)[,2]和Cd(OH)[,2]易溶于酸性土壤]

(3)……(生物问题原题略)

(4)另一种常用的电池是锂电池(锂是一种碱金属元素,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 由于它的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极材料所转换的电量)特别大而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10年,它的负极材料用金属锂制成,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

试回答:锂电池比容量特别大的原因是________,锂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剂配制,为什么这种电池不能使用电解质的水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锂的摩尔质量小;2Li+2H[,2]O=2LiOH+H[,2])

要解答好这道试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废电池回收利用和锂电池的优良性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对化学概念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如可逆反应的概念)并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收集利用各方面信息(包括现场信息)的能力。

综上,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好化学并实现综合运用的根本前提,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是形成科学方法的重要条件,而把学科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则是理科学习的最终目标。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并在理科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其核心作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  ;  

论科学综合能力测验中的化学教学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