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市 164300
摘要:目的:应用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进行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分析这种检验方法的作用。方法:选取于本中心接受预防性体检的500名食品卫生业从业者的肛拭子标本,于相同环境下展开常规SF+SS检验、优化SBG+XLD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结果:优化检测法共检出沙门氏菌感染者13例,常规检测法共检出沙门氏菌感染者4例,常规SF+SS检验、优化SBG+XLD检验扥检出率分别是2.60%、0.80%,优化检测法的检验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SBG联合XLD优化检测法与SF联合SS常规检测法相比,在沙门氏菌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具有显著优良性,更值得应用。
关键词:沙门氏菌优化检测;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作用
Abstract:Objective: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test method by using the optimized detection method of salmonella. Methods:the anal swab samples of 500 food hygiene practitioner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enter for preventive medical examination. Routine SF+SS test and optimized SBG+XLD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ame environment,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wo kinds of test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13 cases were optimized to detect Salmonella infection,the conventional detection method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fection in 4 cases,conventional SF+SS test and SBG+XLD test to optimize the Alto detection rates were 2.60%,0.80%,test the effect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detection method to optimize the detection metho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P < 0.05. Conclusion:SBG combined with XLD optimized detection method and SF combined with SS routine detection method,compared with Salmonella in the prevention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stool sample test has remarkable excellence,more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words:optimal detection of Salmonella;preventive physical examination;stool test;role
沙门氏菌是当前食源性腹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多年来一直都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据首位。预防性体检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是卫生工作人员们工作的重点所在,便常规检查作为其中一项常规检查,通过其检查结果可以判断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进而帮助人们防止疾病的传播与流行[1]。本次研究主要探析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的作用,现在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研究对象选取于本中心在2016年之间接受预防性体检的500名食品卫生业从业者的预防性体检便样标本,其中男280名,女220名,年龄区间18~63岁,平均年龄为(40.81±12.53)岁。
1.2 检验方法
常规检测法具体流程如下:每个体检人员同时规范采集 2 根肛拭子标本,将其中 1 根接种到增菌液 SF内,在 37℃环境内做增菌培养,待18~24 h 后,于该增菌培养液中挑取一环接种于 SS 琼脂平板,在 37℃环境内持续培养 24 h,其后,将无色、半透明状、湿润、中心呈黑色以及边缘呈光滑状的可疑菌落一一挑取出来,将其接种至三糖铁琼脂及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其后于 37℃环境内持续培养 24 h,在必要时可将培养时间延长至 48 h。三糖铁的反应:斜面(K),底层(A),产气(+/-),H2S(+/-)。赖氨酸脱羧酶的反应则为(+/-)。根据三糖铁琼脂与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的最终反应结果,来判定是否为可疑沙门氏菌,如为可疑沙门氏菌,则将其转种到营养琼脂平板处,待 37℃环境内持续培养 24 h 后,以生理盐水制备浊度适当的菌悬液,将之接种至 API20E,通过 APILAB PLUS 细菌鉴定操作软件系统予以鉴定,与此同时,以沙门氏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做血清凝集,鉴定菌种具体类型。
优化检测法具体流程如下:将另一根肛拭子同时接种于增菌液 SBG 内,在 37℃环境内做增菌培养,待18~24 h 后,从该增菌培养液内挑取一环划线接种于XLD 琼脂平板,继续放置在 37℃环境作为期 24 h 的菌落培,其后,将淡红色或无色、湿润、边缘光滑、中心黑色以及中等大小特征的可疑菌落全部挑取出来,接种至三糖铁琼脂与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后续操作同上述常规检测法。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带有[n(%)]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法,带有标准差(x±s)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中优化检测法共检出沙门氏菌感染者13例,常规检测法共检出沙门氏菌感染者4例。最终检出结果具体如表1。
表1 不同检测法的最终检出情况比较[n(%)]
3讨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之规定[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从事餐饮和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性体检,沙门菌是必检项目之一,这是防止沙门菌在我国传播蔓延的一种重要手段。对粪便和食品进行选择性增菌后进行的病原菌分离是目前许多沙门氏菌检测标准中的主要方法。实验证明,采集同样样品两种检测模式结果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敏感性差别非常大;究其原因一是因不同的增菌液达到的生长曲线的高峰期所需的时间与增菌液最低靶菌分离浓度是匹配分离平板使用的重要前提。据相关文献可知[3],由肠道致病性病菌感染所引发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带有多发性,尤其是近年来临床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连年增长,该种现象成因可能复杂多样,其中源自食品加工及饮用水等行业从业者原因造成的污染在疾病传播中占较大比例,故此,加强该类行业从业者的人员管理,对于疾病传播率的有效控制与进一步降低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其中主要防范措施之一就是针对这些从业者,定期、定时开展预防性体检活动[4]。
预防性体检的现实目的就是要筛选出人群中的病原体携带者,进而避免他人感染,在众多预防性体检病原体中,沙门氏菌最具常见性和重要性。沙门氏菌,被归类于革兰阴性菌群范畴内,无荚膜,大部分生有鞭毛,可存活于粪便当中,存活时间通常为1~2个月。调查显示,在我国所有食源性质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当中,沙门氏菌病原体感染者在数量上列举位。当人类感染了沙门氏菌之后,在临床上一般有3个类型。①伤寒型,该型主要由伤寒沙门氏菌或者副伤寒沙门氏菌所引起的;②败血症型,大多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或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原因造成的;③胃肠炎型,通常而言,胃肠炎型感染中常见率最高的感染事件包括沙门氏菌感染性食物中毒与腹泻,皆是食品贮藏沙门氏菌并不断繁殖,进而侵入人体肠道,在肠道内继续繁殖,同时释放出数量庞大的肠毒素,最终导致严重胃肠炎疾病。如若未能控制好沙门氏菌各相应类型的感染,就极其容易引发爆发或流行。
在沙门氏菌检测中,传统常规应用办法是先增菌、后分离,在该次研究中,将沙门氏菌增菌、分离所需的培养基经过重新组合优化后,应用SBG联合XLD琼脂平板法进行了检测,并以检测结果对该种搭配组合的优良性给予了实验证实。在研究中,500名样本中,SBG联合XLD优化检测法检出率为2.60%(13/500),SF联合SS常规法检出率为0.80%(4/500);优化检测法检出率常规检测法检出率,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SF联合SS常规检测法,SBG联合XLD优化检测法在沙门氏菌预防性体检便样检验中具有显著优良性,更值得应用,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卫红,曹刚,田斌. RT-PCR检测口岸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的应用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09):1273-1275.
[2]罗卫红,曹刚,何靖. 增菌时间对从业人员沙门氏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的影响[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06):432-434.
[3]郑少梅. 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在预防性体检肛拭子检验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7,36(20):87-89.
[4]吴集才,张敏,吴建英,曹健. 2009年至2013年景德镇市涉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检测结果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02):242-244.
论文作者:佟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沙门氏菌论文; 预防性论文; 检出论文; 琼脂论文; 常规论文; 脱羧酶论文; 培养基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