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基本国策,对乡村振兴建设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保康县白竹村为实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实施路径,确定新田园生活方式和创意空间的总体定位,提出“山里人家、寨上白竹”的总体形象,从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改造、乡风文明重塑、治理体系架构等方面全面振兴白竹村。
关键词:乡村振兴、白竹村、实探
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决“三农”问题。2018年1月2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于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目标。
二、白竹村基础情况
1、自然环境
白竹村是典型的山地型村庄,位于保康南部九路寨大峡谷附近,属喀斯特地貌类型。白竹村属高寒山区,境内山峦重叠,地势起伏绵延,山、河、沟、洼、洞、槽、包、垭、冲、岭、岩无数,山田相依,淌、湾、坡甚多,整体上略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平均海拔1050米,最低处霸王河海拔750米,最高处小山垭海拔1200米;白竹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高山气候明显,昼夜温差较大;林木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原始生态保存良好。
2、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结构简单。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辣椒、土豆为主,林果经济发育良好,主要以蓝莓、桃子、猕猴桃、葡萄、核桃等为主;农业产业形式较为单一,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不长,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目前村内暂时没有发展第二产业,但保留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和食品工艺。第三产业:主要是为本村服务的小型商贸业和零散的农家乐旅游服务业。
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村内现有服务业主要是为村民服务的小型商业和面向九路寨的旅游服务业,包括2处住宿、10家农家乐、3家小型售卖日常生活用品的便利店和1家土特产门市,没有专门的旅游商品专卖店,旅游接待设施配套不足。
3、文化资源特色
白竹村属于典型的农耕山村,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农耕民俗较有特色,是白竹村的文化核心,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孕育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历史悠久的古寨文化和古建文化,保康境内少有的红色文化,享誉四方的竹艺非遗文化等。
三、白竹村乡村振兴建设实探
1、乡村振兴总体定位
以承接九路寨景区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为方向,通过生态、生活、生产环境综合治理,恢复山乡原乡风貌,创新乡村生活方式,重塑原乡文化核心内涵,打造传统山乡质朴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吸引,提出“山里人家、寨上白竹”的总体形象,制定“村庄重塑、文化重塑、产业重塑和人的重塑”四大发展策略,推进五大创新示范工程,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避暑度假、田园休闲、乡村养生等原真山乡田园生活方式和度假空间。
2、产业兴旺发展策略
以现有的产业结构为基础,创新产业形式,构建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核心、以高山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农贸电商产业为延伸的三产产业体系。
借势九路寨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红利,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前期主要任务,以提升品质和服务质量为首要任务,创新旅游产品业态,建立健全企业、村集体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壮大白竹村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以现有的农业为基础,发挥高海拔的气候优势,以“高山绿色、养生康体“为理念,形成”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多级共存共建的经营主体结构,加强农旅融合,打造白竹高山特色农业。
结合现有的互联网技术,遵循“乡土传承、活化利用、创意推动、电商营销”的发展策略,深度挖掘白竹村文化资源,加强乡土文化传承和激活,加大文创衍生产品开发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京东、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搭建白竹村电商驿站,采用“线下展示、线上销售”模式,构建“互联网+三农”发展机制。
3、生态宜居空间优化
1)生产空间优化。统筹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和种植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八统一”,制定白竹村有机种植标准。开展土地农残测定,严格控制农药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鼓励采用有机肥;落实村内禽畜粪污循环利用系统,成立村集体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付费制度,严格管控污染。
2)生活空间优化。“三清四改”工程。“三清”指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清理河溪池塘等垃圾,清理村内街巷、房前屋后、生态空间的垃圾、杂物、农具、建材等,规范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垃圾回收制度。“四改”是指改建筑外立面、改厕所、改厨房和改猪圈。以鄂西北传统民居为风格,对全村进行外立面进行改造;制定白竹村厕所建设标准,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现代生活要求为标准,对村民厨房进行改造;拆除道路两侧的猪圈牛棚。
公共空间营造。公共休闲空间营造:保留当地村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建设文化广场、休闲公园、文化活动中心、高山农产品电商中心等公共建筑,营造传统、质朴的山乡生活空间。
3)生态空间保护利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摸清白竹村境内山地、溪沟、森林、农用地、建设用地、荒坡地等自然元素的分布情况,绘制白竹村生态空间分布图;重点治理、系统修复、整体推进,确保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长;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加快制定森林保护管控措施和制度,积极拓展新型经营业态;加强水污染控制,加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减少农药用量,制定标准化生产标准,制定土壤污染和控制相关管理规定和措施。
4、乡风文明提炼重塑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乡风文明阵地建设。启动以创业之星、文明商户、星级文明户、先进带动个人等系列文明主题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树立新风尚,全面提升白竹村思想道德水平。
乡村诚信体系建设。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构建,全面挂钩乡风文明阵地评选活动,建立村民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整理挖掘白竹村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形成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寨文化、古建文化等为代表的优秀文化体系,构建新乡土田园文化内涵,重塑乡村文化内涵。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化利用,以创新旅游体验为手段,打造创新文化方式和形态。
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乡创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白竹村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微信公众号、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村内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机制和措施;
5、乡村治理体系创新
1)三治结合治理体系构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成立“村民议事会”,实行“一事一议”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决策机制;制定村民公约,对村民日常生活、生产、交流进行全方位的自我管理;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推行全民监督阳光村务,制定人才吸引政策。
推进乡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制定“法制能人“评选办法,加强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定期组织村内法律知识学习,加强村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意识。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制定白竹村道德公约,建立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尊老爱幼、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敬岗爱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美德等各方面的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思想。
2)乡村经营组织架构构建。采用“企业+村集体+机构+农户”的组织架构模式,村集体以土地进行入股,与大型企业创立白竹村高山农业发展公司、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打造高山特色农业和山乡田园度假旅游两大产业板块,建立村和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将资源变资产,实现市场运作管理,最大程度保障村民利益,拓宽村民就业创业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件
[1]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保康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
论文作者:王卫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产业论文; 高山论文; 村民论文; 生态论文; 村内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