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若干理论思考_计划经济论文

关于建立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若干理论思考_计划经济论文

关于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若干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集团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国已成必然之势。在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中,既有政策指导问题,也有实际操作问题,更有理论认识问题。为使所制定的政策能更有效推动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为使实际操作者在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中的行动更为自觉,在理论上就必须加深对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若干重要问题的认识。

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触及的理论问题很多。就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说,主要是要解决对几个关系的认识,即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转变以及跟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一 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在的一般说法是指从“粗放型”增长转变到“集约型”的增长,并将这种说法作进一步阐释,认为是从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推动经济增长而转上依靠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实,这种为不少人所接受的解释是不够准确、也是有偏颇性的。

实际的经济活动表明,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要支出一定的成本,特别是采用先进的、尖端的技术,所支出的成本(研究开发费用或购买的费用)则更为巨大。在考虑到技术进步必须花费成本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则不一定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产生。报载,沈阳一家有色金属制品厂,花费巨资引进了一条先进的铜材加工生产线,生产效率固然大有提高,但终因成本过高,致使该厂即便生产线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也仍然不能摆脱亏损的局面。这种技术进步了但效益却为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在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并不罕见。正因为如此,在引入效率和效益概念去考虑问题时,人们就不能认为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一定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是无效益或低效益的;也不能断言依靠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就一定是高效率、高效益的。在这里,既不是投入的多少也不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效率和效益才成为判别经济增长方式优劣的主要标准。有鉴于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是指经济活动从大量浪费资源的粗制滥造转上对这种浪费资源做法的抑制,也即是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真正意义理解为资源(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整个经济活动效益的提高。

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之所以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联,这要从跟经济增长相关联的资源使用谈起。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既有投入资源(要素)数量不足的问题,更有已投入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既定的资源配置结构以及既定的资源使用效率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来说所投入的资源数量不足,是这个问题在表层意义上的反映。目前,我国不少的经济活动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都认为所需资源投入不足,并集中表现在资金方面的不足,这便是这种表层意义上或者叫静态意义上的资源投入不足。然而,即使从深层意义或动态意义上来说,资源投入的不足也是个永恒的命题。这是因为,即使一个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非常合理,资源使用效率非常之高,这个经济将所有资源投入使用仍然不能支撑经济增长并达到预定的目标。换言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终将会遇到来自资源投入不足的制约。这种制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稀缺性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可以想象,即使人们引入“两种资源”的概念(即同时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资源的投入量,并将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到极致,也仍将不能满足人们在主观上所期望的经济增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不能奢求资源投入量的无限增加,而只能根据可供使用资源的总量及资源使用效率所限定的生产可能性范围去确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将经济发展的期望值调整到客观可能性所允许的合理区间。

问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投入不足,往往不是由经济学上的资源稀缺性所导致,而是由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所造成。而这种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又主要是由于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以及资源缺乏流动性所造成。

资源配置结构(亦即是已投入资源的分布结构)的问题,是从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本来,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如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追求可能达到的经济发展目标时,客观需要在不同时间投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资源,而且还要适应经济活动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目标调整的要求,形成一种业已投入使用的资源得以在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间流动的良好机制,最终形成一种满足经济活动要求和符合经济发展合理目标的能动的资源配置结构。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或者是在计划经济残余的影响下),资源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和各种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合理的状态,而且资源一经投放便出现一种刚性的结构。来自计划的、行政的、区域的各方面阻力使得资源在地区、行业和企业间的调配和流动几成不可能。在这种刚性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中,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以劳动者失业、土地荒芜、厂房和机器设备闲置以及产品积压为表征的资源浪费。现实情况表明,这种由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严重的资源闲置与浪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制约的力度要大大地超过新增加资源的投入不足。

如果我们将经济增长不仅理解成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而是更将其看作是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活动效益的提高,那么,我们在考虑和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一方面考虑尽可能增加新投入的资源,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则要注意到我国目前所普遍存在的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合理,注意到大量的资源闲置和浪费问题的存在,从而对症下药地克服这些问题,以使妨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步得到消解。

人们有时将新投入资源称之为增量,而将已投入资源称之为存量。无论存量或增量都有个结构的问题。但由于存量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其数额要比增量大得多,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要比增量大得多。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增量的结构合理性给予了比较充分的注意的话,那么,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则是对存量结构的问题进行解决:要寻找一种有别于计划经济的办法和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对历史上形成的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使各种类型的资源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之间得以适时、适量和以适宜的比例进行组合,并使资源在地区、行业及企业间得以流动,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这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求,也是目前和今后缓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不足问题的主要方向。

影响资源使用效率从而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既有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还有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经济学的常识告诉人们,各行各业都有由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定的经济规模。在这种规模之下,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会降到最低,亦即是将各种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到可能达到的高度。经济规模通常都跟企业规模相联系。全国情况表明,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不大和企业本身“小而全”的问题,远远达不到经济规模。例如,广州的汽车制造业,不仅生产总量无法跟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厂相比拟,而且广州的汽车制造业本身还分成各搞一套的五个企业,致使每个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规模很小,很不经济。对于这种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也同样需要寻找一个方法予以解决,以扩大经济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组建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集科工贸功能于一身的大型企业集团,可在集团范围内,突破资源流动中的地区、行业、部门、产品的障碍,提高资源的流动性形成比较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亦可在集团范围内,按照社会化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经过合并和调整,实行低成本扩张以扩大产品的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要求,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一种可供选择的企业重组方式。

二、发展企业集团与经济体制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体制,自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正式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种转变并非短时间和轻而易举所能完成的。这种转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可说数不胜数,而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便是要从计划经济中的产品经营转变为市场经济中的资产经营,并且要寻找一种有利于实行这种转变的企业组织形式。

计划经济是一种产品形态的经济,它所注重的是使用价值。在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经济计划,也无论是长期计划或是短期计划,都表现为产品经济形态和注重使用价值的实物指标。虽然在这些经济计划中并在实际的计划经济活动中,也出现“货币”、“资金”、“价格”、“成本”和“赢利”等概念,但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功能跟真正意义上的这些概念是绝然不同的。正因为如此,在计划经济年代,那种不惜成本而追求实物指标完成,在出现亏损时只算政治帐而不算经济帐的情况成了司空见惯。

市场经济则是一种商品形态的经济,它所注重的是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劳务以及生产要素都以商品的形态投入到产品、要素和资金市场中进行交换。这种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虽然在形式上跟在计划经济中部分存在的交换相同,但市场经济中的交换不仅在规模上和复盖面上要比计划经济中的交换广大得多,而且在交换的目的上也绝然不同,这便是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所揭示的W—G—W ′和G—W—G′两大公式的不同。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产品、劳务和要素都是商品,既为商品,便都有以货币表现出来的价格。商品的交换(即卖买)就是以一定的价格进行的,而交换的结果也以所得货币的多少表现出来。在这里,货币使经济活动匀质化了,市场经济也就成了货币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无疑要受到从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消费者需求的制约,但这种制约是一种外在性的制约,企业的真正目的(或者说是内在的冲动)是为了价值的增值,亦即是对利润的追求。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以追求利润的资产经营行为(资产增值和利润的获得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显然是和计划经济中企业的产品经济行为大不相同的。

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企业的经营方式来说,就必须实现从产品经营向资产经营的转变。然而,在计划经济中运转了几十年的企业(主要是指那些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产品经营转上资产经营又谈何容易!这些企业长期按照计划经济的实物计划的规定而行事,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观念上,都形成了一种近乎凝固的产品经营的行事方式和观念形态。问题在于,当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目标提出之后,并且明确了企业的产品经营要转上资产经营时,如果原有的企业组织形式不作相应变动,能否真正实现这种转变呢?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这是极为困难的事。

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企业、集科工贸职能于一身的大型企业集团,已不复存在进行产品经营的基础,但却为资产经营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当企业的投资权、包括重要人事任免权在内的重大问题决策权及相当一部分的资产受益权集中在企业集团时,进行资产经营便有了可能。事实上,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企业(几乎都是企业集团)所进行的都是资产经营。在资产经营的条件下,企业集团属下的各个企业都在从事具体的产品或劳务的生产与销售,但这种生产和销售在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框架中又是能动的、可变的,或是扩大,或是削减,或是裁撤,或是进入新的领域,所有这些变动都是服从整个企业集团资产增值的目的。企业集团从其发展战略出发,并依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不断地进行资产组合的调整,追求着资产增值的目的。这便是现代市场经营中企业行为的应有之义。

组建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就是根据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资产经营需求,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资产经营的经验,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而对企业组织形成所作的一种重大改革。这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展企业集团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国的企业(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依附于政府,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庸。这种状况,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加以改变。然而,现行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果不予变化的话,要想改变长期存在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要想转变政府的职能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所造成,我国国有企业实际上都是归属于各级政府或不同的政府部门。例如,广州的五个汽车制造厂便归属于广州市四个不同的“系统”和“部门”。由于历史渊源再加上不言而自明的利益关系,国有企业跟有关政府部门的关系,是无论如何也割断不了的。在继续保持这种关系的情况下,要企业不找“市长”而找“市场”,要政府部门不干预企业的行为也是不可能的,市场经营所要求的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撤离微观经济领域方面)便肯定会流于空谈。

组建和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动摇并最终消除企业跟原有政府部门的依赖和依附关系。在原有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得以矫正之后,在企业中便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独立自主面向市场和依靠自身以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倾向,并最终导致企业真正成为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立商品生产者。

政府从微观经济领域撤出之后,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经济职能完全消亡,相反,政府在宏观经济领域将被现代社会赋予更为艰巨的任务。诸如:利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创造和维护正常的市场运作和竞争秩序,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提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调节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结构,调节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与合理分工,调节对外经济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和组建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企业除税收外并无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更多地表现为政府引导市场和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关系,但由于少数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并在这些集团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条件下,政府既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与集团决策者磋商、向集团决策者规劝甚至预先警告,而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图知晓于企业集团,以求得这些经济活动重要主体的理解和配合,这也是在实行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所常见的事。但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成熟而高级的关系,是计划经济中企业成为政府部门附庸的那种关系所不能比附的。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也是在产权逐渐多元化的过程中实行的,而且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主要对象又是国有企业,因此,借口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从微观经济领域撤出而置企业集团的组建与发展于不顾,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是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而对企业所作的一次重组。原有企业(国有企业)多数是由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而组建起来,并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这些企业目前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要求,而单靠企业本身是不能完成其重组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必须也有可能在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过程中发挥规划和带头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企业集团的组建和有利于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这一点,也正是在中国这片土地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特色所在。

标签:;  ;  ;  ;  ;  ;  ;  ;  ;  ;  ;  

关于建立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若干理论思考_计划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