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前景乐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英论文,前景论文,乐观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7年5月工党上台执政以来,特别是去年7月香港回归后,中英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和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往来加强。去年,两国领导人6月30日在香港进行了会晤,都表示要努力推进中英关系;英国贸工大臣贝克特、外交大臣库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等内阁要人先后来华访问;朱镕基总理今年4月访英取得圆满成功。中英关系一年多来取得重大进展,两国经贸额增加14%左右。中英关系取得上述进展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具有极大发展潜力和拥有巨大市场与丰富的资源,因此,英国需要改善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1997年以来,英国搞了不少活动,如“’98英国在中国年”等,积极促进中英两国的各方面交往和对中国的了解。其次,香港回归后,影响中英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消失,中英关系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发展,况且工党政府在香港问题上也没有包袱。库克、普雷斯科特等人都表示过,中英关系不受香港问题的影响,香港是发展中英关系的桥梁。再次,布莱尔领导的新政府以新的面貌出现,锐意进取,蓄志改革,要建设一个“新英国”,重塑英国的形象,因此在外交上更加务实和活跃,在继续以欧、美为重点的同时,也面向亚太。最后,近年来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变化促使英国更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中美实现最高层互访,两国关系走出低谷,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英国一贯重视英美特殊关系,在重大外交问题上都同美国保持一致。中国同法、德这两个欧盟核心国家的关系近年来有新的发展,相比之下中英关系显得滞后,英国需要奋起直追。
中英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利益,有很大合作潜力。英国是个重要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英贸易额目前已达57亿美元,而且有加速增长的趋势;英国是欧盟国家中第一大对华投资国,到1997年底对华投资额已达56亿美元。协议投资额为120亿美元;现在英国开始将对华投资面向内地,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相吻合。英国在金融、科技、教育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在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造、福利制度改革方面有较多的经验,可在这些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此外,中英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潜力也很大。英国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一个有核国家,同许多国家关系密切,在国际事务中可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在今年春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华人权提案问题上,英国主张不搞对抗,对最终促成放弃搞提案起了积极作用。英国今年上半年在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倡议中欧建立对话机制,积极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在核扩散、军控、反毒、反恐怖、反走私等全球性问题上,中英也有很大的合作潜力,最近中英合作打击走私中国文物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英国可以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中英之间在一些问题上仍有分歧。但是,与共同利益比较起来,分歧是次要的,也不应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只要两国都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对话,不搞对抗,求同存异,化解矛盾,中英关系就能不断朝好的方向发展。
英国首相布莱尔上任一年多来,政绩颇佳,在国内威望甚高,在工党内也较有权威。布莱尔内阁是个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班子;布莱尔本人则是个视野开阔、讲究实际的开拓型政治家,他所倡导的超越传统政治思维模式的“第三条道路”颇具时代精神,很受年轻一代的欢迎。在国际事务和全球秩序上,他认为,人们已不再生活在两极世界里,因此国家已没有敌人,国家所面对的只是各种危险。这种思想已完全不同于冷战思维,更加求实、开明,对工党政府的外交特别是对华政策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有理由认为,布莱尔首相的来访将来进一步推动中英关系的发展,中英关系的前景是乐观的。
标签:中欧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