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寻甸 655200
【摘 要】目的:探讨患者依从性对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肺结核病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由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观察组患者每周复诊取药,并实施个性化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照组患者每个月复诊,发放健康读本。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与成功治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治疗依从性为89.83%(53/59),对照组患者1年治疗依从性为64.41%(38/59),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5)。观察组患者成功治愈率为91.53%(54/59),对照组患者成功治愈率为61.02%(36/59),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P<0.05)。结论: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显著改善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依从性;肺结核病;治疗
相关文献表明,经济条件、治疗意识、卫生资源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本研究探讨患者依从性对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肺结核病患者118例,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病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加本研究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史与精神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9例,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6.01±8.04)岁,受教育程度:文盲5例,小学20例,初中30例,高中4例;对照组: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98±8.14)岁,受教育程度:文盲8例,小学19例,初中33例,高中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由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观察组患者每周复诊取药,并实施个性化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照组患者每个月复诊,发放健康读本。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发放药片数-剩余药片数/发药总数×100.00%[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治疗效果评定标准[4]:参照痰结核菌与X线检查结果,治疗后痰结核菌阴性,X线显示结核病灶完全吸收则评定为成功治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1年治疗依从性为89.83%(53/59),对照组患者1年治疗依从性为64.41%(38/59),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5)。
2.2 两组患者成功治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成功治愈率为91.53%(54/59),对照组患者成功治愈率为61.02%(36/59),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P<0.05)。
3 讨论
大部分肺结核病患者依从性较高,但由于部分肺结核病患者缺乏对肺结核病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其意识,从而严重影响患者依从性[5]。依从性差的患者往往认为临床症状改善后即可停药。部分肺结核病患者认为只需治疗2-5个月即可成功治愈[6]。部分肺结核病患者认为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可停药,由于缺乏对临床医师的信任而停止求医就诊。相关文献证实,适当增加患者复诊的次数,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则可显著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病的治疗依从性[7]。本研究通过比较观察组(每周复诊取药,并实施个性化健康宣传教育)与对照组(每个月复诊,发放健康读本)的患者依从性与成功治愈率。探讨患者依从性对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增高,成功治愈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揭示了较高患者依从性的肺结核病成功治愈率则明显增高,间接反映了通过改善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显著改善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8]。因此,医务人员通过落实对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监督,必要时实施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嘱咐患者应定期回院复诊,复诊期间,医务人员经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9]。对于自认为服药效果不显著或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断或间断治疗的部分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显著改善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云,杨平,徐凌忠等.初治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4,35(4):42-44.
[2]曾冬芳.健康宣教路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5(1):205-206.
[3]陈玮,雷世光,李杨等.1749例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346-349.
[4]黄秋霞.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07-4008.
[5]王景民.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对结核防治影响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9-20.
[6]于晓宁,卢和平.特殊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46(26):154-157,165.
[7]刘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个体化饮食治疗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35(25):138-138.
[8]吴海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响[J].医药前沿,2015,25(24):277-278.
[9]李春卉.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24):278-279.
论文作者:杨与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病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