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汤自芳 马静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目的:探究VIPC抢救程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行VIPC抢救程序创伤性休克患者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总结分析护理措施。结果:该11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07例,无效死亡9例。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行VIPC抢救程序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升,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VIPC抢救程序;创伤性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75-02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导致医院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数量也大幅度增长。创伤性休克作为临床常见症状,致死率高。由于患者血容量、体温低,且凝血功能受损,故在1d内很容易出现危险[1]。在急救过程中,为确保治疗效果,首先需要完成清创工作,并及时止血,进行抗休克治疗干预。为提高急救的有效性,有研究指出可在急救护理中采用VIPC抢救程序,为此本次研究回顾式分析了本院行VIPC急救护理的抢救效果,现做出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所收治116例行VIPC抢救程序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男89例,女27例,年龄分布于17~75岁,均数(38.5±7.2)岁。该116例患者中,由交通意外引发休克患者计85例,高处坠落引发11例,打架斗殴引起13例,其他9例。颅脑、脊柱等多发伤患者72例,脏器实质性损伤44例,肋骨骨折19例(临床表现为血胸与气胸),颅底骨折7例,动脉组织损伤7例。
1.2 治疗与归转
急诊科所收治116例患者均行VIPC抢救程序急救护理,成功治愈103例,无效死亡13例,成功率88.79%。13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心肺严重挫裂伤计3例,肝脏脾脏破裂计2例,盆骨骨折继发后腹膜出血2例,重型颅脑损伤4例(颅底骨折,并大量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措施
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严格以VIPC急救程序为标准进行,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异物,插管通氧,建立补液通道,并严格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对继发出血患者及时止血。具体分析如下:
2.1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患者创伤性休克造成原因多,部分口腔可能存在异物,如假牙、血块、呕吐物等,在临床急救中必须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其窒息。在本次研究中,29例患者存在口腔、气道异物现象,以VIPC抢救程序为基础,护理人员首先完成对患者呼吸道的检查,并进行了及时清除,同时以鼻导管辅助患者吸氧,氧流量为5L/min。
2.2 确保有效循环血量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在对患者体内血液循环情况检查的基础上,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改善,消除循环阻碍,并对循环容量进行严格控制[2]。在患者入院后,护士可不等医师检查,预先完成静脉通路建立(通路数量一般为两条及其以上),可选其中一条进行扩容,应该选择深静脉穿刺,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直接切开患者静脉,以实现对血容量的及时补充。应该对晶体液与胶体液的使用方式进行控制,确保交替使用,于此同时要对患者血型进行匹配,尽快找到合适血源,尽快进行输血,一方面优化患者体内微循环,另一方面缓解其酸中毒问题。
2.3 监测患者心脏泵功能
在急性创伤休克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接到患者时应及时建立输氧、输液、导尿通道,并加强心电监控[3]。利用血压仪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动态化检测,确保患者心电变化处于可控范围内,关注其CVP波动情况,并以此实现对患者体内微循环水平的评估,初步评判患者心脏负荷情况与血容量水平[4]。另外,需要对患者排尿量进行监测,并以此评定毛细血灌流量。于此同时,有必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幅度,当患者出现呼吸变化波动大且伴有鼻翼扇动问题时,则代表其病情已经开展恶化,此时需要在严密观察的基础上,参照医师意见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瞳孔状态与意识水平,避免其产生内环境失衡。
2.4 加强紧急出血控制
导致患者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失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此在抢救过程中必须结合患者出血原因,做好紧急止血工作。除需要对外部创伤导致的出血进行控制外,还需要检查隐蔽性的出血。止血前应该做好清创工作,必要时可直接以加压包扎进行紧急处理[5]。对存在骨折问题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出现移位问题,防止断口对附近组织造成二次伤害。止血药物应该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结合患者特征对药量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止血效果。
综上所述,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病程进展快,休克发生24h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为实现对患者生命的有效挽救,有必要开展有效的急救护理工作,保障急救护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VIPC抢救程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救治率达到了88.79%。与本院行VIPC抢救程序前抢救率均数(70.21%)对比,有显著提升,(χ2=10.591 ,P=0.001)。对此,在临床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有必要应用VIPC抢救程序做好急救护理工作,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确保有效循环血量,加强监测患者心脏泵功能,确保其生命体征处于可控范围内,并切实落实紧急出血控制工作,进而通过有效的急救护理,为抢救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抢救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升抢救效果,以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伟,李春红,姜楠,等.VIPC抢救程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9(4):68-69.
[2]郭娜.VIPC抢救程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7):139-140.
[3]吴春芳.应用VIPC护理程序提高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效果的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4):116-118.
[4]李燕玲,黄伟华,罗惠兰,等.VIPC抢救程序指导护士进行重度烧伤病人的救护[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4):103-104.
[5]吕莉珍.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1):6231-6232.
论文作者:李芳,汤自芳,马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性休克论文; 程序论文; 呼吸道论文; 有必要论文; 颅脑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