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古诗词运用策略论文_滑红原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古诗词运用策略论文_滑红原

滑红原(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诗歌语言精炼生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要运用得法,可以活跃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联想历史,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评价,剖析历史事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了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 古诗词 用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063-01

从事初中教育教学二十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承载着延续民族历史文化精髓的古诗词与作为人类精神故乡的历史学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一种不可分割的天然同盟联系。

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反映历史的诗词占了不少篇幅,中国历朝历代流传下来很多名篇佳作,反应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现实生活,这为我们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真实丰富的宝贵资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学中的诗词资源,一方面,利用诗词,从文学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拓展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对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又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体说来,历史教学中可在以下情况时结合使用诗词资源。

一、导入新课时

适当引用诗歌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导语在课堂中的作用犹如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三五句话往往能创设美妙、和谐、新奇的气氛,使得课堂一开始就像磁石吸铁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收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选取一首紧扣内容的诗词导入教学,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融入课堂。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战略决战》一课教学中,我先提到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学生一下来了兴趣以为我要讲电视剧了,我马上接着问大家知道它的出处吗?接着我朗读了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也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它不只是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还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感觉到这不仅是抒情的诗句,而且也是进军的号令。我又问学生会不会朗读毛泽东的《长征》,诗中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描绘与抒怀让学生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山高路陡、水深流急、白雪皑皑的长征途中,一下子走进了当年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这为后面教学的开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红军将士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即创设了教学情境,又营造了课堂氛围。

二、 理解教材内容时

新课标指出: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历史,形成历史表象,经过归纳、分析、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这方面,诗歌能通过形象的描绘,构成鲜活的生活图景,它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容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向我们展示了“开元盛世”时经济高度繁荣的画面。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描绘了东汉末年黄河流域长期战乱后的凄凉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而“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和李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则描绘的是统治者荒淫享乐的场面。

三、 突破教学难点时

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这是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在评述时,往往会犯主观武断、以偏概全等问题,在教学中巧妙引用诗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中,如何正确看待王昭君的出塞就是教学中的难点,历史上的昭君出塞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话题,不同时代的人都给予了评价,而这种评价又不尽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了与昭君出塞有关的两首诗,一首是唐朝诗人戎昱的《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第二首是唐朝诗人张仲素的《王昭君》“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接着,在学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请他们来判断,这两首诗都是对昭君出塞的事件作评价,观点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答案也很快出来了:这两首诗表达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戎昱认为和亲政策,是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张仲素认为,王昭君平定了汉匈边界之间的纷争,促进了和平,应当给以肯定。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该采信哪一种呢。接下来,我又出示了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诗“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嘀无声五十年。”我适时地指出这首诗非常明确地肯定了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因为它结束了汉匈之间多年的战争,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而王昭君以国家利益为重---和亲,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通过这三首诗,学生心中的疑团被打消,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又受到了一次非常好的教育。

四、 进行学业评价时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激励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历史学业评价的目标和方向。当今的学生看到的是今天的幸福生活,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来讲,他们不关心过去,不探究历史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认识过去历史事件和现象,恰当的引入古诗词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杜甫的“忆惜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开元盛世的富庶、繁荣,由让学生体会到唐玄宗后期的腐败和没落。如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问题,引用《汴水》的“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能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既提高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又补充了教材知识的单薄。

以上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尝试,把古代诗词适时恰当的引入历史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启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物的联想、分析,形成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精心挑选难度适宜、同历史知识关系紧密的诗歌,不可乱采滥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否则会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杨珺 《论古诗歌与历史教学》[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

2、《谈谈几种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3、《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 付建舟 编

论文作者:滑红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古诗词运用策略论文_滑红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