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062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市规模逐渐庞大。但高速率的城市建设与城市开发品质缺不相匹配。因城市开发建设理念、方式及管控手段的不足,导致城市快速扩张建设忽视了城市品质的营造。特别是城市依山临水区、中心公园、城市广场、城市CBD等重点区域及其周边紧邻地区的城市建设环境出现可达性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一般、城市活力低下等问题。本文试图借助城市设计论述城市特殊环境区建设的导控研究,弥补城市规划的不足,构建开放、共享、活力、通达的城市特殊环境区,构建富有特色和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区。
关键词:城市特殊环境区;城市设计;设计导控
1、城市设计及城市特殊环境区认知
1.1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是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的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二维平面思维模式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图形化、形象化的特征。城市设计以三维空间思维,重点研究城市空间环境效果,为未来城市建成环境及城市风貌提供设计引导。
1.2城市特殊环境区
本文所称的城市特殊环境区是指那些资源特殊、环境优越、对城市形象及城市品质影响较大的地标区域,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环境区,也是一个城市市民集中公共活动和展现城市特殊风貌的地区。一般包括临山地区、滨水地区、核心公园地区、中心城市广场地区、城市CBD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等。这些地区规模大小不一,但是他们一般都属于城市重点区,是集中展现城市建设品质和彰显城市特色风貌的关键。
2、加强城市特殊环境区导控原由
2.1交通可达性不足
(1)道路通达能力不足
在一些城市规划中,紧邻城市山体、水域等特殊环境区缺乏基本的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等级太高、道路过宽却又缺乏基本的过街人行设施,导致市民难以有效和便捷使用,极大降低了市民亲山乐水和日常使用公园广场的便利性和热情,降低了城市山水等特殊环境区对城市品质建设的价值。
(2)地块私有化导致边界封闭
在一些城市规划或物业管理或城市监管缺失的地方,城市特殊环境区紧邻的周边建设用地出现圈地框界的现象,一些本来属于城市特殊环境区边界的公共通道却被侵占。水系岸线步行道短接,山水界面封闭围堵,城市山水景观难以共享。
2.2公共配套及城市活力不足
在一些城市,往往因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公共服务性配套用地规划不足、服务能力能级有限、管理不科学等,城市活力低下。例如,城市建成区山体公园及滨水区周边一线用地在规划中布置的商业性配套用地不足,或商业性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山水及公园广场周边城市公共服务有限,城市活力不足。
2.3城市空间界面缺乏层次与美感
若以单纯的城市规划(主要是控规)来管理建成区内山水、公园、广场等城市特殊建设环境,将很难构建美观、和谐的城市环境。因为城市规划数据性、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城市规划关注重点在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指标,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美、宜人性、舒适性关注不到位,难以有效引导城市空间环境的高品质建设。在城市实施开发建设中,由于山水、公园、广场等资源的特殊性和环境的稀缺性,在缺乏有效空间管控的基础上往往会导致这些地段周边城市开发建设失控、空间尺度舒适性一般、建成环境混乱、公共开放空间周边城市界面缺乏层次和美感等问题。
3、城市设计对城市特殊环境区建设的导控作用
城市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在于以城市空间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和有效的建设导控手段,强化城市空间环境建设效果,构建舒适、宜人、美观的城市环境。鉴于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环境建设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若能在城市规划编制前优先编制城市设计,以城市设计成果来引导和补充城市规划编制管控内容,将有利于优化城市特殊环境区建设品质。
在城市特殊环境区开发建设中,通过引入“贴线率、连续度、间口率、用地尺度及形态控制、用地布局、交通引导、无障碍设计、城市界面层次设计、建筑尺度及形态、建筑风貌导引”等城市设计导控要素,加强对城市依山、临水、公园、广场等特殊环境区周边开发建设的有效导控,将有利于建立公平开放平等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构建城市特殊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有利于优化城市特殊资源配置、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城市设计对城市特殊环境区建设的导控要点
4.1构建通达、便捷的交通环境
(1)构建通达的城市道路交通
为了确保城市山、水、公园、广场等特殊环境区的直达性,建议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至少保留一条城市道路与山、水、公园、广场等用地边界重合,以便可以开车直达。建议城市公交站点、的士停靠站等公共交通设施宜靠近这些特殊环境区用地布置,以便市民方便使用。
(2)建设互通互联的无障碍立体连续步行系统
鉴于特殊需要,在一些山水等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可能存在城市主次干路,这些高等级城市道路将成为妨碍市民便利享用城市特殊环境区的交通障碍,大大降低特殊环境区对丰富市民活动和提升城市活力的价值。
若能采用立体连续的无障碍步行系统设计,将地下空间、地面绿道、人行天桥、二层步行廊道等设施相互连接,这将有效加强城市特殊环境区与其周边城市其它建设地块的便捷联系,大大提升城市特殊环境区的使用价值,丰富市民活动,提升城市活力。
4.2强化界面管控,构建舒朗、通透、开敞的一线界面
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空间界面控制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美感。若能重点加强对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一线用地尺度、用地功能、一线建筑单体尺度控制和群体建筑组合的合理引导,将对构建舒朗、通透、开敞的城市空间界面有极大价值。
(1)严控一线地块尺度
为构建通达、舒朗、开敞的城市空间界面,对于城市山水、公园、广场等特殊环境区周边紧邻的一线用地的布局,宜采用短边直接面向山水、公园、广场布局,且用地短边尺度不宜大于150米(我国城市支路最小距离150米)。若采用长边面向城市特殊环境区且地块长边尺度大于150米,则建议在地块开发设计条件中应增加一条视线通廊兼做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要求,以强制性的城市视线通廊来确保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城市界面的开敞、通透。
(2)严控一线单体建筑界面尺度
山、水、公园、广场等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一线用地内建筑单体设计除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条例外,尚需基于城市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单体的控制引导。重点加强对高层建筑单体的界面控制,宜采用短边面向城市特殊环境区。
4.3强化一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共享、活力、美丽的公共开放空间
为营造城市特殊环境区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市民的吸引力和城市活力,建议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一线用地应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用地功能,一线建筑底层引入商业、休闲、娱乐设施,鼓励临街结合一线建筑底层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人性、活力型、生活便利的城市公共服务环境。
4.4强化一线纵深方向高度控制,构建多层次、美观的天际线
城市特色环境区周边一线用地内建筑群体布局应注意空间共享性和视线的开敞性。建议以特殊环境区为核心点,由核心点向周边发散呈现“凹”谷型的空间界面,总体上以低层建筑靠近特殊环境区、高层建筑相对远离特殊环境区边界的原则确保城市特殊环境区周边空间界面的梯度变化和层次美感。同时,高层建筑群体布局上应注意建筑群体的错落布局,加强相邻建筑的间口率的控制,避免一线建筑界面过于连续导致界面封堵。
5、结论
城市特殊环境区是展现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共建共享,打造优质生活的特殊空间资源。城市特殊环境区空间环境建设的导控方法科学与否将直接决定了这类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品质以及其本身资源价值利用效率的高低。利用城市设计的导控方法,积极融入城市设计导控要素于城市规划管理中,可以有效补充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上不足,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善城市面貌。
参考文献:
[1]任小蔚、吕明.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J].规划师,2017(10):01.
[2]刘鹏.“诗意栖居”哲思下城市设计管控策略—以自贡市“卧龙湖“片区为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分析[J].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坛文集,2017(11):18.
[3]麦麦提热夏提?沙吾提.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8(17):112.
[4]朱瑞瑞,赵琨,俞一杰.青岛市城市设计方法与管控要素研究[J].规划师,2017(12):01.
[5]林隽.面向管理的城市设计导控实践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2014(12):17.
论文作者:胥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界面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