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复杂性与跨境比较研究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复杂度及其跨国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复杂度论文,中国制造业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11]06-110211-0056

一、引言

作为典型的以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且出口规模获得迅速扩张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出口的技术结构分布(technological structure)、复杂度水平和技术含量等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分析中国在出口什么,也为了估计中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和技术水平是否发生了重大改变,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利用贸易统计和分类数据,并结合各国或各地区的人均收入数据,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含量、复杂度水平、技术结构分布及其变迁(Lall,2000;关志雄,2002;Hausmann et al.,2007;Schott,2006;Lall et al.,2006;樊纲等,2006;Rodrik,2006;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Wang和Wei,2008;姚洋和张晔,2008;文东伟和冼国明,2009)。这些研究主要得到两个基本结论:一是认为中国出口的技术含量、复杂度水平和技术附加值等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二是认为中国出口的技术结构正由或已经由低技术行业向高技术行业转变。

当前对中国出口技术结构分布、复杂度水平和技术含量的研究都存在一个较为重大的缺陷,即都没有考虑中国出口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出口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或研发密集度特征。这一缺陷使得上述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稳健性都被严重削弱。理由如下: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和研发创新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使得同一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同一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是有差异的。因此,不考虑中国各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各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单纯利用贸易统计和分类数据去揭示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和技术结构,将无法真实反映中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现状,甚至会夸大中国出口贸易的复杂度水平,从而产生中国的比较优势发生显著改变的统计假象(statistical illusion)。

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虽然我们无法考虑出口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技术水平,但我们可以从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Input-Output Database)中获得产业层面的研发密集度数据,从而能够分析产业技术密集度在产业及国家之间的差异。因此,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主要从产业的技术密集度特征出发,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复杂度或技术含量,并进行国际比较,以更真实地揭示中国的比较优势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文献及研究方法评述

经济学常以一国的劳动生产率反映该国的技术水平,因此,测定一国出口技术含量(export technology content,ETC)最直接的方法是:对每一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该国各类产品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份额为权重加权求和,即使用下面的公式:

方法2的基本假定前提是:某类产品,若其在高收入国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越高,则与该产品相关的劳动生产率水平(the productivity level associated with product i)也越高。

樊纲等(2006)构建了与公式(5)几乎完全相同的显示技术附加值赋值公式: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数据介绍

1.本文的研究方法

要素、资源禀赋以及技术能力的国别差异,使得同一类产品或同一类行业在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或技术水平也可能不同。另外,不同国家由于处于产品或产业不同的生产环节,从而使得同一类产品或同一类行业在不同国家的技术含量也有差异。处于研发设计或高技术附加值生产环节的国家,产品或产业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处于加工装配或低技术附加值生产环节的国家,产品或产业的技术含量则较低。

由于无法获得世界各国产品层面的劳动生产率或研发支出及产出(或增加值)数据,我们无法从产品层面分析各国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技术特征。但是,我们能够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2009年版)中获得产业层面的研发支出和产出(或增加值)数据,因此,我们可以从产业层面分析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或技术特征,从而可以从产业层面测度一国出口的技术含量。

本文的基本假定为:研发密集度高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或技术含量较高;相反,研发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或技术含量则较低。由于产品或产业的生产活动与技术密切相关,而技术与研发支出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假定是合理的。事实上,OECD(2003)正是从产业研发密集度差异的角度对制造业进行技术层次分类的。研发密集度高的行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也较高,技术含量因此也更高;而研发密集度低的行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也较低,技术含量也因此更低。同一行业在不同国家的研发密集度不同,其技术含量也不同。因此,本文测算一国出口技术含量(export technology contents,ETC)的方法为:

因此,即使出口行业结构相似的国家,若其行业研发密集度存在差异,则其出口的技术复杂度也会不同。公式(14)还表明,一国出口的行业结构如果偏向于研发密集度高的行业,则该国出口的技术含量较高;相反则较低。

公式(14)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产业内部产品研发密集度的差异。因此,计算结果可能与真实的技术含量水平有所偏差。但由于公式(14)考虑了产业劳动生产率或技术特征的国别差异,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

为与当前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我们也将使用公式(2)~(5),从产品层面分析中国出口的技术含量和技术结构,并进行国际比较。

2.数据及计算说明

OECD双边贸易数据库(2008年版)提供了47个国家和地区1988-2006年大多数年份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3.0)统计的2位数产业层面的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2009年版)提供了29个OECD成员国和11个非OECD成员经济体,在1995、2000、2005年以及相近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所有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都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三版(ISIC3.0)编制,包含22个制造业行业。

四、测算结果及比较分析

利用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我们分别采用研发投入占增加值和占总产出的比重,测算了中国等21个经济体制造业整体、各技术层次制造业以及22个细分行业的研发密集度②。我们发现,同一行业在不同经济体的研发密集度或技术复杂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要分析一个经济体出口的技术含量,必须考虑该经济体行业的技术特征。利用公式(14),我们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并与我们关注的经济体进行了比较(表1)。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是相当微小的,不仅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还显著低于亚洲主要的新兴工业经济体,如韩国等。

另外,根据公式(2)和公式(3),采用Lall et al.(2006)的方法,我们还测算了中国等27个经济体总出口的整体复杂度水平。结果发现,中国出口贸易的整体复杂度水平在27国中最低。根据公式(2)和公式(5),采用Hausmann et al.(2005)的方法,我们测算了中国等27个经济体出口篮子的技术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篮子的技术含量在27国中仅高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所得与表1基本一致③。

五、评述性结论

本文从行业研发密集度的国别差异角度出发,利用OECD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估计了中国出口篮子的技术含量。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各技术层次制造业的研发密集度都显著低于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第二,一般意义或国际上的高技术行业,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行业,由于其在中国的研发密集度太低,高技术行业的特征很不明显;第三,中国制造业出口篮子的技术含量相当低下,不仅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还显著低于亚洲主要的新兴工业经济体,如中国台湾和韩国等。

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尽管从贸易统计和贸易分类上看,中国出口的技术结构已经转向高技术制造业,而且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出口规模也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经济体,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较低的研发密集度表明,相对于世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而言,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上具备的是低技术特征。我们认为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出口贸易的竞争力被夸大了。从研发密集度的角度看,中国出口贸易低下的技术含量表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仍主要由国内低廉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所推动,而不是来自于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国虽是“贸易大国”,却称不上是“贸易强国”。

注释:

①Lall et al.(2006)将PRODY[i]定义为产品i的复杂度指数(sophistication index,SI)。

②限于篇幅,测算结果没有报告,若需要可来信索取。

③限于篇幅,采用Lall et al.(2006)和Hausmann et al.(2005)方法的测算结果没有报告,读者若有需要可来信索取。

标签:;  ;  ;  ;  

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复杂性与跨境比较研究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