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马少纯 甄红云

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马少纯 甄红云

深州市医院 马少纯 甄红云[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改善的促进作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于2016.9~2017.8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按信封法分为I、II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II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82.5%、7.5%、2.5%,与I组70.0%、27.5%、12.5%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优化疾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等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WJK

呼吸系统是临床上一类多发病、常见病,患者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气促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或死亡等情况。提升呼吸内科疾病的治愈率,在对病患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基础上,应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既往大量临床实践指出[1],综合护理干预有益优化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疗效,延长其生存年限。我院积极尝试该种护理模式,现对具体应用情况做出如下汇报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采集2016.9~2017.8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所有病例均有明确诊断,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认知障碍与先心病者等。分为(I组、II组)两组,I组(n=40)男女构成比为11:9,年龄24~72(49.7±6.2)岁,疾病类型;支气管疾病15例、肺部疾病11例,其他4例。II组(n=40)男女构成比为3:2,年龄22~70(48.5±6.5)岁,疾病类型;支气管疾病17例、肺部疾病10例,其他3例。I、II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经比较,有明显的均衡性(P>0.05)。

1.2方法

I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环境温度、湿度的适宜性,并定时检测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脉搏及心率等),引导患者合理饮食,自觉戒烟酒。II组在I组干预方式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综合评估:在患者入院即日起,护士与患者与其家属进行交流,明确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及职业等)与疾病相关情况(主要症状、持续时间与用药等),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方案。

1.2.2加强基础护理:定时检测病房中灰尘与他类刺激性微粒及气体含量,一旦含量超标,应及时予以处理措施,以防影响患者呼吸过程。加强病房温度的管理,不宜过高,以防造成病患感染病毒。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尽量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防造成病原体传播。

1.2.3氧疗与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功能低下是呼吸疾病重症患者的典型表现,不跟患者可能出现缺氧性休克情况,危及生命安全。针对呼吸困难者,护士应及时予以氧气面罩或氧气鼻导管。吸氧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生理指标的监测,探查呼吸道情况。

1.2.4心理状态的综合护理:重症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很多患者承受病痛折与较大的经济负担,易形成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传播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可通过讲述本病治疗相同成功的病例,协助患者树立与疾病抗争到底的信念。并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

1.2.5排痰护理:多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呼吸道、支气管或肺内存有大量分泌物与咯血等,护士应及时协助和患者清除分泌物,采用叩背、咳嗽与雾化吸收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过程,以防造成患者误吸,对生命安全性构成威胁。护士应介乎患者病情严重性,合理调整其体位,通常取俯卧位。鼓励患者加大饮水量(≥2000ml/d),以实现对痰液黏稠性的有效稀释,促进排出过程,保证呼吸通畅性。若发现患者有严重的痰阻情况,则建议选择机械排痰方法。

1.2.6用药护理:嘱患者严格定时、定量用药,并为患者明确阐述药物服用时间、药效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护士应在明确患者是否合并药物过敏史,遵医嘱给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身体的不良反应,合理调整药物类型与剂量。

1.3统计学处理

用Excel.2007表格与spss20.0软件包处理数据;率(%)表示计数资料, 进行检验。将P=0.05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2结果

II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I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组别(n) 治愈 并发症 死亡 II组(40) 33(82.5) 3(7.5) 1(2.5) I组(40) 28(70.0) 11(27.5) 5(12.5)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在空气污染日渐严重化、吸烟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本病发生率有连续上升的趋势。呼吸系统疾病通常会累及肺部、气管及支气管等器官,使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受限等症状,病程漫长、病情多样且善变、久治不愈等是本病主要临床特征。单纯的予以药物治疗,通常难以获得预期效果,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是影响疾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2]。

本次研究中,II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对患者病情评估着手,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氧疗与机械通气护理、呼吸道护理与用药护理等,旨在不断提升临床护理的全面性,促进患者病情改善与疾病转归进程。

孟凡云[3]在研究中,40例给予普通护理(A组),40例实施普通护理+综合护理(B组)。结果表明A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2.50%、51.22%,与B组85.00%、77.5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孟凡云认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呼吸内科中重症患者护理效果,促进其康复进程并提升护理满意率。在本次研究中,II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I组,差异均有意义。由此可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康玲.全天综合强化护理用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3):82-83.

[2]岳耀男.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J].系统医学,2018,3(05):187-189.

[3]孟凡云. 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4):2663-2664.

论文作者:马少纯 甄红云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马少纯 甄红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