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企业标准化工作必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它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1员工的观念培养
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中,对企业人员着重进行 4个方面的观念培养在生产运作当中树立员工标准化竞争意识,让员工意识到标准化不仅仅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②加强员工的标准化战略意识。企业必须制定明确的标准化战略目标,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策略。③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之间要树立标准化管理的协作意识。由于我国的企业发展环境复杂,企业必须要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协作,达到互赢互利。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协作一致,能更好更快地达到企业标准化战略目标。④企业要树立对标准化管理的前瞻意识,时刻把握世界经济、技术的变化趋势,这样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能使企业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2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
2.1生产作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对生产作业的流程、方法、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实现标准化运作。生产作业标准化的根本是要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达到了高标准,企业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核心竞争最开始时是产品标准的竞争。比如海尔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率先推出“海尔”系列冰箱取得成功后,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视、海尔空调,直到海尔电脑和海尔手机。他们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要求,对每个生产作业都有标准规定,从而达到生产出的每个产品都没有瑕疵,实现“零缺陷”。海尔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满意。这样的质量保证,使得消费者愿意去购买海尔品牌的其他产品。所以海尔凭借其强硬的产品质量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跻身世界知名品牌行列。
2.2营销运作标准化管理
它包括营销策划标准化,营销过程标准化和售后服务管理标准化。营销运作标准化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消费者认识产品,起到推销产品,提高产品或企业知名度的作用。例如立顿茶叶的营销策略,就极大地体现出了营销运作标准化对于企业壮大实力是多么重要。立顿在营销策略和销售管理上做了变革,它以市场为导向,而非以产品为导向。把各种茶的品种分割成不同的产品品类,不断创造出新的口味请用户体验,瞄准消费者方便快速地喝一杯茶的需求,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办公室白领。
2.3物流管理标准化管理
指通过现代化物流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开拓物流管理的潜力并制定标准。它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物流信息灵敏、加强周转速度、提高效率、畅通渠道,降低成本。规范快速的物流配送系统,这对企业自身的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谁控制了渠道,谁拥有了终端,谁就离消费者更近。
2.4人力资源标准化管理
企业通过规划、培训、评价、招聘、员工任用、职业生涯管理、绩效评估等手段,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化。
2.5技术标准化管理
企业技术标准,既包括原有产品的技术保障,更多的是技术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标准化在技术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活动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产品的补充性和组合性创新来说,标准化可以起到一种类似技术范式的作用;而对产品的独创性创新来说,适当新标准的确定和有效推广几乎决定着新产品的市场命运。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
2.6财务控制标准化管理
企业是通过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决策和资金运营等手段,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所以要对重复率高的支出、收入进行统计,制定标准,形成财务的控制管理。⑦管理制度标准化企业对需要制订的各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编制整合并发布,形成文件和制度,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各项工作进行指导。
3企业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
3.1 动力机制:激励与约束
本研究将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动机分为五个方面:基本动力—政府、根本动力—市场、国际压力动力—贸易和联盟、内部动力—生产过程、管理层和经济、国内驱动力—联盟。按性质划分的标准可以转化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企业为了不断获得投机,在市场上将尽最大努力不落实或少执行标准,为此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手段迫使企业实施标准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企业规范化的基本动力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为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能够从市场经济中受益,企业开始进行不适合市场管理体制和模式的改革,可见市场形成了无形的变革力量一个动力,一直拉动业务转型;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限制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标准构成了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外部动力;为了在市场上处于有竞争地位,联盟内部进行联合,维护企业内部的共同利益是企业规范化的重要动力;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是企业规范管理的根本内在动力。
3.2 协调机制
现代企业分工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效率,又增加了部门之间的依赖性,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以其他部门的顺利进行为条件,同时又成为其他部门正常开展业务的条件。由此可见,为了获取利润,各部门之间必须协调配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原因,企业内的各项工作进展却呈现不平衡状态,部门之间相互牵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了使工作有序开展,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协调机制是要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企业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各种关系清晰化,分工明确化,各方面的活动协调平衡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协调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协调理念、协调奋斗目标、协调工作计划、协调内容、协调措施和协调反馈。调过程中需要个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形成良好的协调文化;协调机制需要借助良好的平台,才能发挥协调作用。本研究认为协调平台应该是企业的标准化组织和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流程,运用协调机制对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采用适当的协调手段进行协调管理。
3.3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运用科学评价手段增强人、事、物内在运行动力并调节各方面的制约关系,确保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决策,保证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对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效益作评价。为了保证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通过采用德尔菲法、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考察法并广泛征求标准化研究院和标准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议企业从 5个维度,36 个指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指标,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标准化管理各指标体系权重,根据标准化管理等级模型划分企业标准化管理等级,找出重点问题,及时解决各项标准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辉.企业标准化运行机制分析及构建[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8(2).
[2]段志成.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5).
[3]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赵元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企业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海尔论文; 标准论文; 产品论文; 动力论文; 消费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