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1]2004年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综合评价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领域,它是通过一定的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值,进而进行评价的方法。但很多综合评价方法人为因素较强。主成分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不但可将多指标问题转化为较少的综合指标,而且能给出较为客观的权重。本文探讨了主成分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完善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步骤。同时,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理论,探讨了主成分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相关的步骤和流程,并将主成分综合评价与其它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交通设备类上市公司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刘永志[2]2016年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在科学技术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逐步增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国家的创新体制也在不断的稳步向前走,遵循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也遵循了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目前的科技发展的格局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并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正在慢慢地发展。我国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正在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之中,市场资源的配置也是在市场规律的导向作用下自发完成的,很多国家级的资源项目,均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市场是竞争的结果,优胜劣汰,这就是市场本身。通过研究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科学技术相关的数据,得到全国31个行政单位的统计数据,包括专利申请数、新开发项目数、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数、测绘基准成果等51个统计变量。本文针对31个行政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分地区科学技术数据分析,主要完成以下两个工作。(1)对分地区科学技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过对《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地区科学技术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31个行政单位51个属性变量的统计数据,维数较高,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就是将多个属性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的过程。在主成分分析的过程中,达到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降维,简化数据结构,第二个目的是少数几个主成分组成的数据矩阵还能够反映大部分的数据信息。主成分分析,可以说是将原始数据属性变量进行浓缩的一个过程。经过主成分分析,将51个属性变量降维,用8个主成分来表示。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得到31个行政单位的科学技术相关的综合得分,对31个行政单位进行排名,并且给出参考意见。(2)对分地区科学技术数据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的知识手段。它主要是利用“物以类聚”的思想将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将特征相似或者相近的对象放在同一个类中,将特征不同的对象放在不同的类中。将31个行政单位的统计数据得到的主成分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结果,依次定义为“科学技术发达地区”、“科学技术一般地区”和“科学技术不发达地区”,为我国的经济做出相关的参考性数据分析。
谢晓敏[3]2011年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内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航空运输作为一种交通方式运输量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内的航空市场逐步开放,使得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发展迅速深入。自从我国加入WTO后,航空运输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带来的机遇也是不可估量的,国内航空运输行业正面临着国际化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在短期内国内航空公司如何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化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管理、票价策略、运营效率、燃油价格、人力资源、品牌效应和服务质量、客户关系与企业文化等影响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因素,在揭示航空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内部动态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的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五个维度进行指标的设计,分别为财务运作类、企业规模类、运营效率类、服务质量类和人力资源类。并据此建立了国内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综合模型即潜在竞争力评价分析模型、现实竞争力评价分析模型和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模型。针对以往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中无法消除样本数据主观性强对结果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活动不足以真实地反映管理好坏程度。本文将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结合2007到2010年国内航空公司的财务统计数据和生产运营数据,对我国五家主要航空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一方面验证了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实证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实际水平。最后,通过对以往不同方法研究结果的对比,从而验证了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分析航空公司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为模型实证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支持。
吴玉红[4]2010年在《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土壤质量评价的准确度,使评价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本研究探讨了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质量评价。以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杨凌为研究区域,在田块评价尺度上,通过现状调查、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室内分析及数学建模等方法,探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数据库集的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决策分析的权重确定;探讨了模糊评价和综合土壤指数评价方法。以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质量指数、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集0-20 cm土层的27个田块土壤,经主成分分析速效钾、碳酸钙含量、全磷、全氮、土壤有机质、CEC、速效磷、全钾进入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库集(MDS);基于层次决策分析权重的模糊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域耕地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模糊评价方法在研究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质量数值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在田块评价尺度上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范围在0.7~0.8之间。(2)本研究以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田(SR),免耕(NTS) 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的10种耕作模式及传统耕作(TT)模式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容重、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脲酶、磷酸酶共12项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数值化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欧氏距离最短法对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质量进行聚类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影响的结果表明,深松技术显着降低土壤容重,免耕使容重增加;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在土壤生物学性质方面,保护性耕作显着提高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产量方面,秸秆粉碎覆盖免耕处理玉米和小麦产量均最低,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3)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传统耕作的加权综合土壤质量指数仅为0.5826,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加权综合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6978~0.8388。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说明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土壤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指数与作物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可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4)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容重、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脲酶、磷酸酶、共12项反映土壤质量特性的定量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12项理化及生物属性指标归纳为5个主因子:保肥供肥因子、有机质因子、磷素因子、酶活性因子、容重因子。因子得分的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的5个公因子优势差异明显。相比较而言传统耕作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低。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的前3种处理为隔年深松(NS2)、秸秆覆盖联合浅松、旋耕(SR2)作业、连年深松(NS3),说明深松、旋耕及秸秆还田与旋耕技术联合作业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土壤方面优势更突出。(5)运用欧氏距离最短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措施的不同模式土壤质量差异较小,说明在本研究试验条件下,耕作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王研[5]2014年在《新视角下的我国住宿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宿业作为旅游业的叁大产业支柱之一,其经营状况对旅游业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旅游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自1993年开始部分住宿业企业通过上市的方式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住宿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出现了“住宿业”这一行业门类,在此之前尚没有这样的提法,因此对于“住宿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之前学者对住宿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视角相对单一,鲜有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或者在评价方法上做出一定的探讨。本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住宿业上市公司从上市时间、地域分布、经营范围、公司规模和盈利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住宿业上市公司近3年的财务数据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对8家住宿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本文认为,主成分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主成分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对8家住宿业上市公司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汪霞[6]2007年在《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或被普遍接受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这直接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贵州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欠发达内陆省份,在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中,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贵州省作为一个资源型省份其经济发展一直以粗放型为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增长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研究贵州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多元统计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根据贵州省情,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引入多元统计方法对贵州省自1978年以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态与趋势进行评价,对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给出量化分析的结果。纵向比较看成绩,横向比较看差距。在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贵州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绘出贵州省26年来的经济发展态势趋势图,并紧扣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实际对贵州省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内涵分析,得出贵州省在近26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持续稳步增长,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的结论:同时结合横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西部地区12省份进行综合得分的排序,并以主成分得分为输入,作新的聚类分析,结合聚类谱系图对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西部12省市中的位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贵州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思路和重点,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对策与措施,以期能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发挥可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总之,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客观评价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既看到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又看到贵州经济自身发展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不仅对于解决贵州省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经济模式所带来的若干经济发展问题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探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欠发达地区的运行规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柳冰[7]2016年在《社会需求导向下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培养工业工程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成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外国高校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知识结构比例不科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由此使得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人才培养预期与社会需求脱离,进而造成毕业生就业难而市场人力资源匮乏等矛盾。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成为我国政府、社会及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指标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研型、企业实用型、复合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新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通过对工业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社会需求的指标因素,并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2)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结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分析结果,在现有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随机抽取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3)提出了“科研型、企业实用型、复合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科研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叁种需求导向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每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复合型人才因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工业工程专业未来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有利于高校健全工业工程类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丰富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理论,为其他学科及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杜广志[8]2007年在《第叁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竞争环境变得日益激烈。存在于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第叁利润源泉”,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目标,第叁方物流在全球范围兴起。在我国,第叁方物流刚刚起步,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内部运营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中国加入WYO已经五个年头,外资物流业的涌入势必对我国的第叁方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套合理、有效、便于操作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其竞争力的增强。本文正是针对此问题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本文首先描述了物流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指出了目前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随后,本文在分析了第叁方物流相关定义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对象的定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又分析了我国第叁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说明了其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本文第叁部分,着重从财务、市场、业务运营、内部资源和企业未来发展五个方面构建了第叁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文章第四部分,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第叁方物流企业进行了绩效评价。
李洪良[9]2005年在《SOM网络在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中的应用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财务评价(Financial Evaluation)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投资者的投资和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以往的企业财务评价和财务预警研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提出了应用自组织映射(SOM)网络进行企业财务综合评价的方法。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产生于财务报表的各种财务比率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形成复合财务指标(MFI-Multiple Financial Index)。针对得到的复合财务指标,利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给予了合理的经济解释。最后利用SOM网络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复合财务指标数据)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以6个复合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使用竞争学习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得到5个类别的聚类结果。最后用广泛采用的综合评分方法得出每一类企业的财务特征,清晰直观的表达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庞新生, 廖红蕾, 宋维明[10]2016年在《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简要介绍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世界主要木质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国家,通过实证方法简要说明基于统计赋权、主成分分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实现过程,并运用兼容度和差异度来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系数检验优选评价方法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D]. 张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2].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在科学技术数据分析中的应用[D]. 刘永志. 吉林大学. 2016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内航空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D]. 谢晓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4]. 基于田块尺度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D]. 吴玉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5]. 新视角下的我国住宿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D]. 王研. 苏州大学. 2014
[6]. 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 汪霞.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7]. 社会需求导向下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柳冰. 天津大学. 2016
[8]. 第叁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杜广志. 暨南大学. 2007
[9]. SOM网络在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中的应用实证研究[D]. 李洪良. 天津大学. 2005
[10]. 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J]. 庞新生, 廖红蕾, 宋维明. 世界林业研究. 2016
标签:数学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主成分分析论文; 因子分析论文; 工业工程专业论文; 土壤结构论文; 土壤分类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