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审计的逻辑起点和实务框架研究论文_江建明

工程质量审计的逻辑起点和实务框架研究论文_江建明

南京福瑞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7

【摘 要】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质量、安全、造价、进度是控制的四大目标,其中质量控制是根本,也是其它目标实现的基础。传统工程设计只是针对工程管理的合规性与投资进行控制,很少对工程质量进行关注。随着审计工作逐渐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审计范围内逐渐纳入了工程质量管理。本文针对工程质量审计的逻辑起点入手,对工程质量甚至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工程质量审计实务框架的构建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工程质量审计;逻辑起点;实务框架

传统审计工作中,重点在于对工程造价及管理的合规性方面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没有过多涉及,主要是受我国审计发展阶段的影响,也与审计人员的观念有关。审计工作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够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从独立的立场角度进行质量控制监督,对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质量审计的逻辑起点

1、制度说

制度说指的是现在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制度由工程质量审计进行纠正与完善,监督工程各参与方,特别是监理方。通常而言,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或部门比较多,包含投资、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供应、政府等方面,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对工程质量产生有直接的影响的因素包含设计、勘查、物资供应及施工等。建设方与投资方对工程采用多种形式的监督方法,如聘请监理公司,而监理公司根据相关法规,受业主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专业的监督。当前模式下,建设单位对工程各方进行质量监督,这其中基建办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设计、勘查、施工、物资供应及监理等各方的合同签订均是与表带建设方的基建办鉴定的,因此该制度下,只要对基建办进行有效的公关,那么相关利益的实现就非常容易的。一旦基建办负责人在利益驱使下出现违法乱纪行为,那么对工程参与各方的监督力度会大幅下降。建立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其它单位的劳务质量及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但对再监督没有有效的设计。在此情况下,来自内部的内部审计机构与来自外部的政府审计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审计,监督各方质量控制情况,包含对监理单位的再监督,本质上是对现有制度的完善。由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尤其是来自母公司的内部审计或来自外部的神父审计,以其特殊的权威性和与商业没有往来,因此对工程质量控制性监督的作用非常理想。也就是说制度说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实时工程质量审计。

2、质量形成说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情况下,工程质量审计才能得以实施,尽管是在工业产品的基础上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但管理的思想也适合工程管理。首先,工程质量审计与全过程质量观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这是普遍的观点,但在施工前期,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包含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因素。因此,工程全过程质量观点的提出,即为要求在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用工程质量审计视角进行关注。其次,工程质量审计与全方位质量观点。是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包含勘查、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档案等各方面都质量控制,因此,对于工程质量审计而言,不但应该对施工质量加以重视,还应该从勘查、设计、设备材料等方面对工程质量实时全方位的质量审计。第三,工程质量审计与全员质量观点。对于某一项工程项目而言,包含多个参与方,全员质量观点就是要求参与工程质量形成的所有人员,从工程质量审计角度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因此不但要对与工程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技术人员进行关注,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重视。综上所述,质量形成说针对的是审计内容与审计对象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工程质量审计的实务框架研究

对于工程质量审计而言,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包含有三个方面,分别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形成过程、质量验收,这三个方面也是实务框架构成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质量关系体系审计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质量管理目标审计。包含质量管理是否明确的确定了管理目;制定的管理目标是否切实可行;对工程质量标准进行确定的时候是否依据质量目标设计进行;对项目各参与方的资质条件是否按照质量目标进行确定;参与工程质量管理的各方是否根据质量目标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制定。其次,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审计。主要包括是否明确建立了质量监督组织体系;参与工程质量管理的各单位职责是否明确规定;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其内部相关质量监督、岗位职责等规定是否明确指定;在合同中对参与各单位的职责是否进行明确规定;各参与方在质量管理岗位或机构的设置中是否按照质量管理相关原则进行设置。第三,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就建设单位而言,主要包含在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是否制定或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且相关制度是否与考核、奖惩制度挂钩;对于施工各单位,包含智联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施工方案及组织实施是否完善;对于监理范围,包含质量管理制度的监督作用是否能有效发挥;对于设计单位,施工图复核制度是否建立并完善。第四,资质要求。审计工作在资质要求方面包含:建设单位是否根据工程质量目标对参建各方单位的资质进行明确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对参建方资质是否明确提出;对投标单位资质在评标与定标中是否进行关注;施工中是否存在工程转包、分包等违规情况。第五,质量体系认证的审计。建设单位对参建各方的质量体系认证是否按照工程质量控制目标进行明确要求,在招标文件中对参建各方的质量体系认证资料是否明确进行规定;对投标单位智联该体系认证在评标、定标中是否高度关注;在施工过程中,参见单位是否存在转包、分包等行为。

2、质量形成过程审计

首先,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审计。重点为:根据合同约定质量标准勘察与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勘察与设计成果是否按照合同约定指标要求提交;勘查与设计成果是否符合整体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对提交的勘查与设计成果是否进行有效审核;是否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将勘察与设计成果进行交底。其次,材料与设备质量审计。重点包含:合同及招标文件中关于材料与设备质量的条款是否完善;是否按照设计技术、相关标准及合同约定对购进的材料与设备进行检查验收;是否由商检部门对进口物资进行化学、物理等性能的检验,是否出具了检验报告;监理单位是否组织施工单位根据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取样送检;是否按照规范对材料与设备进行保管与存放。第三,施工质量审计。重点包含:对进入现场的成品或半成品进行质量验收;对施工设备、人员,监理单位是否进行质量控制;对施工技术、标准,监理单位是否严格进行复核检查;对预先设置的质量控制点,监理单位是否落实;对关键工序或部位是否进行现场监督;对隐蔽工程是否按照组织规范进行验收;是否与工程同步进行工程资料的整理搜集,是否按照规范进行资料管理。

3、质量验收审计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对工程质量验收要求及标准,建设单位是否明确规定及执行;对工程档案、实物资料是否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对各项功能是否进行试验或抽查;对验收程序、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次、单位工程验收、分布工程验收及整体工程验收,建设单位是否对验收程序明确进行规定与执行;对验收中的不合格工程,是否要求加固修补或返工;是否按照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事故处理并追责;建设单位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对质量奖项承诺进行兑现及违约的追责;各参建单位是否按照规定的归档文件、范围、要求做好档案整理、收集工作;对竣工验收是否按照要求及程序进行等。

三、结语

工程质量审计由于开展时间比较晚,因此在各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缺少法律支持、审计责任与各方质量责任的关系不明确及审计人员缺少对质量进行监督的专业知识等,所以,要提高工程质量审计的效果,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冯均科,陈淑芳,张丽达.基于受托责任构建政府审计理论框架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3):9-15.

[2]尤雪英.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逻辑框架与实现机制——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分析[J].新会计,2015,(03):39-44.

[3]杨蓉.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新思考——审计本质目标[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162.

论文作者:江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工程质量审计的逻辑起点和实务框架研究论文_江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