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任性行为会让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随心所欲,从而影响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否则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形成;改变;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125-0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乱扔东西,莫名其妙地大声哭闹、嘶叫,有时候甚至在地上打滚等等,这都是孩子任性的一种表现,因为孩子们的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用这种行为想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的表现。孩子的任性行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遗传因素,孩子的心理叛逆期等,更有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溺爱、娇惯、放任、迁就;对孩子简单粗暴;家长蔑视孩子的人格等等。对于幼儿园中的孩子,如果我们及时发现、分析、及时纠正,并与家长配合,运用科学的方法,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性格。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
爱,要讲科学,也要有理性,更应该有限度。当孩子表现出任性行为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原因,要积极向好的方面去引导,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因人施教。
任性行为不是孩子人格的表征,他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及社会认可的规则,通过引导、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的。
二、矫正任性幼儿的行为与途径
1、通过家园配合,有效地矫正任性行为
(1)改变父母的思想观念
“妈妈说过的,我想要吃什么的话,今天我就要吃什么。”在午餐中总能碰到几个孩子看到不喜欢吃的菜就直接不吃了。当跟家长聊起时,确是孩子说的“需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吃什么”。
对于这样的教养方式,我们要让家长认识到:过渡的放任、严厉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应该帮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父母要从思想上重视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
(2)希望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不要过多溺爱
当父母碰到一些事情想要教育一下子女时,老一辈总是拦在了前面去保护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任性行为也就长了,希望父母能更多地跟长辈交流,让长辈们认清孩子的任性行为是不好的,做到“在教育时不插手”等,让孩子的一些任性行为能得到有效地矫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改变幼儿的任性行为
习惯培养法。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作用,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
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不会太持久,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交往法。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2、教师引导,帮助矫正幼儿任性行为
孩子都好胜,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在孩子出现任性时,教师则应大力表扬孩子的某一长处,为孩子“转变”找好台阶,或者反向激将,当发现孩子的任性行为有改变后,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1)教学活动、故事引导
教师利用一些故事,把故事讲给孩子听。如故事《狗熊溜冰》等等,让孩子能认识到发脾气或不听话后的影响。利用集体活动及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内心深处知道任性是不好的。
运用情境讨论、参与游戏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幼儿。在《巧虎乐智小天地》中有的碟片有“学会分享”,通过观看碟片我们让幼儿进行比较:有了好东西,是大家一起玩,还是一个人独自玩好。经过讨论幼儿马上就理解了有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师以教育的眼光,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并有效地矫正任性幼儿的行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给予自由度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和孩子谈心,同时多给孩子“自由度”,让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感到自己的独立要求得到理解,其实这类孩子更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一旦他的内心情感得到满足了他的表现也就稍微好点了。
(3)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任性行为的动机是非常直白的,有时是因为没能得到想玩的玩具,或游戏时小伙伴不接纳自己了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置身于其中感到自由、轻松、愉快,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要矫正幼儿任性行为需要家园一致,才能取得教育的最大实效。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需要,孩子是我们生活中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各种教育契机,转变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改变任性!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罗格(德)著,陈蕴译,《孩子任性怎么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04)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孩子论文; 任性论文; 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让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能力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