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成效初探论文_卜涛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成效初探论文_卜涛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 烟台 265500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教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和本质,不能忽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与解读。

关键词:高职 大学语文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

《大学语文》课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高校开设以来,一直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母语水平及人文素养的功能。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及人文素养,同样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些特殊性,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大学语文》等人文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在持续推进当中。本文试就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思路,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人文底蕴缺乏。相对于其它类型的高校,高职院校在我国起步时间普遍较晚,且相当数量的院校是从中专、成人教育院校升格而成,因此,办学经验、文化底蕴普遍不够深厚,在学生的人文教育方面也缺乏足够可以借鉴的先例,基本上处在摸索前行阶段。因而,对于《大学语文》这样一门人文基础课程,其教学研究的人文底蕴和学术氛围不够理想。

2.课程地位尴尬。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味地强调课程与岗位能力无缝对接。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这类看似与岗位、就业没有太紧密联系的课程往往不被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只是在部分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有的学校虽开设了,但也是作为考查课,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其地位还不如政治、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其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

3.学生素质欠缺。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从一百多分到五百多分不等,其中高考成绩一二百分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生源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对于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水平尚未达到,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4.师资水平不理想。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重点引进专业课教师,而像《大学语文》这样的人文基础课教师许多年也不引进,基本上沿用以往中专时期的教师,有些教师甚至是半路出家。语文教师在学历、专业素养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语文教师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就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师资素质。

综上可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不理想,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学语文》等一系列关乎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陆续开始了改革和创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教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所学知识。一般来说,教师运用项目教学法授课,包括以下环节:

1.确立项目。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几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包含若干个子项目,各子项目是通过不同的任务来完成的。整个项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指挥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设计任务。例如,可以让学生网上搜集相关资料,阅读评析作品,并用PPT形式分组讲解。又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辩论会、演讲、经典诵读等活动。

3.分组协作。项目教学中,各项任务需要同学间分工协作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落实到人,人人参与。

4.成果展示,考核评价。工作任务完成后,采用学生交流、互查与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满堂灌”式低效的课堂教学状况,能够立足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使教师重新对教材进行整合、改造,并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编写适用于本校学生的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素质。但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人人参与、师生互动,最适宜小班化教学,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像《大学语文》这类公共基础课程更多的是不同班级甚至不同系部混在一个大教室上课,人数多便不利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二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很多教师在改革中往往矫枉过正,对项目教学法片面理解,认为项目化教学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多搞活动,诸如演讲、辩论、写策划书等活动,但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解读,结果组织的活动与文本本身并无多大联系,甚至牵强附会,使项目教学流于形式、缺乏深度。

三、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质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针对目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课堂规模的设置安排,各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可能地优化课程的安排及教师的配置,实现小班化教学,这也符合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性的要求。

而对于目前改革中存在的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没有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仍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问题。大学语文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母语教育的课程,是中学语文的延伸和拓展。母语的学习当然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但听说读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人文素养,因为每个人不仅仅是将母语当作一种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本体,每个人都在用母语进行思维。而培养一个人母语素养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和欣赏经典文本(尽管进行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训练如演讲、辩论、应用文写作等也可以提高语文能力,但这只是整个语文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越深刻,越能够获取本民族语言的精华,越能够感知和把握本民族的表达和思维方式,越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而经典文本的阅读理解需要深入作品本身,领会作者的思想、意图,理解作品的内涵意蕴,把握作品的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等。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解析,确定项目,进行设计,设置情境和任务等等。脱离了这个基础,只是将着眼点放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只能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起不到教学改革的真正作用。例如,在解读《诗经·蒹葭》时,可以联系到民歌、流行歌曲中起兴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搜集一些运用起兴手法的歌曲并演唱之,有助于加深对起兴手法的理解。可以通过“蒹葭”这一意象,归纳、扩展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类似艺术表现效果的意象,进行比较、归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的作用,加深对作品乃至古典诗词特点的理解。这些都是基于文本本身开展的教学活动。而有些活动则脱离了文本本身,将语文课变成了德育、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之类的课程,没有将语文课程应有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仍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而不能脱离这个本质。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目前仍存在制约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而近年来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改革,使《大学语文》教学正在不断改进。对于今后的改革趋势,建议在继续深化诸如项目化教学之类的能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探讨大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立足于大学语文教学本质推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央红 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教学目标[J].职业,2012,(15)。

[2]戴士弘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尤延生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16)。

注:本文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057。

论文作者:卜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成效初探论文_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